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现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质量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的措施与路径。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21-02
为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教育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11]1号)精神,江苏省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一、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发现为牵引、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生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相对降低。对于本科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讲,他们在总体上学术转化能力有所欠缺,长期适应被动接受和传授式教学,不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但同时他们兴趣广泛,实践能力强,个性丰富,可塑性大,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因此,一定要在正确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施教,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指导教师因素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一是专职年青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限,没有太多太好的课题供学生去研究,造成青教师指导的课题大同小异,体现不出创新的意义;二是专职教师本身除了完成繁重的上课任务之外,还承担着许多校内外的科研项目,精力有限;三是由于创新创业项目是学生的项目,对经费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教师不允许使用该经费,因此,教师对指导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3.管理制度因素
各高校虽然都制订了比较全面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有关工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是只能保证项目程序、流程、格式等方面的大概规范,而项目的细节和质量却依然无法保证。如:项目成员因为考研或毕业实习等原因离开项目组;为了申报省级重点项目高级职称教师只是挂名,不参与项目的具体指导工作;经费使用不合理,经费真正用在项目研究上的较少,往往文管类项目经费剩余较多,而理工类项目却不够用;学生在填写项目申请表、季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验收材料时字数达不到要求,字体格式不统一,内容过于口语化,工作计划不够详细,这些因素都使得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方法与措施
1.培育创新理念
三江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提出了“应用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合式培养,一体化发展的“三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并针对自身特点,不断总结经验,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和优化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
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断线的实践创新链条,从低年级的课内自主实验和课外兴趣小组,到中年级的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再到高年级的自主创业和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和爱好,得到个性化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省、校、院(系)三级实验室建设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大实验室开放和共享力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实践训练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继续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龙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主干、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基础的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大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设立诸多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浓厚科技创新氛围;注重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选题、中期检查、答辩、校优评选、省优推荐全过程各环节的监控和督导工作,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
3.加强规范管理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自主化个性学习学分的考核标准》,从首次毕业生自主化个性学分汇总统计结果分析,此项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促进和鼓励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规定指导教师认真履行项目指导工作,项目所在单位将此项工作纳入业务考核内容,并根据教师对项目实际指导工作计算工作量。此外,学校还将创新创业项目纳入了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为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项目经费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资助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调研差旅费、实验费、材料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验收,进行全程监控,保证项目按照预期目标保质保量的完成,凡研究进展缓慢、成效差、未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项目,取消项目负责人2年内申报项目的资格,减少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下一轮立项指标。 四、典型案例
1.结合科研、教改,带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教师在南京科技馆承接了“基于4A景区申报的策划和专项培训”的科研项目,洽谈项目的同时该院还提出要在科技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到科技馆参加实践。借此机会在同年该院学生申报并开展了“南京旅游文化创意策划研究”的项目,由此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依托在研的创新项目,引领学生接触社会,开展调研,深入实践。
2.与学科竞赛完美结合
“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用于防灾、救援自救设备的研制”项目在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2010年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随后该项目研制的“高楼自救逃生装置”作品又入围了由南京市科委、南京知识产权局等联合主办的“2011年南京市首届外观设计与创意设计大赛”。实践创新项目为学科竞赛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学科竞赛又为实践创新项目增添了动力,使二者起到了完美结合的效果。
3.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
“中低档白酒包装的创新设计”项目针对我国很多食品包括白酒营销中包装过度浪费的现象,提出白酒包装应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创新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对白瓶酒市场的过度和欺骗性包装进行了调研,大胆“提出去掉包装喝好酒”的设想,并实践了直接在酒瓶上完成原本通过包装才能实现的营销功能,最终将创新理念运用在酒厂定制的酒瓶上。
五、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了进一步健全立项机制,保证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学校亟待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以“创新”为主线,对创新创业训练的宣传、实施、保障等各方面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这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才能踏上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长鹏.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1.
