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直都是每个学校的重中之重。从“历史”类品社教学中谈几点尝试与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生 戏说 历史责任
一、前言
“我穿越了”!这应该是21世纪孩子们最耳熟能详的对白。无论是广播电视、小说杂志,对历史的颠覆甚至是恶搞,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而最容易被潮流影响、最喜欢随潮流而动的恰恰是我们面前“纯而又纯”的学生们。与当下的“戏说”风相反的,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客观严肃而又深入浅出的历史知识,向学生们传递祖国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介绍重要任务、再现重大事件……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知史明理”“读史明志”的启蒙重任。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基础教育的重点落在实践性、生活化、综合性上,就明确提示我们要以多元的方式,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达成我们的育人目标。实践中,我从新时期学生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的特点出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类教材的教学,做了一些方法上的尝试,并反思了部分粗浅的认识。
二、开放课堂,广泛学习,在自主发现中探寻学历史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历史事件是既定事实,并且早有定论。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让学生们拘泥于书本,更不能任由他们以一些“娱乐性”认识,盲目地“戏说”。我很重视学生走向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兵教兵”活动,五六年级是历史类教材比较集中的学段,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逐渐增强的学段。因此,我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多种学习渠道,了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重要任务甚至是历史故事等,我倡导学生们养成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的好习惯,推荐他们观看《百家讲坛》《探索发现》,把大家引进学生的生活课堂,让权威说话引领孩子正确的看历史,学历史;课堂上,指导他们制作简易的PPT课件,把课堂的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做“小小讲解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回归历史,起先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式有畏难情绪,然而随着成功表现得经验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关注“穿越”电视剧的同时,也会顺手到网上查查剧中人物的历史地位和相关史实,更有甚者,会在我的课堂上出现“雍正帝继位”到底是不是名正言顺、珍妃真的是投了“珍妃井”吗……各种质疑和辩论让课堂不再“默默等待”而变得“火爆热烈”,这不正是我们学习历史该有的态度吗?
三、巧设情境,激发质疑,在辩论中端正看历史的“态度”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很多,辩论是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小辩论赛”是我课堂中的常见活动,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准备,各抒己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讲到“从统一到鼎盛”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秦始皇的人物认识,我知道这是最能够体现辩证历史观的一个问题,于是预设了一次“我说秦始皇”的辩论赛,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秦始皇究竟是千古名帝还是暴君?两派的学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纷纷收集材料,积极准备。课堂上我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充分发掘材料,在主张自己的观点,驳辩对方的观点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辨的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全面的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四、拓展发现,直面“戏说”,在对比中提升懂历史的“品味”
历史上的美与丑,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正面的、积极的形象总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如在甲午海战中高喊“从军就要保家卫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倭寇同归于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用大刀看出民族气节的抗日英雄赵登禹。每次讲到这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的时候,学生们总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过这些正面、积极的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追求高尚情操和美好理想。在历史教学中,“美”固然有它的榜样作用,但是“丑”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赞美“美”的同时,也要重视“丑”的作用。如我们在讲到“圆明园毁灭”国宝被焚烧、掠夺;腐败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太后掌握国家政权后,在面对列强入侵不但不抵抗,还挪用军费为自己庆寿,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斥责。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这些丑的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可以从反面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五、反思沉淀,正面“评说”,在体验中升华写历史的“责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何必要的感情投入,毕竟老师是学生信赖和效仿的学习对象,我们的看法往往对他们有更深远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和思辨结论的引导和升华。我常常让学生们在交流、认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理性思考,积极、正面、客观地评说背景、人物、事件。如讲到近代列强一次次的侵华时,中华民族遭到列强的铁蹄践踏,国破家亡,中华民族到了亡国亡种的边缘。学生在听到这段历史时,总会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担忧。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中国在近代的战争中为何会一次次的失败?从而引导学生理性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反思作为新时期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六、小结
回顾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走过的十年,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功能越来越走向综合化、社会化、实践性。我在课堂实践明确的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更加多元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个性变得越来越张扬。然而,越是多元复杂的学情,越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时期。因为历史就是事实,它告诉我们过去,也指引我们未来,它是责任是方向。作为一名品德社会教师,就是要引导小学生用多元的方法,端正的态度,去提升品位,担起责任!
