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一词看清代藏文文献中的“满”、“汉”观念

来源 :藏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语'■■■'一词的通常含义是指'汉'、'汉人'。但我们发现,在清代藏文文献中'■■■'一词却并不完全等同于'汉'。很多情况下,该词也用以指称'清朝'和'满人'。因此,对该词具体意涵的讨论实际上牵涉到清代藏、汉、满三个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清代藏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明显的认'满'为'汉'的现象,从藏文化的视角对清代的满、汉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解读,对于我们理解当时复杂的族
其他文献
我国学界对大庆法王领占班丹的身份一直存有争议,20世纪中叶英国人理查德森在西藏楚布寺拍摄到一件明代大庆法王领占班丹给大宝法王的致书,该致书可以解决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庆
青藏高原牧区草场常年饱受鼠害的困扰,牧民的生计遭受严重的影响。作者对青藏高原中部牧区的田野考察发现,藏民一方面对鼠类带来的灾害感到无奈,另一方面又被佛教信仰束缚而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统一国家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制度.以土著之人为官守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但研究者多认为,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才进入全盛时期.清军南下
1月14日下午,北京冬意正浓,人民大会堂内却暖意融融,名士满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举办的“院士专家新春联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000多位两院院士、中央联系专家和“千人计划
本文通过对英藏敦煌藏文文献IOL Tib J75号写本《圣胜意大乘经》之译经题记的分析研究,对该经文的译者身份及翻译年代展开探讨,并将IOL Tib J75号文书译成汉文,进一步与布达
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根本任务,为了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领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积极地调动各方面因素,对高等教育进行优化和改革,以此推动新一
西藏阿里地区洛布措环湖遗址调查祭祀坑发现的玻璃珠,经检测为钠钙玻璃,其中金黄色玻璃珠为夹银箔玻璃珠。这些玻璃珠的样式和成分与新疆山普拉墓地等丝绸之路遗址中出土的汉
诞生于宗教母题中的藏戏有助于理解藏人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巴塘藏戏所展现的'人-人'、'人-物'、'人-神'诸层面的人文关系,使巴塘的地方逻辑与文化肌
引才和用才应该是系统工程,需要同时考虑。为什么要引,就是要用。引了不能用,不引也罢。人才使用规律是,一流的人才愿意引一流的人才,有共识,合作和沟通容易,能力互补。二流的人才一
十九世纪中叶,天主教会上层决定重启进藏传播天主教计划,并将西藏传教会首次进藏活动的具体筹备工作交由巴黎外方四川传教会负责。据此,以主教马伯乐和神父罗勒拿为代表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