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花儿开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荞麦开花的时候,我的记忆就蹦出一些与荞麦有关的故事来。荞麦最初是乡村里每年必种的粮食作物,虽然产量低,但那阵倡导开荒山,烧火肥,随便在哪座山上砍出一块火茬地,晾干枝梢,一把火烧尽,然后乡亲们撒上荞种从上往下揭去火燎棒,这秋庄稼就算做上了,既省工又方便。烧过的火茬地肯长,荞茏发的七股八权,一片荞麦花开过后,荞颗粒结的密密实实,丰收的景象就堆砌在农人们的脸上。于是,乡亲们说种荞是捡庄稼收。后来,退耕还林了,山里大部分山坡地都种植了成材林或果树林,所以这种过去在岩缝窝的黑色土壤里吸收着丰富养分的养子也就自然失去了它们原先自由生长的家园。也许荞麦本身就是一种命贱的作物,把它种在平地里,要么就是疯长枝桠不结果,要么就是风一吹倒伏在地,成了“种一袜子,打一鞋”的收成。久而久之,农人们失去了再种植的热情,从而成了物以稀为贵的粮食品种。这年月,偶尔看见谁家的饭桌上有这样的美食出现,人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馋涎欲滴,就想即刻食之。
  荞麦红杆绿叶,叶子呈三角形,花儿红白相间,紧簇在枝头,果实灰黑成三棱形。关于荞麦有一句歇后语这样说道:三片瓦盖座庙,屋里住着白老赵。这就是荞麦的颗粒形状,说的很形象。荞子成熟于秋末冬初,割荞那几天,大地霜白如雪,人走在地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哈一口冒出腾腾白气。割荞时天气很冷,没割上几把手指就冻得青疼,连刀把也握不住了。于是人们把镰刀夹在腋窝下,然后拢起十个冻得麻木的手指放在嘴边不停地哈着热气。就这样割一阵,哈一阵热气,直到冬阳慢腾腾地高悬在头顶,天气才稍为暖和一点,割荞的速度才由慢变快起来。
  在我们家乡割荞不叫割,叫刮荞。只见割荞人左手揽一茏荞穗过来,然后用镰刀擦地皮斜着刀刃刮起来,然后再用左手一甩,荞茏就如圆锥形立于身后山坡的旷地上,远看就像一列列山里人轧制的看護庄稼的茅草人在忠实地站岗放哨一般。那阵我经常在放学后和大人们一起上坡割荞,体验这种独特的收获方式。收荞又叫打棒棒荞,它需要二人以上成双数的配合才行,或二人,或四人,或六人。他们对面站立,在早已平好的场子上将风干的荞茏用手中的木棒挑起打下,打下又挑起,如此反复,直到荞粒完全脱离为止。我无数次地站在乡亲们打荞的山坡上观察他们打荞的快乐场面,以至于后来这个场面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今天翻出来依然是那么亲切和温馨。
  记得邻村有个青年小伙子当兵一年后回家探亲,那时正逢荞麦花满山满岭开放、蜜蜂花间舞蹈的时节,这位兵哥哥上得山坡就看到一位头戴草帽的老农正在荞地里专心致志地扯草,于是他上前搭讪:“老大爷,这红杆杆绿叶叶是什么东西啊?”老农没抬头也没应声。他又一次上前问道:“老大爷,你知道王金山家咋走?”这时,老农真听出了来者的口音,他更不抬头了。原来这老汉就是王金山,这位兵哥哥就是那个当了一年兵后回家探亲的儿子。老人气不打一处来,回家后就给了这个不认老子、不识庄稼的“假洋鬼子”几个响亮的耳光。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荞麦开花的季节。后来这个不认亲、忘本、忘祖宗、忘乡愁的笑柄成了我们那个时候的反面镜子,老师和父母们经常用那件事教育我们做人应该堂堂正正,来不得半点虚伪。
  荞面确实是一种好东西。它虽然磨出的面粉不鲜洁,但做出的菜豆腐荞面吃起来滑顺、上口。荞面还能做荞面锅皮、荞面搅团、荞面片片、荞面凉粉等美食。特别是吃荞面锅皮时,母亲会专门炒一些如土豆丝、青椒丝、豇豆丝和锅皮卷在一起,吃起来非常美味。那个年代肚子经常吃不饱,偶尔吃一顿菜豆腐荞面或浆水菜荞面那就等于是在过节。
  荞麦既是美食又有强身健体的药用价值。它可增强血管弹性,降血脂和促进新陈代谢。荞麦种在夏末,开镰在寒霜。它们择荒山僻壤、瘠薄之地旺盛生长。秋风袭来时,枝干泛红,繁穗紧簇在枝梢上,向这个深秋显露着不屈的韧性,这让我深感到一种超强的力量在身上涌动,让我无限的敬仰。目前,荞面这种在乡村里稀少罕见的美食逐渐在我的记忆里沉淀成一种浓缩的乡愁,它时时地馨香着我人生的苦短经历。(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信息论的观点,危机决策本质上是信息获取、流动、转换和控制的过程。智慧旅游发展对景区危机决策的最大影响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危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方式,推动了危机决策组织从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危机决策中枢从决策权集中向决策权分散转变,危机信息获取从离散信源传送向连续信源传送转变,危机决策流程从闭合环状结构向开放辐射结构转变。通过对比“智慧黄山”建设前后黄山风景区火灾救援决策机制,
期刊
秀美蓝田 美玉之乡  蓝田,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因盛产美玉而得名。这里山雄水秀,川美岭阔,自然风景秀丽;这里历史悠久,是人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历史上曾是十多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及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也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古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驰名中外的蓝田猿人遗址、闻名遐迩的壁塑瑰宝水陆庵、会聚关中人文风情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地下神宫辋川溶洞以及兼具华山之险、黄山
