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观念更新和方法改革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
  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表达能力。例如在北师大实验教材〈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涌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地需要。
其他文献
我们都提倡“教书育人”,“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但是大多数人甚至是教师们会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等课的教学中进行,或者应该是班主任的事而已。而对于数学课,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它的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它的德育价值却一般表现出忽视或难以理解。事实上,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一、 数学中的德育内容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自我艺术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提高素质获取新知的主阵地。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就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著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经说过:“我们的教学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思维火花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师所忽视,几十个人围着死的教案在转。”杨振宁教授的一番话无疑是对以前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总是与枯燥乏味、空洞说教、昏昏欲睡这些形容词联系在一起。那么,思想品德教学怎样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旧貌换新颜呢?答案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引入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来。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
期刊
课的引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活动方式。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益。因此,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之前。都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引入的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  就是对已学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差的状况,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研究、探索的课题。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几年来我也一直在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的实践,成效较好。本文主要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紧扣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自行解决课内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将文章多读几遍,弄清文
期刊
曾祥芹先生是中国文章学、阅读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等之后的著名语文教育家。他德高望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为我国阅读学、文章学和语文教育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对汉文阅读学、实用文章学、“一语双文论”的创新贡献。研究曾祥芹先生的学术思想,挖掘他的学术精华,对于丰富我国文章学、阅读学及语文教育学理论宝库,指导新世纪阅读学、文章学的健康发展和语文
期刊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是融人文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发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二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作文教学工作不仅是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语文好教,作文难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笔者在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摸索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供读者参考,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灵活机动找素材  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1]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地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 我的教育观  接受教育前后达十余年,从事教育工作也六年了。对于教育的理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