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兼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据此,中学英语教学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明确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加强交际原则下的听、说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听说读写 交际法教学 元认知策略 批判性思维 跨文化能力
笔者作为江苏省TESOL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研究生教育首批学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了一年,领略到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习研究方式,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同时,笔者对国内中学英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
留学生在入学前需达到申请大学的英语水平能力要求。澳大利亚大学要求入学者提供雅思考试成绩。雅思英语兼顾生存需要和学习需要,为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做了较为全面的先期准备。然而在澳学习和生活后,笔者发现其实语言的挑战无处不在。
首先,听说能力决定了生活质量。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出门乘车、超市购物等开始,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如房屋租赁、旅游事宜的商谈,直至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如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成为朋友,都需要听说能力的支撑。只有在实际情境中经常与他人交流,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做出准确、得体的回应。
其次,读写能力决定了学习质量。完成课程学习需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自学能力。除了听懂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讨论外,专业学习成果是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的。只有在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和刊物的基础上,才能对所选课题有深刻理解,获得写作所需材料,提炼出要点,写出结构清晰、观点明确的论文。这种要求对本土学生来说也很不容易,留学生遇到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批判性思维决定了认知的质量。老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非常强调论文中要涉及到不同的观点。学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搜集文献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个假设或理论,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
最后,了解和尊重决定了合作的质量。目前,合作学习正成为许多研究性大学的一个重要授课特征。昆士兰科技大学TESOL研究生班由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多国学生组成,只有学会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合作学习的效果才会发展到极致。
二、国外大学教育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述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中不难看出,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目标应是使学生能自如运用英语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与新课程标准描述的要求高度吻合,可见新课标来源于实际,的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基本授课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学要实现从“教语言”实现向“教学生”的转变,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结合在国外学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反思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对中学英语“教什么”、“如何教”有了新的认识。
1. 明确教学元认知策略。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策略教学举足轻重。学生能否掌握学习策略决定了他们是否具有新课程标准上要求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澳学习期间,年龄较小的目睹了一些年龄较小的本科生由于缺乏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考试只能勉强过关,甚至过不了关的情况。因此,本人将学习策略选为研究课题,认真研究了元认知策略教学问题。
根据学习策略的理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之一,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的能力,是影响语言习得和最终语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在元认知策略指导下,学习者能有意识地规划、监测和评价学习过程,调控认知,管理自己的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情,弄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习策略,以及为什么使用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其次,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说明元认知策略教学的目的,直接教学生如何规划、监督、改进和评价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监控能力。最后,元认知策略教学应考虑到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等。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的潜在影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保护、维持这种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2. 强化听说技能。在高中阶段,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并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两种或多种技能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交际。
在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多年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然而,迫于升学压力,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忽视对其听、说能力的培养,因而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好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交际情境,将听、说技能糅合到有意义,有趣味的任务中,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任务中来,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高中英语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发展批评性思维能力。
尽管在中学教学的层面上,学生的质疑极有可能是幼稚的,但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教师应首先挑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坦然面对学生质疑的心态,在加大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雄辩能力。教师还应调动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打破“非此即彼”的传统思维模式,让学生从预设的标准答案中跳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多读,多思,扩大知识面,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并对其做出评价,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4. 培养跨文化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语言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累加,而是文化的载体。高中英语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者能运用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有效得体地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在教语言的同时,通过分析语言材料中的超语言元素,如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文化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同时还要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的态度。情感态度是发展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参与、采纳目标文化的相关行为和观点的意愿和兴趣,发展学生尊重其他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能力,容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确立新的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学英语教学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既有全面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又能以积极的态度自我管理学习并具有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Ellis, 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A. Davies & C. Elder (Eds.), 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C].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h. 2004. 525-551.
2. OMalley, J. M.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EB/OL]. http://www.pep.com.cn/ge/jszx/jxyj/jcyj/200811/t20081125_531012.htm, Oct, 8,2009.
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M]. 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南京.2004.
5. Deardorff, D. 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OL].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10(3): 241-266. Retrieved on December 16th, 2008, from Eric.
