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令人遗憾的是仍有学生觉得缺少写作素材,无从下笔。他们每逢写作课总是抓耳挠腮,一边写一边数字数,作文变为“榨文”。
  是他们没有生活、缺少素材吗?仔细分析下来,其实还是缺少发现,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形式。要走出写作困境,必须先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的第一步
  学校组织学生去剧院看戏,回来的途中,我们偶然看到城管人员清理整顿街道,不让小贩在路边摆摊。看到同样的场景,有的同学感觉到的只是热闹,有的同学却想得很多。回校后我请学生们把他们在街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进周记。他们中有的人就不知该写些什么,只能笼统地写当时人多,场面有点乱,至于如何乱,当时的人都是怎样的精神状态,他们不能作具体的描绘。有的同学则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场景特点,还通过写当事人的表情、动作来揣测其当时的心理。那些文章写不出、写不长的同学跟那些把场面写得生动的同学比起来就差在了缺乏细心的观察上。
  其实,我们的学生应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感官去观察、感知某个事物,通过感知器官的协调运作积累丰富生动的生活素材。这对于写好作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我们对那个事物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用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去描写它。
  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是一篇经典,是我们语文老师精讲细析的美文。文中抓住了春天的特点,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语言准确、生动,引人入胜。他笔下的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呢?这些都来自于他的切身体验。他充分调动了他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春天。正因为有切身体验,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春天的景象。
  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我们应广泛地接触自然和社会,为丰富我们的语言打基础。
  二、用心思考——积累素材的必由之路
  面对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将这些感悟诉诸文字便是富有个性的文章。面对自然景物,有人只能做照相机,把有关景物照原样描述出来,有人却会产生想象和联想,使景物变得灵动、富有情趣。
  譬如文言短文《幼时记趣》。这篇文章写的是清代作家沈复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其文语言简朴而生动,其中所叙之趣事确实充满童趣。为什么他能获得那样的趣味?我们在研读文章时都能总结出来:主要是因为作者眼力好而又特爱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创作素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太多值得留意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感悟,我们会有丰富的感情需要表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我们会有自己的哲思向他人传达。这样,我们的文章不会空洞无物,它将变得富有魅力。
  三、勤于整理——积累素材的必要手段
  文坛前辈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品读美文,学习其文中的妙词佳句,是历来为大家所提倡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有的同学是读书读得少,而有的同学虽然读得多,却不留心积累,读文章只是浏览其内容,对于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哪些句子写得精妙未曾细想,所以最终收获不大。因此我们应多读好书,并且对好文章细细品味。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词汇,使我们的词汇库中能有足够的词语满足我们的写作。
  赏析美文佳篇后积累的一些好的词句应做到学以致用。曾读过一篇文章《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中一段话:“语文在哪里?在人间的真情里。是恩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肠挂肚;是挚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暖人话语……语文是人世间的真情見证,是对一切美好情感最好诠释。”在这一段话中,诗句的运用恰到好处。
  除了文学作品,我们也可以从群众语言中吸收好的词语,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
  其实,写作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写作并不患无材料,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烦心事。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我们就会善于写作,乐于写作。
其他文献
纵观现代教学,文言文的教学以“言”为重,即以贯通文意为主,其实,“文”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精华,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关于句读、字词的知识,还应让他们了解古人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让学生更熟练的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授文言文时,应引导学生精确阅读文本,同时挖掘一些写作
期刊
文章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便找点材料就写的,而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那么,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写作文如同做衣裳一样,对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剪裁。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
期刊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依托教材进行写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首先应先明确学生作文时常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文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  一、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选材上:1.选材不真实。作文内容胡编乱造。2.选材不新颖。作文内容老旧俗套。  结构与情节上:1.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2.主要人物刻画过少,缺乏细节描写。  另外就是主旨不突出。环境描写太少,不能做到情景交融。  
期刊
2016年部编语文七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中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用笔说话的一种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老老实实地把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所看见的,所思考的写下来就是写作。这样一说,就简单了:写作就是写好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在看似平淡繁琐的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三个选材原则。  首先是了解生活常识,
期刊
高中阶段的学生写作应该逐步从初中阶段的模仿性写作上升到创新性写作,培养高中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在高中阶段作文写作创新性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打破思维定式,大胆想象发挥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一直被作文教学中要求的规范和格式所压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创新的空间,所以要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创新精神,首先就必须要打破思维的定式,让学生敢于大胆的想象
期刊
接到晓苏主编的约稿通知,我有几分惶惑。晓苏先生是小说家,我也写小说,倘是讨论小说的话题,我是不惮于胡说八道的。但是就教书而言,我从教近30年,到现在还弄不明白语文该怎样教。我的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他们是真的热爱教育事业,考大学填志愿,父亲做主报的是师范学院,我每次有改行的机遇,母亲都明确反对,做教师挺好。我也立志做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但是讲实话,越做越痛苦,离父母的要求距离
语文课本以及我们平常的阅读素材(尤其是名著),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就始终想努力从那里攫取写作的激发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仿写中学写作,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学什么题材、体裁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如本学期第二单元全是写人为主的文章。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等文
期刊
作文教学的功能很多,作文评讲课的功能自然说起来也很复杂,本文拟从个人狭隘的见解出发,谈谈作文评讲课的一些主要功能。  一、展示交流功能  展示交流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彼此交流阅读习作。因为学生写作是需要一定的内驱力的,是需要写作热情的,是需要写作的班级环境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激发和营造学生喜爱写作的热情和环境。  展示交流,就是让其“发表”作品,满足正有表现欲望、沟通需求年龄段孩子的要求
期刊
写好一篇议论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素材的开发,论据的组织显得举足轻重。这里,本人试对历届“感动中国”颁奖辞进行探索,去寻觅组织论据的方法,以兹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提供一定借鉴。  一、定义概括 定位精准  如“感动中国”人物卓琳的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这样一个定义,让观众对小平夫人卓琳的身世与经历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才女”“琼英”对她的定义也极为精准。这样的定义就避免
期刊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互动性不强,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过分关注写作模式,忽视学生情感表达等。根据个人经验,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  一、给予学生自主命题的权利  以鲁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教师以引导为主,由学生决定写作命题。例如,教師可以设置如下材料:大家从小到大有很多认为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做,有些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