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60岁创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9629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暨联席董事长孙振耀

  多少岁之前创业才不算晚?三十岁?四十岁?
  如果有人快60歲了才开始创业,你敢给他投钱吗?
  很多投资机构直言不讳,投资是不可能投资的,因为60岁的人大多已经失去了学习跟创新奋斗的精神。可是他不听,他非要试一试。
  他叫孙振耀,是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暨联席董事长,在加入领教工坊之前,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惠普(HP)原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老板永远是对的”


  孙振耀加入惠普公司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
  1982年,27岁的孙振耀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惠普,在这里一做就是25年。25年里,孙振耀与19位不同的老板共事,更换了十个职位,一路从工程师做到销售,再到事业部总经理、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
  常有人问他,惠普这么大一家公司,几十万员工,他一个基层的工程师,怎么45岁就当上地区总裁了。回忆起这段在外企工作的日子,孙振耀说了四个字:“不能任性”。
  不能任性,说得再明白点,就是坚守职业的本分,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要做应该做的事、正确的事。
  与孙振耀共事过的上司会对他留下这样的印象—使命必达。任务交到他手上就能放心,不管多困难,他总得想办法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年末他就一定给你实现。接受媒体采访时,孙振耀直来直去:“老板交代的任务,我的完成率非常高,这是我成功之本。”
  回顾在惠普工作的25年,孙振耀笑称只有两个决定是由他个人做的,第一是在27岁到公司应聘,第二是2007年提前退休,在这期间所有的工作调动、任务分派,全部由公司决定,公司要他去做,他就去做了。
  在孙振耀的认知里,当一个职业经理人,最起码要做到“职业”。说起业余跟职业的差别,他拿艺术家举例子:业余的艺术家可以想画的时候画,想写的时候写,而职业的艺术家则是有张清晰的时间表,不管有没有灵感,每天花多久时间创作都是固定的,雷打不动。
  孙振耀显然是那个对照时间表、步步为营的艺术家。
  也总有人质疑他的做法,公司指派的任务都要拼命完成,可如果公司的决策是错的呢?执行力越高岂不麻烦越大?
  孙振耀十分认同惠普公司的文化:公司作出任何决策,员工都可以抱怨,也可以质疑,但在质疑的同时要提出建议,也就是说不能只有抱怨,还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一个闭环的思考。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孙振耀的选择就是执行,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执行。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抱怨工作、抱怨老板,而没有做出改变,孙振耀觉得非常可惜,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宝贵的训练机会。在北京一所高校演讲时,他鼓励年轻人主动去跟不同的老板做事,并且要改变自己来适应不同老板的风格,“老板永远是对的”。台下是笃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青年学生们,他们感到困惑:这不是人身依附吗?
  孙振耀现身说法。在外企工作的25年,他共事的19个老板来自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他来说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相信老板永远对,于是在老板面前调整自己,适应新的角色和要求;二是工作得很痛苦,那不如选择跳槽。
  由你来适应老板,还是让老板来适应你?孙振耀不会选择后者。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要求,员工训练自己去满足不同的期望,这恰巧是个人成长的过程。孙振耀坚信,跟着同一个老板一辈子,是没有成就的,因为做事的方法、认知、世界观都非常狭隘,非常单一化。即使追求同样的指标,但每个老板完成指标的方式是不同的,需要员工发挥的地方也不一样,只有跟不同老板做事,才能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大。
即使追求同样的指标,但每个老板完成指标的方式是不同的,需要员工发挥的地方也不一样,只有跟不同老板做事,才能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大。

  在惠普的职业经理人经历塑造了今天的孙振耀。除了推崇职业精神,他对企业文化、对培养人的重视也化为他身上磨灭不掉的烙印。

“跳槽”与“跳楼”


