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可以从动机理论中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论述出发,提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分别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和“估计的成功的概率”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模型,辅以调查研究法,分析总结得出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具有“要求工作保障性好、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三个特点。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动机;特点;建议
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是科学研究、知识与技术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研究生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确保研究生高质量的就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就业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就业动机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生就业动机有哪些,这些动机有哪些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调整动机以更好地就业?是本文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就业动机的理解
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包括升学、出国等有单位接收人事关系的毕业去向类型,狭义的就业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1]本文的就业取其狭义,包括的就业形式有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不包括升学、出国等。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人们行为原因进行描述。[2]动机源于拉丁文的“Movere”,原意是推动或引向行动。心理学中“动机”(Motivation)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3]有关动机,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种理论,它们各有千秋,对人们的某种或某几种活动具有较强解释力,其中期望理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对就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望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機会的估计和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成功的概率或者提高诱因的价值都能提高动机水平。[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是需要理论的代表。马斯洛认为,人活动的动机来源于需要,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是缺失的需要,是人生存必备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人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是成长的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人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2]这些需要其实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归因理论认为可以从控制的位置和稳定性程度两个维度认识动机,控制的位置分为外部和内部,稳定性程度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因此,动机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内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能力;内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努力;外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任务的难度;外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运气。其中能力是部分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任务的难度是可控的,运气是不控的。[4]归因理论探讨的内容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估计的成功的概率”部分。
研究方法
1. 随机取样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取得足够有效的样本,该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利用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时机,发放问卷,此时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对自身就业动机已较为明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数据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和哲学10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
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结构化问卷。由于填写问卷时,被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问卷在设计问题时倾向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结果。
3. 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4∶6,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例约为3∶7,生源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约为4∶4∶2。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与当年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2. 择业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较为看重工作的舒适程度,为38.5%;其次,看重接受这份工作能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为32.7%;最后,看重的是工作所能带给自己多大的经济收益,为21.2%;较少毕业生将政治地位列入自己择业的标准,为7.6%。
3. 地区选择
毕业去向的选择方面,东部、中部、西部生源毕业生的选择基本一致,首选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其次选择回家乡就业,也有少部分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就业,仅有个别毕业生愿意选择其他普通城市安家立业。其中,家在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去二线城市的比例高过回家乡的比例。(见表1)
4. 单位性质选择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研究生毕业生的选择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一致倒向体制内单位,其中想当公务员的比例最高;期待进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的比例大体相当,居第二位;科研机构次之。真正自愿到体制外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到16%;其中外企占大多数,打算自主创业的比例最低。(见表2)
5. 期望的起薪
在就业收入方面,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希望起薪在5,000元~8,000元之间,超过两成的毕业生认为起薪超过3,000元即可,只有一成多的毕业生期望起薪能达到8,000元~10,000元,只有不到1%的毕业生能接受3,000元以下的起薪。
6. 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对就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排序时,多数毕业生把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工作地点、薪酬福利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其余因素依选择的人的多少依次为工作单位性质、兴趣爱好、专业对口、家庭意愿和工作环境。(见图1) 7. 基层就业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60%的研究生愿意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其中大部分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项目,少部分选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其他项目。(见图2)
讨论与建议
1. 研究生就业动机的特点
一是要求工作的保障性较好
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倾向于体制内单位,这类单位的突出特点是高稳定性、高社会保障和高社会地位。这也说明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偏向稳定,这可能与他们年龄较长有关。保障性的需要基本对应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前四种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的需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需要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因此成为他们就业最基本的动机。
二是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
多数人找工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经济独立、养家糊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697元/月,而大多数被调查的研究生毕业生期望的起薪是5,000元~8,000元。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其他求职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工作收入对他们来说不仅要能够解决温饱,还要能够满足他们追求一定生活品质的需要。同时,有60%~70%的研究生毕业生希望将工作地点选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充满了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到新知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最能够满足他们认识、理解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三是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把个人未来发展前景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正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就业动机还是很全面的,基本涵盖了需要层次理论中各个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还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向上的。
2. 引导研究生调整就业动机的建议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调查能得出的只是人主观上的动机,或者说是理想的动机,实际上,动机除了受人意识的控制,还受成功概率的影响。动机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如果一份工作很吸引人,收入高、环境舒适、又极具发展前景,但是即便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也不太可能应聘成功,那么应聘者可能就会放弃应聘,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成功的概率受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如果更看重努力或者任务的难度等可控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他就可能通过加倍努力或者调整任务难度去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如果更看重专业水平等短期内难以提升能力的影响,就可能不会有太大动力去挑战难度较高的工作;如果更看重运气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就可能表现不积极。因此,引导毕业生合理归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提高能力水平是根本
与就业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其中多数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因此要引导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给自己创造锻炼能力的平台,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临近毕业时,还要虚心请教,提高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求职的技能。
二是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基础
希腊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人,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一直提醒着世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就业时若自恃过高,则高不成低不就;若妄自菲薄,则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快速、準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是合理归因是关键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程度,是会随着求职目标的改变而变化的。不同的归因往往会大大影响将来求职的态度,如A学生在简历等求职技能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可他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自己求职目标定得太高,不断降低目标,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选择,研究生人生经历尚浅,面对求职作合理归因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因此,这也是就业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和引导的一个方面。
就业动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它既受主观想法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从主观想法上看,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内,研究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合理的,但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往往会通过影响就业成功的概率对研究生的就业动机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 大学生就业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亚玲.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施良方. 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动机;特点;建议