关键词:听说读写 交际法教学 元认知策略 批判性思维 跨文化能力
笔者作为江苏省TESOL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研究生教育首批学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了一年,领略到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习研究方式,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同时,笔者对国内中学英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
留学生在入学前需达到申请大学的英语水平能力要求。澳大利亚大学要求入学者提供雅思考试成绩。雅思英语兼顾生存需要和学习需要,为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做了较为全面的先期准备。然而在澳学习和生活后,笔者发现其实语言的挑战无处不在。
首先,听说能力决定了生活质量。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出门乘车、超市购物等开始,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如房屋租赁、旅游事宜的商谈,直至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如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成为朋友,都需要听说能力的支撑。只有在实际情境中经常与他人交流,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做出准确、得体的回应。
其次,读写能力决定了学习质量。完成课程学习需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自学能力。除了听懂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讨论外,专业学习成果是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的。只有在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和刊物的基础上,才能对所选课题有深刻理解,获得写作所需材料,提炼出要点,写出结构清晰、观点明确的论文。这种要求对本土学生来说也很不容易,留学生遇到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再次,批判性思维决定了认知的质量。老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非常强调论文中要涉及到不同的观点。学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搜集文献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个假设或理论,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
最后,了解和尊重决定了合作的质量。目前,合作学习正成为许多研究性大学的一个重要授课特征。昆士兰科技大学TESOL研究生班由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多国学生组成,只有学会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合作学习的效果才会发展到极致。
二、国外大学教育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述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中不难看出,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目标应是使学生能自如运用英语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与新课程标准描述的要求高度吻合,可见新课标来源于实际,的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基本授课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学要实现从“教语言”实现向“教学生”的转变,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结合在国外学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反思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对中学英语“教什么”、“如何教”有了新的认识。
1. 明确教学元认知策略。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策略教学举足轻重。学生能否掌握学习策略决定了他们是否具有新课程标准上要求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澳学习期间,年龄较小的目睹了一些年龄较小的本科生由于缺乏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考试只能勉强过关,甚至过不了关的情况。因此,本人将学习策略选为研究课题,认真研究了元认知策略教学问题。
根据学习策略的理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个体差异之一,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的能力,是影响语言习得和最终语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在元认知策略指导下,学习者能有意识地规划、监测和评价学习过程,调控认知,管理自己的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情,弄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习策略,以及为什么使用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其次,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说明元认知策略教学的目的,直接教学生如何规划、监督、改进和评价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监控能力。最后,元认知策略教学应考虑到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等。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的潜在影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保护、维持这种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2. 强化听说技能。在高中阶段,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并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两种或多种技能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交际。
在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多年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然而,迫于升学压力,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忽视对其听、说能力的培养,因而听不懂,说不出,写不好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交际情境,将听、说技能糅合到有意义,有趣味的任务中,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任务中来,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高中英语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发展批评性思维能力。
尽管在中学教学的层面上,学生的质疑极有可能是幼稚的,但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教师应首先挑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坦然面对学生质疑的心态,在加大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雄辩能力。教师还应调动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打破“非此即彼”的传统思维模式,让学生从预设的标准答案中跳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多读,多思,扩大知识面,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并对其做出评价,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4. 培养跨文化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语言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累加,而是文化的载体。高中英语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者能运用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有效得体地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在教语言的同时,通过分析语言材料中的超语言元素,如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文化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同时还要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的态度。情感态度是发展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参与、采纳目标文化的相关行为和观点的意愿和兴趣,发展学生尊重其他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能力,容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确立新的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国外大学教育对留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学英语教学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既有全面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又能以积极的态度自我管理学习并具有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Ellis, 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A. Davies & C. Elder (Eds.), 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C].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h. 2004. 525-551.
2. OMalley, J. M.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EB/OL]. http://www.pep.com.cn/ge/jszx/jxyj/jcyj/200811/t20081125_531012.htm, Oct, 8,2009.
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M]. 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南京.2004.
5. Deardorff, D. 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OL].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10(3): 241-266. Retrieved on December 16th, 2008, from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