参考文献:
\[1\]武艺.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2\]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郑铭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5).
\[4\]郑巧灵.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郭培培.中美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培养比较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
《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生 戏说 历史责任
一、前言
“我穿越了”!这应该是21世纪孩子们最耳熟能详的对白。无论是广播电视、小说杂志,对历史的颠覆甚至是恶搞,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而最容易被潮流影响、最喜欢随潮流而动的恰恰是我们面前“纯而又纯”的学生们。与当下的“戏说”风相反的,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客观严肃而又深入浅出的历史知识,向学生们传递祖国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介绍重要任务、再现重大事件……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知史明理”“读史明志”的启蒙重任。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基础教育的重点落在实践性、生活化、综合性上,就明确提示我们要以多元的方式,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达成我们的育人目标。实践中,我从新时期学生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的特点出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历史类教材的教学,做了一些方法上的尝试,并反思了部分粗浅的认识。
二、开放课堂,广泛学习,在自主发现中探寻学历史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历史事件是既定事实,并且早有定论。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让学生们拘泥于书本,更不能任由他们以一些“娱乐性”认识,盲目地“戏说”。我很重视学生走向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兵教兵”活动,五六年级是历史类教材比较集中的学段,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逐渐增强的学段。因此,我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多种学习渠道,了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重要任务甚至是历史故事等,我倡导学生们养成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的好习惯,推荐他们观看《百家讲坛》《探索发现》,把大家引进学生的生活课堂,让权威说话引领孩子正确的看历史,学历史;课堂上,指导他们制作简易的PPT课件,把课堂的时间留给他们,让他们做“小小讲解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回归历史,起先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式有畏难情绪,然而随着成功表现得经验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关注“穿越”电视剧的同时,也会顺手到网上查查剧中人物的历史地位和相关史实,更有甚者,会在我的课堂上出现“雍正帝继位”到底是不是名正言顺、珍妃真的是投了“珍妃井”吗……各种质疑和辩论让课堂不再“默默等待”而变得“火爆热烈”,这不正是我们学习历史该有的态度吗?
三、巧设情境,激发质疑,在辩论中端正看历史的“态度”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很多,辩论是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小辩论赛”是我课堂中的常见活动,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准备,各抒己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讲到“从统一到鼎盛”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秦始皇的人物认识,我知道这是最能够体现辩证历史观的一个问题,于是预设了一次“我说秦始皇”的辩论赛,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秦始皇究竟是千古名帝还是暴君?两派的学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纷纷收集材料,积极准备。课堂上我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充分发掘材料,在主张自己的观点,驳辩对方的观点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思辨的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全面的看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四、拓展发现,直面“戏说”,在对比中提升懂历史的“品味”
历史上的美与丑,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正面的、积极的形象总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如在甲午海战中高喊“从军就要保家卫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倭寇同归于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用大刀看出民族气节的抗日英雄赵登禹。每次讲到这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的时候,学生们总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过这些正面、积极的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追求高尚情操和美好理想。在历史教学中,“美”固然有它的榜样作用,但是“丑”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赞美“美”的同时,也要重视“丑”的作用。如我们在讲到“圆明园毁灭”国宝被焚烧、掠夺;腐败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太后掌握国家政权后,在面对列强入侵不但不抵抗,还挪用军费为自己庆寿,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斥责。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这些丑的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可以从反面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五、反思沉淀,正面“评说”,在体验中升华写历史的“责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何必要的感情投入,毕竟老师是学生信赖和效仿的学习对象,我们的看法往往对他们有更深远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和思辨结论的引导和升华。我常常让学生们在交流、认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理性思考,积极、正面、客观地评说背景、人物、事件。如讲到近代列强一次次的侵华时,中华民族遭到列强的铁蹄践踏,国破家亡,中华民族到了亡国亡种的边缘。学生在听到这段历史时,总会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担忧。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中国在近代的战争中为何会一次次的失败?从而引导学生理性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反思作为新时期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六、小结
回顾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走过的十年,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功能越来越走向综合化、社会化、实践性。我在课堂实践明确的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更加多元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情感变得越来越丰富,个性变得越来越张扬。然而,越是多元复杂的学情,越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时期。因为历史就是事实,它告诉我们过去,也指引我们未来,它是责任是方向。作为一名品德社会教师,就是要引导小学生用多元的方法,端正的态度,去提升品位,担起责任!
参考文献:
\[1\]武艺.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2\]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郑铭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5).
\[4\]郑巧灵.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邱云青.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郭培培.中美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培养比较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