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倍数的特征”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和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2.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规律过程中,留心观察,不断发现与感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验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大赛情境图:四(1)班的圆圈舞与四(2)班的交谊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跳交谊舞有6组,每组2人,共12人;跳圆圈舞的有3组,每组5人,共有15人。
  师:我们班要参加交谊舞大赛,现在请你当“导演”,你喜欢选几组参赛?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
  生:2×1=2;2×2=4;2×3=6……
  师:这些参赛人数都与哪个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都与2有关系,是2的倍数。(教师板书:2的倍数)
  师:谁能再说几个2的倍数?
  (生答略。)
  [评析:2、5倍数的特征比较抽象,小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课本中圆圈舞与交谊舞的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参加交谊舞的人数和组数引出2的倍数,并在交流中列举多个2的倍数,为研究2的倍数特征提供了素材。]
  二、引导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组1: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师:这些双数有什么特征呢?哪个组能再说说你们的发现。
  组2:我们发现2的倍数末尾是双数。
  师:你所说的末尾是指什么位?双数是指哪个数?
  生:末尾指一个数的个位。
  师:谁能再说说这个发现?
  生: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师(课件出示“百数表”):百数表中涂色的数都是2的倍数,观察它们的个位分别是几?(课件把2的倍数变红色。)
  3.验证。
  师:我们通过研究2的倍数,发现它们的个位上是0、2、4、6、8,那么,是不是具有这个特征的数,都是2的倍数呢?下面我们用大数验证:7920个位上是0,是2的倍数吗?请计算验证。
  生:我用7920除以2得3960,所以7920是2的倍数。
  师:谁还能说一个大数?请大家计算验证。
  生举例(略)。
  教师小结:经過验证,说明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证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4.应用。
  师: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2,21,10,87,96,99,104,2008,73,955。
  5.教学奇数、偶数。
  师: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生:一个数是2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偶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
  师:所有符合2的倍数特征的数,都是偶数。
  师:像21,87……这些数都不是2的倍数。你能说几个这样的数吗?
  生举例(略)。
  师:有同学从书上知道了这些数是奇数。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奇数?
  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师:在跟偶数的对比中发现奇数,这是个好办法。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6.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认识了奇数和偶数,还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特征的研究过程。(首先举出一些2的倍数的例子,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再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发现——验证。)
  [评析:这一教学环节的特点就是对教材适当的创新处理。教材中利用列举法和百数表两种方法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两种方法并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引导过头,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下指令;二是素材重复,耗费双倍的时间不值得;三是实际效果不佳,引出百数表后,学生仅用一种方法——百数探究。鉴于此,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列举法进行研究,然后用百数表对研究结果做一个梳理和初步的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探究5的倍数特征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选参加圆圈舞的人数,想一想,又必须是谁的倍数?(板书:5的倍数)那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有没有信心自己研究出来?
  2.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先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些5的倍数,然后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进行验证。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按照“举例——发现——验证”的顺序介绍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
  组1:我们先举出一些5的倍数:30、35、40、45、50、55……通过观察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者5,我们又举大数3450,6755验证,发现只要个位上是0或5就是5的倍数。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吗?谁能再说说5的倍数特征?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
  师(小结):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自己卡片上的数,记住是哪个数的倍数,然后按老师的口令举卡片。口令:是2的倍数的,请举卡片;是5的倍数的,请举卡片。谁举了两次卡片?
  (学生互相观察发现,持写有10、20、30卡片的同学分别举了两次,说明10、20、3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谁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数?
  (学生举例说明。)
  5.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评析:本节课2、5倍数特征的教学收放有度。教学2倍数特征,引导比较细致,提供素材——发现规律——举例验证,都是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的,目的是从知识和方法上为后面学生自主完成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打好基础。因此教学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充分地“放”,从提供素材和发现特征到验证都放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为后面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理清了思路。]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上是6,请猜一猜可能是哪些数;如果又是2的倍数现在可能是哪些数;假若同时还是5的倍数呢,谁能确定那些数马上说出来!
  (2)一个两位数,它是5的倍数,并且十位上是2,还是2的倍数。请学生说出这个数。
  [评析: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少而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及练习题的利用率和趣味性。比如教学2的倍数特征后,让学生利用特征找出2的倍数,同时,将其作为教学偶数、奇数的例子。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后,设计了让学生举卡片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最后的猜数游戏,不仅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总之,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不断有新的发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山东省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有人把它比作“进入心灵的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而精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而深刻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学会有序思考,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
期刊
一位加拿大姑娘凯丽到中国教授英语,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英语作文《你爱谁》。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课堂上她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学校、爷爷奶奶……”凯丽问:“再想想,还有什么才是你最最要爱的?”孩子们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出来。凯丽说:“你们首先要爱的是你自己呀,唯有爱自己,才能爱父母,爱祖国,爱这个世界上的
期刊
一个专业化日臻成熟的教师,要蛹破三层茧缚,羽化为“蝶”。  “三层茧缚”意味着:一味教书;单纯教人;既不教书,又不教人。  一味教书为“应试”。教书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搬运”任务:先把教参上的搬到备课上;再把备课上的搬到黑板上;接着把黑板上的搬到作业上;最后把作业上的搬到试卷上。于是,铃声一响,赶“鸭子”(学生);媒体一开,填“鸭子”;试卷一发,烤(考)“鸭子”;结果全成“板鸭子”。  单纯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改实践证明,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
期刊
教材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探索小数乘小数的重要基础。小数乘法对于学生是新知识,但它与整数乘法是一个系统。教材在复习已有知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探索,提高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3页例题1。  教学说明:“认识除法”是“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春游前的准备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第13页例题1中“同样多”进行操作、体验与理解创设的情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结果。教师据此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到“平均分”含义的
期刊
“平均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2页例1)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感受平均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同学们,昨天我们开展了“我为环保做什么”的活动,这是三年级一
期刊
编者的话:本期刊登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三篇文章,是“比例”教学的基本内容。这几篇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2.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抽象过程;教与学的关系定位较准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
期刊
一位青年教师按名师的教案施教:“位置与方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却演绎不出名师味。下面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片段加以对比分析。    同样的教学预设  教师设问:根据电脑室在四(3)班的东北方向,就能准确找到具体的位置吗?再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明了可以用度数对“方向”加以具体描述,再用距离加以确定,就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不同的教学演绎  教例A(青年教师执教片段):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