  “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企业做得不好,完全可以跳槽;可是一个老板,如果做不下去了,恐怕只能选择跳楼。”这是孙振耀离开惠普公司,成为民企董事长之后最真实的体验。
  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的那年,孙振耀担任了海辉软件的董事长。他在不断挑战自己:职业高管跟民企一把手,到底有啥差别呢?
  想当年在外企,年初就把全年的工作计划做好了,老板制定战略,职业经理人通过自己的管理手段,把战略执行到位。
  现如今在民企,自己就是老板,出发前得先琢磨,往东还是往南?跑到一半会不会没油了?中途迷路了怎么办?
  民企一把手要处理不确定性,这是孙振耀53岁时的最大挑战。怎么办?他从周围的企业家身上学习,认识到做民企一把手需要“赌性”。
  赌性,不是要企业家去掷骰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是“以终为始”,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 KPI也很清楚,然后再由目标倒推出眼下应该做什么,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思维习惯。但大多数企业家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他们自己就是老板,往往是“别问太多,走出去再说”,走一步再看下一步,以始为终。
  除了赌性,孙振耀还从其他企业家身上学到了“霸气”。以用人为例,在外企当总裁时,不能想提拔谁就提拔谁,而是有一个组织系统,人力部门会协助考核。而进入海辉才几个月,孙振耀就提拔了多位30岁出头的年轻干部,他相信只有启用这批新的人,才能推动战略落地。事情说做就做了,“我说用谁就用谁,但用人的后果我来承担。”
  在他的领导下,海辉软件实现快速增长,两年后的2010年,海辉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IT服务外包企业。   可这还不算完,有了民企一把手的履历,孙振耀的好奇心再次发作:快60岁了选择创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12年,孙振耀创立致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体验“从0到1”的过程。
  新的挑战如约而至。
  创业就要亲力亲为,这说起来轻松,可57岁的人了,要蹲下身子,回到地面亲力亲为,干“脏活儿累活儿”,孙振耀坦言“很难受”。他曾开玩笑说过,过去在成熟的大公司当董事长和总裁,光是助理团队就有40个人,创业后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先要过的是“面子”这一关。
  印象最深刻的是失去了“对等的对话”。长期以来,孙振耀参加活动,与级别对等的人一起在场。可创业后,自己只是一家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再跟大公司谈业务时,就很难直接见到老板,而会常常遇到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总监、经理。从百亿级企业的一把手位置上退下来,他感觉到落差太悬殊了。
  孙振耀逼着自己调整。接受了“创业新人”的身份,年近六十岁的孙振耀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三段旅程。

剥洋葱


  “财务也自由了,时间也自由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别再这么忙、这么累了吧?”说这话的是孙振耀的太太。爱人的关心让人心里温暖,可孙振耀停不下来。一个长期工作的人,当他无事可做的时候,连三个月都忍不了。对孙振耀来说,退休是个伪命题。
  思来想去,做过职业经理人,做过民企一把手,又走上创业的路子,“0到1”和“1到N”都体验过,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孙振耀选定了创业的赛道—企业管理服务。2012年,孙振耀成为了领教工坊1202组领教,一转眼,他担任商业教头已经快十年了。
  处在当打之年的这批中国企业家,很多都是靠着个人能力和时代赋予的机遇冲出来的,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存在好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孙振耀要做的就是通过长期陪伴,找到这些企业的问题,并让企业家发自内心地行动起来,做改革,做突破。
  最常见的方法是私董会。企业家们经常作决策:项目能不能扩张?人员该怎么提拔?采取哪种管理方式更适合自己?这些决策背后都与企业家个人的认知有关,企业家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作出的决策就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知中都有许多盲点,这些盲点应用到决策上,很容易导致重大失误,伤害企业发展。在领教工坊,同组的学员企业每隔两个月就聚在一起,轮流为彼此的企业寻找管理上的问题。
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商业教头和参与其中的企业家一起找线索、找证据,这个过程就像在“破案”。