期刊
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这里高楼林立、大道纵横,乡村风景秀丽、游人如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美丽的松桃,像一颗熠熠闪耀的明珠镶嵌在梵净山麓,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松桃,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外形象曾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根本,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了,才能标本兼治,实现政通人和、跨越赶超。基于这样的深谋远虑,2011年10月,县委政府提出“五县五化”发展
期刊
晨我早早起床等电话,朋友要带我们去活佛的家乡感受土族神秘古老的圈圈席。八点钟我们驱车途经互助县城,沿着乡村公路向北行驶,便来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这里就是仙米寺第五世郭芒·嘉央丹增嘉措活佛的家乡——互助县五十镇奎浪村。深秋时节的山村秋意正浓,农家炊烟,地里的羊群,天空缭绕的云雾,难得的自然和宁静,让人心旷神怡。站在村边高处的农家妇女们朝我们望着笑着,喜鹊在枝头叫,孩子们嬉闹玩耍,好一幅祥和的山
期刊
理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这里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区,既有米亚罗、毕棚沟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又有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等多元人文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多年来,也正是由于地貌复杂、高差悬殊、交通不便等原因,理县发展相对滞后。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今年,四川计划16个贫困县摘帽,理县是其中之一。而2016年底理县的贫困
期刊
王顺山位于蓝田县城东的蓝桥乡境内,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依秦岭,北邻灞河,距古城西安45公里,蓝商公路从山脚下横穿而过。它所连的玉山镇地形奇特,是扼守长安人商洛之咽喉,乃兵家常争之地。  据资料记载,王顺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9.5%,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共分六大景区,150个景点,人们都说:“玉山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其实王顺山就是玉山,是因顺守孝而得名。 
期刊
在横断山脉腹地,青藏高原的边缘,大渡河的源头,拥有古碉、藏寨、美人谷三张闪亮名片的丹巴坐落于此。这里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这里,历史悠久,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具魅力。  每年的正月十五,丹巴县半扇门乡腊月山村(嘉绒藏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的村民们都要攀登该村附近最高的山峰——八古山,用祈祷、祭祀、坝坝宴等方式欢度元宵佳节。  八古山的传说  八古山,地处丹巴县半扇门乡
期刊
地处滇黔交界的云南省宣威市的杨柳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独特,尤以可渡古驿道和山歌而闻名。2007年可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杨柳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山歌之乡”称号。  万人欢腾山歌节  每年八月份,可渡河畔都要举办山歌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歌手会聚于此,进行交流、比赛。耶真是一场山歌的盛宴!  还记得云南省举办首届杨柳可渡山歌节的时候,我作为曲靖市民间
期刊
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集地。当年,余秋雨先生到过西江后意犹未尽,留下“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名句。  如今的千户苗寨,远离了千百年来的沧桑贫穷,呈现出新旧共生的气象,但随着旅游大潮的汹涌,这里原始的村落景观似乎在逐渐消失,从当地村民们经常性的“表演”上,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这个贵州村寨在商业化道路上一路疾行的节奏。  小伙姑娘的“芦笙恋歌
期刊
“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节历来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是红红火火中国年的压轴大戏。这一天人们会合家团聚,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吃元宵,欣赏舞龙、戏狮、跳傩火、演大戏等表演,欢欢喜喜闹元宵。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元宵节的佳句,关得令人心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