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是科学研究、知识与技术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研究生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确保研究生高质量的就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就业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就业动机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生就业动机有哪些,这些动机有哪些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调整动机以更好地就业?是本文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就业动机的理解
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包括升学、出国等有单位接收人事关系的毕业去向类型,狭义的就业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1]本文的就业取其狭义,包括的就业形式有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不包括升学、出国等。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人们行为原因进行描述。[2]动机源于拉丁文的“Movere”,原意是推动或引向行动。心理学中“动机”(Motivation)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3]有关动机,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种理论,它们各有千秋,对人们的某种或某几种活动具有较强解释力,其中期望理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对就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望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機会的估计和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成功的概率或者提高诱因的价值都能提高动机水平。[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是需要理论的代表。马斯洛认为,人活动的动机来源于需要,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是缺失的需要,是人生存必备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人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是成长的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人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2]这些需要其实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归因理论认为可以从控制的位置和稳定性程度两个维度认识动机,控制的位置分为外部和内部,稳定性程度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因此,动机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内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能力;内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努力;外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任务的难度;外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运气。其中能力是部分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任务的难度是可控的,运气是不控的。[4]归因理论探讨的内容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估计的成功的概率”部分。
研究方法
1. 随机取样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取得足够有效的样本,该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利用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时机,发放问卷,此时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对自身就业动机已较为明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数据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和哲学10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
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结构化问卷。由于填写问卷时,被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问卷在设计问题时倾向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结果。
3. 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4∶6,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例约为3∶7,生源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约为4∶4∶2。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与当年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2. 择业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较为看重工作的舒适程度,为38.5%;其次,看重接受这份工作能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为32.7%;最后,看重的是工作所能带给自己多大的经济收益,为21.2%;较少毕业生将政治地位列入自己择业的标准,为7.6%。
3. 地区选择
毕业去向的选择方面,东部、中部、西部生源毕业生的选择基本一致,首选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其次选择回家乡就业,也有少部分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就业,仅有个别毕业生愿意选择其他普通城市安家立业。其中,家在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去二线城市的比例高过回家乡的比例。(见表1)
4. 单位性质选择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研究生毕业生的选择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一致倒向体制内单位,其中想当公务员的比例最高;期待进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的比例大体相当,居第二位;科研机构次之。真正自愿到体制外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到16%;其中外企占大多数,打算自主创业的比例最低。(见表2)
5. 期望的起薪
在就业收入方面,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希望起薪在5,000元~8,000元之间,超过两成的毕业生认为起薪超过3,000元即可,只有一成多的毕业生期望起薪能达到8,000元~10,000元,只有不到1%的毕业生能接受3,000元以下的起薪。
6. 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对就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排序时,多数毕业生把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工作地点、薪酬福利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其余因素依选择的人的多少依次为工作单位性质、兴趣爱好、专业对口、家庭意愿和工作环境。(见图1) 7. 基层就业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60%的研究生愿意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其中大部分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项目,少部分选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其他项目。(见图2)
讨论与建议
1. 研究生就业动机的特点
一是要求工作的保障性较好
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倾向于体制内单位,这类单位的突出特点是高稳定性、高社会保障和高社会地位。这也说明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偏向稳定,这可能与他们年龄较长有关。保障性的需要基本对应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前四种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的需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需要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因此成为他们就业最基本的动机。
二是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
多数人找工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经济独立、养家糊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697元/月,而大多数被调查的研究生毕业生期望的起薪是5,000元~8,000元。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其他求职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工作收入对他们来说不仅要能够解决温饱,还要能够满足他们追求一定生活品质的需要。同时,有60%~70%的研究生毕业生希望将工作地点选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充满了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到新知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最能够满足他们认识、理解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三是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把个人未来发展前景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正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就业动机还是很全面的,基本涵盖了需要层次理论中各个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还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向上的。
2. 引导研究生调整就业动机的建议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调查能得出的只是人主观上的动机,或者说是理想的动机,实际上,动机除了受人意识的控制,还受成功概率的影响。动机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如果一份工作很吸引人,收入高、环境舒适、又极具发展前景,但是即便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也不太可能应聘成功,那么应聘者可能就会放弃应聘,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成功的概率受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如果更看重努力或者任务的难度等可控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他就可能通过加倍努力或者调整任务难度去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如果更看重专业水平等短期内难以提升能力的影响,就可能不会有太大动力去挑战难度较高的工作;如果更看重运气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就可能表现不积极。因此,引导毕业生合理归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提高能力水平是根本
与就业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其中多数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因此要引导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给自己创造锻炼能力的平台,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临近毕业时,还要虚心请教,提高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求职的技能。
二是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基础
希腊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人,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一直提醒着世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就业时若自恃过高,则高不成低不就;若妄自菲薄,则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快速、準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是合理归因是关键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程度,是会随着求职目标的改变而变化的。不同的归因往往会大大影响将来求职的态度,如A学生在简历等求职技能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可他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自己求职目标定得太高,不断降低目标,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选择,研究生人生经历尚浅,面对求职作合理归因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因此,这也是就业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和引导的一个方面。
就业动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它既受主观想法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从主观想法上看,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内,研究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合理的,但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往往会通过影响就业成功的概率对研究生的就业动机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 大学生就业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亚玲.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施良方. 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