[2]周建峰,周扬,孙小军,等.从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3]华沙.以科技创新为载体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21-02
为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教育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11]1号)精神,江苏省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又下发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一、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发现为牵引、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生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相对降低。对于本科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讲,他们在总体上学术转化能力有所欠缺,长期适应被动接受和传授式教学,不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但同时他们兴趣广泛,实践能力强,个性丰富,可塑性大,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强。因此,一定要在正确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施教,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指导教师因素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一是专职年青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有限,没有太多太好的课题供学生去研究,造成青教师指导的课题大同小异,体现不出创新的意义;二是专职教师本身除了完成繁重的上课任务之外,还承担着许多校内外的科研项目,精力有限;三是由于创新创业项目是学生的项目,对经费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教师不允许使用该经费,因此,教师对指导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3.管理制度因素
各高校虽然都制订了比较全面的创新创业项目的有关工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是只能保证项目程序、流程、格式等方面的大概规范,而项目的细节和质量却依然无法保证。如:项目成员因为考研或毕业实习等原因离开项目组;为了申报省级重点项目高级职称教师只是挂名,不参与项目的具体指导工作;经费使用不合理,经费真正用在项目研究上的较少,往往文管类项目经费剩余较多,而理工类项目却不够用;学生在填写项目申请表、季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验收材料时字数达不到要求,字体格式不统一,内容过于口语化,工作计划不够详细,这些因素都使得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方法与措施
1.培育创新理念
三江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提出了“应用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融合式培养,一体化发展的“三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并针对自身特点,不断总结经验,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和优化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
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断线的实践创新链条,从低年级的课内自主实验和课外兴趣小组,到中年级的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再到高年级的自主创业和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和爱好,得到个性化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省、校、院(系)三级实验室建设体系,规范实验室管理,加大实验室开放和共享力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实践训练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继续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龙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主干、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基础的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大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设立诸多学生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浓厚科技创新氛围;注重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选题、中期检查、答辩、校优评选、省优推荐全过程各环节的监控和督导工作,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
3.加强规范管理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制定了《自主化个性学习学分的考核标准》,从首次毕业生自主化个性学分汇总统计结果分析,此项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促进和鼓励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规定指导教师认真履行项目指导工作,项目所在单位将此项工作纳入业务考核内容,并根据教师对项目实际指导工作计算工作量。此外,学校还将创新创业项目纳入了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为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项目经费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资助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调研差旅费、实验费、材料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管理,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验收,进行全程监控,保证项目按照预期目标保质保量的完成,凡研究进展缓慢、成效差、未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项目,取消项目负责人2年内申报项目的资格,减少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下一轮立项指标。 四、典型案例
1.结合科研、教改,带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教师在南京科技馆承接了“基于4A景区申报的策划和专项培训”的科研项目,洽谈项目的同时该院还提出要在科技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到科技馆参加实践。借此机会在同年该院学生申报并开展了“南京旅游文化创意策划研究”的项目,由此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依托在研的创新项目,引领学生接触社会,开展调研,深入实践。
2.与学科竞赛完美结合
“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用于防灾、救援自救设备的研制”项目在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2010年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随后该项目研制的“高楼自救逃生装置”作品又入围了由南京市科委、南京知识产权局等联合主办的“2011年南京市首届外观设计与创意设计大赛”。实践创新项目为学科竞赛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学科竞赛又为实践创新项目增添了动力,使二者起到了完美结合的效果。
3.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
“中低档白酒包装的创新设计”项目针对我国很多食品包括白酒营销中包装过度浪费的现象,提出白酒包装应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创新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对白瓶酒市场的过度和欺骗性包装进行了调研,大胆“提出去掉包装喝好酒”的设想,并实践了直接在酒瓶上完成原本通过包装才能实现的营销功能,最终将创新理念运用在酒厂定制的酒瓶上。
五、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了进一步健全立项机制,保证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学校亟待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以“创新”为主线,对创新创业训练的宣传、实施、保障等各方面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这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才能踏上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长鹏.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1.
[2]周建峰,周扬,孙小军,等.从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3]华沙.以科技创新为载体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