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分析能力是物理教学重点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物理分析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主要从课堂提问、思维方法和物理实验探究三个方面阐述学生物理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分析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6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单纯重视物理知识、公式的记忆,以及为了做题而做题,轻视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想当然地认为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应付自如,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低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学生物理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学的重点。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初中物理教材为例进行阐述。
一、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回顾型问题,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适当通过提问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种类、温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公式、结论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分析型、理解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分析理解提问要求学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能够通过分析、推理、抽象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其系统化。比如,力的作用效果,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①运动员锻炼臂力时将弹簧拉力器拉长;②不断用力抽打陀螺,陀螺就会越转越快;③用脚挡住滚动的铅球;④杂技演员从高处落在蹦床上,蹦床凹陷。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等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上升为一般,进而深刻把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不言而喻,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日的就是为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学习中、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很多时候,一个物理问题可能涉及多个对象、过程、物理量的求解,如何能够抓住问题的条件,快速确定所需的物理知识、公式呢?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通常来说,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双向思维。顺向思维是指根据已学知识,结合题日给定的条件,选定适用的知识、规律、公式等。比如,一座限重为4.9×104N的桥,一辆自身重量为1.1t的卡车要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多少千克?利用顺向思维,应该是根据题日已知G=4.9×104N,g=9.8牛顿/千克,迅速套用公式G=mg,得出,m=G/g=5000kg,5000kg-ll00kg=3900kg,即卡车载重不能超过3900kg。而逆向思维,则是从所求出发,寻求与要得出结论有关的其他条件,并将这些假定需要知道的条件与题日已经给定的条件进行对照,作出解答。即按照未知——需知——已知,这样一个顺序展开。就上题而言,就是根据求m——需知G和g两个量——已知G=4.9×104N,g=9.8牛顿/千克,进而得出答案。双向思维就是两者的综合运用,把已知条件和需知条件结合起来求解。
三、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各种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提出问题、进行假定与猜想、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沟通交流、论证结论等一系列过程。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然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数据记录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分析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分析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6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单纯重视物理知识、公式的记忆,以及为了做题而做题,轻视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想当然地认为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应付自如,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低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学生物理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物理教学的重点。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初中物理教材为例进行阐述。
一、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回顾型问题,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适当通过提问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种类、温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公式、结论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分析型、理解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分析理解提问要求学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能够通过分析、推理、抽象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其系统化。比如,力的作用效果,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①运动员锻炼臂力时将弹簧拉力器拉长;②不断用力抽打陀螺,陀螺就会越转越快;③用脚挡住滚动的铅球;④杂技演员从高处落在蹦床上,蹦床凹陷。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等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上升为一般,进而深刻把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不言而喻,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日的就是为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学习中、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很多时候,一个物理问题可能涉及多个对象、过程、物理量的求解,如何能够抓住问题的条件,快速确定所需的物理知识、公式呢?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通常来说,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双向思维。顺向思维是指根据已学知识,结合题日给定的条件,选定适用的知识、规律、公式等。比如,一座限重为4.9×104N的桥,一辆自身重量为1.1t的卡车要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多少千克?利用顺向思维,应该是根据题日已知G=4.9×104N,g=9.8牛顿/千克,迅速套用公式G=mg,得出,m=G/g=5000kg,5000kg-ll00kg=3900kg,即卡车载重不能超过3900kg。而逆向思维,则是从所求出发,寻求与要得出结论有关的其他条件,并将这些假定需要知道的条件与题日已经给定的条件进行对照,作出解答。即按照未知——需知——已知,这样一个顺序展开。就上题而言,就是根据求m——需知G和g两个量——已知G=4.9×104N,g=9.8牛顿/千克,进而得出答案。双向思维就是两者的综合运用,把已知条件和需知条件结合起来求解。
三、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物理知识,提升各种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提出问题、进行假定与猜想、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沟通交流、论证结论等一系列过程。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首先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然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数据记录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分析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