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 润泽心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对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诗意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写在书上供人反复吟诵的作品,还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智慧的闪光,以及思想的碰撞、思维的激荡。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绵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
  一、用情导入,充满诗意
  富有诗意的导语,就像教师在课始放飞的一群“蜻蜓”,或是送过的一阵“微风”,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诗般导语创设情景,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在我听过的《一路花香》一课中,特级教师窦桂梅就用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波动了学生的“情”弦。
  师:瞧!这么多的五颜六色的花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它们竞相开放,开放的鲜花散发着阵阵迷人的香气,谁来读课题?
  [课件出示一片花海]指名读题。
  师:真香!花香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吸引来了。谁再读?
  一生读得更投入。
  师:既美又香,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课题。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真的置身花海,一阵风吹来,还吹来了一些词语,你会读吗?
  生兴致盎然地读着每个词语。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便获得了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在此基础上披文入境,学生便能学得趣味盎然,恍若身临其境。
  二、创设情境,营造诗意
  1、乐声悠悠,渲染情
  在教学中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并随机播放一幅幅北海公园图片。在优美的歌声与形象的画面中,学生的兴致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他们认真地看,认真地听,个个身临其境。后来情不自禁地轻声跟唱,仿佛自己也和课本中的少先队员一样荡舟北海。有的孩子说:“和伙伴们边划船边欣赏美景,让我快乐又幸福。”有的说:“我们的生活多美好!因为我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可以尽情欢乐!”……学生学习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慨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诗情画意吗!
  2、以画释义,释放情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的欢迎。图画再现了生活画面,孩子用不着通过语言去理解,一看就明白。电脑多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展现画面释放情感。如我在教学《莫高窟》时,考虑到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如果只通过读课文去理解,就不能很好地去体会采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和壁画的精美。因此,在上课时我借助媒体播放彩塑和壁画,并配上优美的钢琴曲,向学生介绍一幅幅敦煌壁画的故事。学生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被深深沉醉了,仿佛来到了莫高窟,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学生们情不自禁赞叹:敦煌莫高窟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三、创作写诗,诗意表达
  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课中,一次次地让学生运用美读,采取小组读、齐读、个别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李白与王伦的深厚友情与对朋友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我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和亲人告别的场面,模仿其格式写一首短诗,全班40位同学都能写。小怡同学是这么写的:《赠外婆》
  小怡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春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这里既有李白诗句的影子,又有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妙趣,体现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又如在《鸟语》一课的最后一段: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知道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吗?
  生:省略号省去了作者从其他鸟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师:你真会思考!那你能模仿这样的句式写写从其他鸟儿身上获得的启示或懂得的道理吗?
  生:从为树木捉虫的啄木鸟那,我懂得了要乐于助人;
  生:从遨游高空的海鸥身上,我学到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生:从反哺母亲的乌鸦身上,我懂得了要孝敬母亲;
  生: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
  在读中寻美,在读中得宝,在读中构思,在读中创造。学生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的语言去解读课文的内容,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会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自由翱翔,我们的学生才能体悟蕴涵在课文中的诗意人生,顺应学生的天性,构建绿色环境,拓展课堂的的空间,让诗意真正流淌在语文课堂中。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入手,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联系生活,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让数学中那些枯
集体荣誉感,是指集体成员意识到集体的作用和价值,并自觉维护集体声誉的一种道德情感。它是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纽带,它是推动集体成员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同时一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是他关心集体的内部动因,是学生表现出的一切关心集体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身心急剧变化的
(一)一般来说,大米分釉米、粳米、糯米3种。从外形上看,籼米的米粒瘦长,其特点是膨胀比较大,饭粒松散;粳米的米粒大而白,其特点是粘性适中,饭粒柔软香滑,可口耐饥;糯米的米粒呈椭圆形,其特
<正>2002年是中国入世元年,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渐进入并逐步在华展开业务,资本市场也将日渐国际化。日前中国证监会起草了《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素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
<正> 辛亥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南方12省全部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南方革命势力是推翻封建帝制的主要力量,但离不开北方革命势力的配合和支持,尤为宣布“独立”的陕西、山西两省。本文试对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作一具体评述。近畿重地山西始终为民军所控制正当袁世凯即将“出山”之时,1911年10月29日,山西起义爆发。起义的基干力量为驻太原的新军第43混成协。驻城外的第85
【正】晚娶为妙老张:老李,你儿子和老王的女儿订婚都有六年啦,你家为什么迟迟不迎娶进?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丁笃本20年代是苏联社会大变动时期。1921年苏维埃俄国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很快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可是到20年代末,苏联又匆匆中止新经济政策,全面火速推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结果导致在30年...
<正> 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万松玉同志主编的《世界名女剪影》一书,1990年6月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9万字,荟萃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著名女性69人、内容丰富,思想高雅、生动活泼,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外国著名妇女的著作,不仅对研究外国妇女史、世界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也是激励广大青年,尤其是女青年自信、自重、自立和自强的一部难得的好书。
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新课改下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电教媒体与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