  孙振耀形容,私董会就像一面镜子。一次私董会只针对一家学员企业,会上,大家会根据前期高管访谈中了解的情况来提问,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挖掘,在一问一答间看清企业的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提问的企业家们也会自省,问别人的同时也对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盲点。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教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孙振耀会引导所有的企业家,让问题更加聚焦。他必须非常专注地倾听,从回答的蛛丝马迹里找出企业的卡点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卡点,引导其他企业家向下挖掘,直到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企业的问题方方面面,有经营的问题,有用人的问题,有组织的问题,有战略的问题,甚至有公司传承的问题,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需要商业教头和参与其中的企业家一起找线索、找证据,这个过程就像在“破案”。
  私董会解决了许多企业的顽疾。孙振耀小组中的一位学员企业家曾非常困惑,怎么自己的公司规模就是做不大。在私董会上,孙振耀发现,这个老板总是频繁更换赛道,过一阵子感觉不对就换一个品牌,再过一阵子再换,他自己归因于外部机会,却看不清自己身上的盲點。
  几轮问答下来,洋葱终于被剥开了。创新是这个老板最擅长的事,从“0到1”处在他的舒适区,他很有兴趣,动力也很强;可一旦到了复制裂变的时候,就进入了他的深水区,做人才培养、做组织建设、让管理有序,这些事情他非常头痛,所以这家企业的新业务很多,就是做不大。孙振耀点出问题后,这位企业家如梦方醒,从那以后更专注于企业的存量业务,很快实现了体量的跃升。

别让火鸡爬树


  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还没有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问题。有的企业家苦于留不住高管团队,投入再多心力,开出再高的工资,核心团队还是会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问题是他不懂得成就下属:提供很多培训,如果无处施展,只会加速人才的流失。有的企业目标千亿市值却总在20亿徘徊—原因是这位企业家没有勇气跨出商业模式的验证阶段,不敢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放到外部经受考验。
  为学员企业解决的问题有许多,孙振耀感触最深的是人才的培育与更新。他常常拿火鸡和松鼠举例子,要选一只动物爬树,是让松鼠上,还是要火鸡上?头脑正常一点的人都会选择松鼠这个答案,可是一回到现实的企业管理,很多企业家都会犯“教火鸡爬树”的错误。

  孙振耀辅导的一家学员企业,始终挣扎在30亿的规模,突破不了50亿体量。几年陪伴下来,孙振耀很清楚这家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他给企业家做辅导:把火鸡换掉,让松鼠爬树。
  原来,随着企业越做越大,旧的人力总监已经满足不了工作要求,不能挖掘出合适的人才,导致这家公司的创新能力一直跟不上,更换一个称职的高管,问题马上就能解决。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公司都存在,一把手要么出于对老部下的感情,要么缺乏做出改变的勇气,一直容忍不合适的人处在重要的岗位上。
  企业的有些问题很复杂,需要商业教头长期陪伴才能找到根源。2012年就加入孙振耀小组的储德群对领教工坊的陪伴式辅导印象深刻。储德群的企业叫美特好,是华北领先的零售连锁集团。从最初一家不足百平方米的小店做起,储德群把美特好做到了百亿量级。
  不过,储德群也曾遭受挫折。美特好经历过一轮大幅扩张,花费近30亿,一口气收购了同行的11家超市,但那时的储德群还缺乏组织管理的经验,突然增加的业务量让他措手不及,这次大幅扩张也导致美特好“消化不良”。
“我成就100家企业,就能帮助成千上万的企业员工,就能帮助成千上万的员工家庭,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很有意义。”

