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从珍惜自己开始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加拿大姑娘凯丽到中国教授英语,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英语作文《你爱谁》。孩子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课堂上她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学校、爷爷奶奶……”凯丽问:“再想想,还有什么才是你最最要爱的?”孩子们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出来。凯丽说:“你们首先要爱的是你自己呀,唯有爱自己,才能爱父母,爱祖国,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你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凯丽说得很对,要先爱自己,才谈得上其他的爱,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复存在了,哪还有什么爱可言?
  在“三生教育”走进课堂的今天,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在“三生教育”教材中郑重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请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然而,认真审视我们的教育,如今大学生自杀,中小学生寻短见已不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笔者即听说某中学的游泳馆里每到高考分数公布后便会有一两个学生去那儿寻死。也曾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受父母重男轻女陈腐思想的压抑,便产生了跳大桥的念头……这种对自己对家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屡屡发生?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变得微不足道?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究竟有什么价值?人这一辈子难道只是为他人而活着?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为自己,为未来,为幸福而自在地活着?
  爱自己,让自己好好地活着,才谈得上对国家对社会做奉献;爱自己,让自己健康地活着,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爱自己,让自己幸福地活着,才能更好地体现活着的意义。
  这让我想到功夫大师李小龙,如果他能在犯病初期就及时诊治,与医生、家人很好地配合治疗,他何至于过早地离开我们,“这位打不倒的神”活到现在不是多好,活到现在他的人生岂不是更完美!我们在为他顿足捶胸而惋惜的同时,不禁想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让自己好好活着。就说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三生教育”中,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自己,珍爱生命。教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而我们好多教师才40岁上下就收到了“衰弱发来的信息”:记忆力减退、头发花白、听力减弱、腰酸背痛腿抽筋……再过几年岂不是要拄着拐杖颤巍巍上讲台了?
  其实,我真不希望如此。我只希望我们每位教师牢牢记住凯丽小姐说的话:爱了自己,才能爱这个世界。我們做教师的要在“三生教育”中言传身教,放松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心中充满阳光,让自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这样,在我们的带动下,那些迷茫的孩子们说不准会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也学会珍爱自己。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让我们先从珍爱自己开始吧!
  作者单位
  云南省禄丰县广通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我们小学教育要培养优秀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质疑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是鼓励(敢问),二是引导(善问),三是创新(会问)。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在教
期刊
一、为什么要构建阅读教学“大问题”    张西海先生在《如果让语文老师去放牛》一文中写道:如果让一位语文老师去放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  “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  “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  “好,快速地闻一闻,告诉我它的气味。”  “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  “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你决定将来怎么办?比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思路:《画家和牧童》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于生动的故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描写,又有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画家戴嵩在牧童面前表现出的“一画之师
期刊
教材简介: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我”去西湖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设计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期刊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一、教材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加法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
期刊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形式,从原有的“小综合”到“大综合”,即从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在课文后面,再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中展示成果的形式到单独成为一个学习的单元体形式呈现。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老师对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的使用和教学策略的处理处在“混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是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有人把它比作“进入心灵的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而精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而深刻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学会有序思考,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