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的情感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感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必须对课文内容融汇贯通,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的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关系,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经过艺术性的加工与处理,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增强了对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使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成为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又如,思想品德教材中,祖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教师真情相呼,激发求知欲望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的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情感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这样,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热情评价,升华师生情感
  1、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情感教学植根于教学活动始终,教师要善于研究与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握情感教学的契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更完美更理想的境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因为在教学评价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情感修养,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唤起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形成师生情感交融、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思想情感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师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情,并延伸为对学生的热爱,随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更注重满足学生心理情感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断升华师生的情感基础,为实现师生知情互动、课堂评价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形与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形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就是显形的评价方法。而隐形的评价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随时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表现在细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动作,充满激励的眼神,这样引起师生情感交融的行为就是隐形的方法。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育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写、会学,学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可帮助教师科学的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也可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好的讲评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交流,我发现采取以下方法能收到更好的讲评效果。  一、讨论交流,释疑拨难法  1、明确目标。我请学生们首先找出自己没做对的题目,然后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方法如下:首先
期刊
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后动手题的增加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手脑并用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经过知难问疑,追求完美,势必带动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大脑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由此看来,人们把动手看作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金钥匙是不无道理的。  美国有一种“木匠教学法”。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自我寻求解放问题
期刊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这一行为,被广泛实施于上课伊始。精心设计的小学科学(自然)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欲望和求知欲望,为他们顺利进入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科学(自然)课的成败。笔者归纳了以下,比较适应小学科学(自然)课的导入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开宗
期刊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一、走出语文教
期刊
导言课就是“开宗明义”的一课,一般指的是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  一、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  开学初针对高中生已经学习过两年历史的情况,可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谁能说说,到底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不容易给出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策略、操作、评价共同构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以学科知识
期刊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创造、再创造来推动的。即是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素质能够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为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而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  什么样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呢?作为一个中学
期刊
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简单的写一段话。“写话”与“写作”不同,它是“写作”的开始,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写作,就要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写话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话技能呢?根
期刊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