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核”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州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是全国有名的教育之乡。北宋理学宗师胡瑗创办安定书院,倡立“明体达用”的教育理念;明朝思想家王艮创立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平民教育观;现代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倡导“厚生”精神,开创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这些名贤大家的教育思想深深浸润在泰州的文化血脉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教育是国之重器、发展的根本,决定着国家的今天,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泰州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泰州发展仍要紧紧依靠教育。泰州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位置、有影响的,但是与泰州教育的辉煌历史相比,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泰州在优质学校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站在新起点,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对标找差,推动泰州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
  一是要对标新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党的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务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泰州人才、作出更大泰州贡献。
  二是要对标新使命,全面落实教育优先重要战略。泰州要做强产业、做强城市,首先是要做强教育,这是基础、是关键、是先手棋。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泰州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大力度的教育投入,产出的是人才、是未来、是希望,这是任何行业都比不了的。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把教育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更好地担当起打造“幸福水天堂、产业增长极”的时代使命。
  三是要对标新期待,努力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过去大家希望孩子有学上,现在更希望能上好学;过去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现在更希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去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现在更希望通过教育挖掘潜力,使孩子走上最适合的成长发展道路。我们要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加快补齐教育领域的突出短板,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是要对标新态势,推动泰州教育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当前,周边地区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规划布局上的工作力度很大。如果我们现在不大抓教育、狠抓教育、抓好教育,就会被先进地区拉开更大的差距,就会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失去坚强的人才支撑。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突出问题导向,拿出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招,勇做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奋进者、追赶者、超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省委强调,教育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和社会发展进步,一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办好教育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标新思想、新使命、新期待、新态势,要坚守教育初心、担负时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把教育这一最大民生实事办得更有质量、更有成效。必须树立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明导向,做到“三个最”:
  以最好的资源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刚性保障。加强教育设施规划刚性执行,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发展空间的预留和管控,优先保障教育用地需求和设施建设;确保教育投入的刚性增长,做到“两个只增不减”。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必须优先保障教育支出,砸锅卖铁也要把教育办好,把教师待遇保障好,把学校发展保障好。
  以最强的改革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激活“一池春水”。进一步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绩效分配机制优化、教师待遇保障、优秀人才引育等方面,更大力度改、全面深入改,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持党管教育,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凡是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地方,都可以大胆地改革探索、创新突破。
  以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全面赋能。充分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给学校松绑减负,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权限放给学校,让校长放开手脚办教育,让老师静下心来教学生。各级部门决不能当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要当教育发展的服务者;在教育发展的问题上,要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多想能为教育做什么。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固本铸魂,更加注重创新创造,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更加注重艺术素养,更加注重劳动历练,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支撑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有用人才。
  着力夯实教育基础建设。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当好学生健康成長、放飞梦想的铺路石和引路人。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切实保障教师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位好校长,带出一批好队伍,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要打破校长选任的条条框框,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级别,真正把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校长岗位上。
  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十大期盼”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更好的教育”。对老百姓来说,更为关注的不是GDP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而是孩子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期盼的是有“更好的教育”。要聚焦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把握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学前教育突出好入园、入好园,义务教育突出促均衡、重优质,普高教育突出建高原、创高峰,高等教育突出提内涵、强实力,不断改善教育供给,积极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
  汇聚关心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泰州各市(区)每年至少召开2次党委常委会会议集中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市委把各市(区)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能力素质,成为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成为作风建设的标杆示范,成为学校、老师的贴心人。社会各界对教育要多一些宽容包容,多一些理解支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共同营造教育优先优质发展的良好生态。全市教育系统要高点定位、勇创一流,力争办学业绩实现争先进位,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不断涌现,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擦亮“教育之乡”的金字招牌。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 宁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的突出特征在于个体能否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性的复杂且真实的任务。"徐州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文学习场景,是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
新教改的春风拂面吹来,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大胆尝试:更新教学方式,弃旧扬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把美育德育寓教于乐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体系,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思考、从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发掘、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去思
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视角,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尝试从教材编排的相互关联、梯度设置、融会贯通三个维度,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主线结构
基于多元交互式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我们得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定量分析,弥补以往单纯的定性研究的不足,达成"性量结合"的课堂观察,目标在于更精准地命中有失妥当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小学线上体育课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线上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策略不足,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滞后,无系统的体育课教学进
课外阅读一直是村小语文阅读教学的短板,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更新观念,形成阅读合力;图书漂流,丰富阅读书源;有效评价,提高阅读质量,有效改善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
江苏省南京市马府街小学始建于1950年,因位于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郑和本姓马)府邸原址,故得此名。学校毗邻美丽的郑和公园,校园小巧精美,清新幽雅。近年来,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设置了人物主题单元——"走近鲁迅",要想进行本单元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对这个单元进行深度解读与分析。基于单元语文要素,从大处着眼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