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课前的准备要着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理的教学设计;课中的实施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善于发挥期待效应的激励作用;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才能避免那种“教师教得投入,学生学得认真,却收效甚微的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进而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因此,深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评判标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的有效发展来体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1.学生的体能是否得到了有效发展
  无论体育课程怎么改革,发展学生体能都应该是体育课程目标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实状况下,发展学生体能就显得尤其重要。体能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运动练习可发展学生的各种体能,而良好的体能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以及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的体能是否得到了有效发展,理应成为评判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2.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争议颇多的一个话题。有学者提出要“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也有学者修正为“淡化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实际上,运动技能的教学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较为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5月7日)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因此,运动技能的教、学、练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是评判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
  从“思想品德教育”嬗变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体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变化,同时也赋予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新的内涵。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确实具有其他文化课教学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因此,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也是评判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1.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为基础的,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要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执行能力是首要因素。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学校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具有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心态而不得过且过,真切领悟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而不因循守旧,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发展而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该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大培训的力度,明确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变革培训模式,重视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加强新课程的学习,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2.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è)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它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但就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而言,主要是指如何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客观的教学条件,恰到好处地制订好各种教学计划。其中,尤其要重视课时计划的编写,因为它是水平计划、单元计划和学期计划在课堂教学中的最终体现。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时计划的格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是三个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在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得到”。教学内容的选用要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既要注重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造,也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误入“淡化运动技能的误区”。新课程强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意在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过,各种教学方式都可能有利有弊,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等合理选用教学方式,才能扬长避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有效教学必须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体验。   体育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要及时转变师生观,树立“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各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三是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征
  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无论是体能的发展还是运动技能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直接参与身体练习来实现,即使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通过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达成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保证绝大多数时间用于体育实践活动,避免用过多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练习密度,把尽量多的时间给学生用于练习和锻炼,练习主要侧重于运动技能的学练,锻炼则主要侧重于体能的发展,教师还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
  3.发挥期待效应的激励作用
  期待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正向期待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教师的期待效应能够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进步的动力,能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如果教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功视而不见,没有激励、没有赞扬、没有肯定,学生就很难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与进步要及时进行正面评价,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也可以简单地竖竖大拇指;可以是一句“你真棒”,也可以说“再努把力,你肯定会成功的”;可以具体指出学生进步的地方,也可以让学得好的学生出来展示展示。
  (三)课堂教学的反思策略
  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仅仅止步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中的巧妙实施,还应延伸到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既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教学反思具有不同的形式,如反思随笔、反思日记和反思教案等;反思内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和再教设计等。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看,反思内容应该着重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和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 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厚德. 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宋军、刘权、邓艳艳.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J]. 中国学校体育,2008(2):32-33.
  [4] 邹德敏.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 体育教学,2009(11):20-2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细读的主体是学生,细读直接指向语言,教师“在场”。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根本在于:在老师的唤醒和引导下,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语义、语辞等因素,深入品味言语的丰富表现力,从不同层面体悟其蕴涵的情味、意味、理由味,此所谓“语文味”。  文字花园里散文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真切的情感,深邃的意蕴,以及一丝不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会给子女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子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性格狭隘逆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农村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尤其存在一些不理想的状态,只有有意识地
古语云:“知识在于积累”、“积累是治学和立业的基本功”,把握这条不变的规律,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就会积少成多,达到升华。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和必经之道,也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治学法宝。诚所谓“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离开积累,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巩固。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把重点放在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规律的灌输上,结果教师越教越虚,学生越
1月16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专项工作有关情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介绍,近年来,公安部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针对赌博犯罪向线上发展、向境外转移的趋势特点,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同步推进“专案打击、前端治理、常态宣传”措施,网上网下结合、境内境外联动,不断创新完善技战法,持续推进“断链”行动,坚决斩断跨境网络
【内容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使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教育部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由此可见,培养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四会能力才是
安徽省语文高考从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呈现了四份试卷,三份为大纲卷,一份为新课标卷。2006年新课改在安徽全面推行,2009年的应届高考生是新课改下的第一届考生,与此同时,安徽语文命题进行了改革,适时推出了新课标卷,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与新高考的有机对接。新课标卷有哪些特点,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下面从现代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谈谈安徽语文高考命题的改革。    一、从语文教学内容论看安徽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对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的思考  1.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
【内容摘要】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如下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心理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参与定势,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行为策略:指导学习方法,拓展想象空间,选择创作途径。环境策略:创造多种物理环境及心理环境,以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 课堂 动手能力 策略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教育任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提及审美教育。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总的原则是:优先开设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这就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在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下,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体验美、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大忌。构建现代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都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呢?  一、教师要使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