  加入领教工坊后,孙振耀根据美特好的情况,辅导储德群学习了多个管理课程模块,并反复与他探讨如何与公司的年轻员工相处,很快,美特好的管理从无序变得有序。面临众多国内外的竞争者,又遇上零售行业模式变化的冲击,美特好依然屹立不倒,还开发出了“全球蛙”这个新的零售模式。
  回忆起担任商业教头的十年,孙振耀很满足。他说这份工作可以干很久很久。年轻时创业,顾不得讲情怀,只顾着解决生存问题,什么有机会就干什么;六十多岁创业,才真正有资格去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对孙振耀来说,做一位商业教头,陪伴和辅导中国民企,就是他喜欢和擅长的。
  孙太太问他:“你想怎么帮助这个社会呢?”
  孙振耀回答: “我成就100家企业,就能帮助成千上万的企业员工,就能帮助成千上万的员工家庭,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很有意义。”
其他文献
评《南风窗》2021年第2期封面报道《反思“内卷”》  “内卷”这个概念在近期流行,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面对阶层流动放缓、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到生存压力愈发增大。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内卷”一词的学術内涵,但仅凭直觉,就会将自己平时遇到的诸多困境与之联系起来。  可以说,“内卷”的概念已经被大量使用者无限延伸,很多人将自己“努力奋斗也没有成功”视为“内卷”的表现,而更多
这是令人悲伤和绝望的事件。  2018至2019的跨年夜,一个13岁的小孩把他父母双双锤杀。地点就在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湾塘组的家中—一个位于小山丘边上的屋里。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艰难的采访,艰难在于,不知道该如何发问。因为我不忍心让死者亲属一次次扒开内心,让我探看他们早已累累的伤痕。  当我从衡阳东站打的到三塘镇上时得知,被锤杀的罗积春夫妇的葬礼还在进行时,我改变了当初设想的采访计划。  
2019年的光影逐漸被抛在身后,变成历史的年轮。写在这一年中的新闻日历,也将缓缓合上。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向我们走来。可是,就连最幸福的人儿,面对未来,也有点忐忑。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国际新闻,也能嗅出我们时代的不妥之处。  我们为什么不再像世纪之初那样乐观了呢?为何我们总是忧心忡忡,担心经济滑坡、担心物价飞涨?为何质疑、愤怒的声音开始高涨,而“公共善”的空间却逐渐丢失?为何致命的“灰犀牛”,一直在我
呂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干部提拔使用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基层淬炼的经历。可以说,基层淬炼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显性”台阶。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基层并不意味着可以“淬炼”,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也有一些“隐性台阶”。如何真正落实新时代的干部政策,怕是还要费一番功夫。  粗略地分,基层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务,主要指上传下达、“写材料”、报表台账等办公室业务;二
四届16年总理,默克尔跟德国人约定到点退休,时间就在今年秋季大选后。  她本可以退而无憾,毕竟任内经历了四任法国总统、五任英国首相、九任日本首相,而她这个过去1000年里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即将比肩她曾倒戈相向的政治导师科尔,成为联邦德国任期最長的总理之一。  但大疫当前,死亡枕藉,疫苗延宕,怪事频发,选情晦暗,令她和基民盟忧心忡忡。一向亦步亦趋的“男默克尔”拉舍特,作为基民盟新党魁,居然不点
2020年4月12日,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注视雕像的小孩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我們都预感到,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正如基辛格所说,冠状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当然,被改变的不止“世界秩序”。  病毒前面,人人都平等,各国都平等。它不特定攻击某人、某国、某种族,病毒还在一国肆虐,就意味着整个世界都没有脱离危机。  正因为在病毒面前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也就清晰地暴
海南三亚凤凰岛。  4月的琼州海峡风平浪静。一个又一个的大新闻正从这里传出,争论,揣测,分析。一如既往的日子还在,但新的期望也跟着第二天的太阳升了起来。  先是博鳌论坛,然后是习近平主席讲话,再是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口的高速路上挂起红底白字的标语:大合作,大开放,大发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的展厅被参观的游人挤得水泄不通。  30岁
11月11日,贵州快递物流园,工作人员在分拣货件  今年双十一交易额再创新高,但依旧没能阻挡互联网巨头企业股价下跌。当天,美团、阿里、京东均跌超9%,腾讯跌超7%。  在此之前,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反垄断指南”)。  作为《反垄断法》的补充,这份指南参照《反垄断法》中判定垄断行为的基本框架,将更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专属商业行为和指
从追寻国家、权力、资本,到寻找大国民精神,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转向。曾几何时,一些本来很小的国家,却硬要在自己国家的前面冠一个“大”字。 中国历史上的夜郎国也以大字自居,留下千古笑谈。权力也一度是国人追逐的大目标,甚至是人们追求出人头地的唯一手段。即便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商、创业、经管、科研等等都成了国人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权力持有者也仍然像今天的“互联网 ”一样,因为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虽然一直众说纷纭,但至少在表象上是各地都一致的—那就是处处可见的楼市。房价涨幅几乎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而房子对中国人来说也成了最好的投资对象,由此带来的“土地财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模式太成功了,它也就带来了一系列特别棘手的问题。值得警惕的是,物极必反,这最终可能反过来阻碍城市发展。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建设用地都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