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基础课程师生共进式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械类基础课程是介绍常用机械机构基础知识和通用机械零件一般设计方法的机械技术基础课。探讨进行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为机械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0-0100-03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
  gress on Mechanical Basic Courses//LIU Shanzeng, FENG Shizhe,
  FU Shunling, ZHAO Zijiang, HAN Zhenduo
  Abstract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which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mon me-chanism and the general design method of general mechanical parts. The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basic courses are discussed, and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mechanical basic courses are provided.
  Key words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effective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工科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扩展,使得机械类基础课程(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的教学难度逐渐加大[1-2]。在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的突出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探讨改善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发展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有效教学的含义
  毋庸置疑,学生与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断获取科学新知识的同时,也要逐步培养起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不仅需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修炼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能力[3-5]。所以,对于有效教学来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获得进步与发展,才是最佳教学效果的体现。针对有效教学的本质含义,开展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6-8]。
  3 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
  机械类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枯燥和不系统的特点[9],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较为契合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要保持教学信息和情感交流,及时总结分析有效教学的特征,逐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促进师生能力或素质的共同提升。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具有动态性,不同学者对有效教学特征的认知和观点迥异。有的学者认为,“目标正确、准备充分、组织科学、时间高效、师生关系良好、能促进学生学习等”是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甚至负效教学的标志。也有学者根据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将影响有效教学的诸多因素划分为主体变量(如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变量(如教学内容)、过程变量(如教学过程)和环境变量(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条件和因素等)等,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分析,探求前述各主要变量以及相互间的特征和影响关系。因此,针对机械类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从前述两方面着手研究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如开展有效教学特征或品质研究、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行为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组织研究等。
  有效教学的策略 诚然,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等的共同心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大家共同关切的主题之一。目前,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目標达成性方面,如向学生指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②时间规定性方面,如把教学时间按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进行划分,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时数,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和效率。
  也有研究者把实现学习目的的教学途径分为主观方面(指学生的主动性、兴趣等)和客观方面(指教师对知识的加工、编排等)。显然,主观方面(即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兴趣等)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重点。所以,针对机械类基础课程的特点,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阐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机械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课题。
  有效教学的设计 由于有效教学的动态性,目前对有效教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一般理论研究者认为,应从影响教学的因素着手,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使教学变为有效教学;而实际教学工作者认为,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方案,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于机械类基础课程来讲,就需要分析各课程、章节的内容特点(如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中以及各课程各章中的内容差异显著,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各异,就不便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编排有效的教学方案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再通过实验教学、现场教学或实物演示等,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如机械类基础课程涉及众多常用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凸轮机构等)和通用零件(螺栓、键、轴、滚动轴承以及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的关联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路不清、枯燥无味、厌学等感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或现代机械中的典型工程实例,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
  4 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
  有效教学特征方面 目前,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以教为研究主线,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教师的特点以及教学行为,继而关联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1)教师的特征与行为的研究。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拥有的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的结果,教师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特征或品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师特征与行为的研究。目前,有效教师特征与行为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评估法:将教学有效教师和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教师加以区分,然后根据教师教学行为评估表或问卷调查表等设定的指标,评估和总结有效教师在教学上的特点。
  ②问卷法:利用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学者等对有效教学行为的开放性描述,归纳出有效教师的特点。
  ③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探究教学有效教师和教学低效或无效教师的差异特征。
  2)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在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完全决定学生的“学”。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反应、配合、接受等,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针对机械类基础课程的特点,探讨、分析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这里的学习效果也應该包括学生诸如课程设计、实验操作、机械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成绩),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联性,是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效教学策略方面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或面对具体教学情境时,及时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决策。如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学内容不一样,因此,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该因时因事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当然,每位教师有各自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特点,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最佳的教学行为,设计本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机械类基础课程来说,有效教学策略方面也应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项目规划、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等的教学策略内容。
  有效教学设计方面 任何有效教学都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好更有效的发展。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尽力做好各种授课准备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发展方向:
  1)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
  2)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
  3)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针对机械类基础课程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以及课程实验内容安排等具体情况,结合前述有效教学设计方法展开教学设计,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5 总结
  机械类基础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授课时数少、授课难度大等特点,进行机械类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的探讨还将持续下去,希望本文对增强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起到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瑾,马希直,徐龙祥.合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141-142.
  [2]马宝丽.基于建构主义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讨[DB/OL].http://www.paper.edu.cn.
  [3]刘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J].理工高教研究,2007(1):90-91.
  [4]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5]刘德贡,李广洲.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效”与“学”转向“教”与“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6):81-84.
  [6]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5,25(8):22-25,43.
  [7]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
  2001(7):46-47.
  [8]范蔚,叶波,徐宁.“师生共进”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9):57-60.
  [9]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5-81.
其他文献
以大连市内七个企业的221名员工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组织文化和组织公民行为数据,对组织公民行为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五个共同因素,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不同
九江境内由于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因素,形成了特有的社会文化,而且随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资源。民俗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们的
辽宁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重振老工业基地的艰巨任务,如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
创新价值链作为创新与价值链概念的有机统一,强调价值链环节上所有单元的分工协作与系统优化,从而实现价值链增值及创新的整体效益.相对于一般的价值链运作来说,创新价值链具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知识面。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带动了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为物理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学品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31-02  1 前言  初中物理教学渗透信息技
做好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抓好使用和管理工作,避免"高配置、低效率",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国际茶文化交流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从文化本质上予以认同,更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通过无差异化交流,从而实现文化内涵本质的生动诠释,要借助商务英语这一
摘 要 混合学习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下的学习革命,是未来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微课是整合教学目标、教学教案、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学习资源。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索微课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适切性,针对混合学习下微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要求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推广微课这一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混合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 混合学习;微课;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国家最宝贵最核心的传统文化之一,而茶文化与室内空间设计联系紧密,尤其是对于茶室内空间设计而言,常作为其设计的精神底蕴;室内空间设计
京津冀三地高校协同创新是一种基于包容前提下的高校管理机制创新,这也为当前高校人才管理体系全面优化,提供了重要帮助。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