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校园篮球得到大力发展,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渐衍生为一种现象。《供给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转型:现状、问题、原因与对策》一书,在理论上,研究观念明确、思路清晰、方法恰当,首次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指导我国体育产业的改革理论,在实践上,该研究调查数据丰富、调研区域广阔为我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数据支撑。文章以此书为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对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进行解读,认为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存在地域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体育场馆差异、功能认同差异等新问题,为我国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改革思路。
关键词:篮球培训 市场 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060-0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家长认识到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重性,愿意让青少年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1]。所以,我们在寒暑假期间总能看到各种体育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体育场馆成了青少年寒暑假的学习基地,这促使了大量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发,从而也萌生了大量的体育辅导员和教练员。家长向场馆和教练员交取一定费用,由场馆提供场地和器材,由教练员进行指导和教授运动技能,而这种体育行为也被概括为“体育校外培训”[2]。随着篮球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渐衍生为一种现象,且缺少对该现象进行解读。肖坤鹏和孙建华[2]老师合著于2018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转型:现状、问题、原因与对策》书中提出的数据能较好的解析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现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此书为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对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进行解读,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地域差异的现象
青少年作为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从其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群体量来看,篮球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主要行为方式。从社会的一种现象来看,篮球校外培训实现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目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不容乐观,参与对象的群体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现象基本源于我国发达省市,对于我国偏远西部地区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现象并未形成。在对上海市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5.55%的青少年常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訓。而北京市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则是达到了37.24%。而三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分别分析了从2003、2006和2013年间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发现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人数、态度、频率、时间以及动机强度等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来自一项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的比例仅在9.13%、8.71%和9.08%。这与发达城市地区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相差甚远。
2 年级差异的现象
青少年作为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庞大的群体中也同样存在在读年级差异的现象。从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数量来看,随学校阶段呈现出递减趋势,对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学校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调查数据也验证了此观点:“小学生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经常参加)的比例为29.6%,初中生占到了16.3%,高中生则为10.0%”。而来自对全国青少年课外行为选择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选择篮球校外培训的比例最高(15.6%),依次为初中生(10.2%)和高中生(8.9%)。在一次对体育场馆中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的比例高达89.47%,其中小学生比例占到了47.38%,初中生比例为36.14%,高中生比例为16.48%。
3 性别差异的现象
性别在世界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热点问题,无论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还是在《莱姆顿妇女与体育宣言》中都明确提出:“参与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每个国家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赋予所有参与者平等的权利,女性的参与能够丰富和促进世界体育的发展[3]”。我国《宪法》第48条中也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家庭、体育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对1996、2001和2007年三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的数据计算发现:青少年(16岁以下)男、女性别平衡指数(女性指标数值/男性指标数值)分别为0.55、0.61和0.65。因此,在现实社会的体育运动中参与对象性别的差异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属于体育运动参与的重要实施途径,也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笼罩,也存在性别差异的现象。在北京市社区体育场馆中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中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25倍;上海学校体育场馆中青少年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37倍;长春地区则达到了1.57倍。
4 体育场馆差异的现象
体育场馆是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必备的硬件设施,是其现象形成的物质基础。根据体育场地的管理职责和使用权限将体育场馆分为学校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三种,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所依附的场馆也从属这三种。相关研究基本也都以学校、社区和社会三种体育场馆为目标进行调研的,根据已有对体育场馆中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情况看: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也存在明显体育场馆选择性差异现象,在选择体育场馆时更倾向于学校,而社区和社会体育场馆则不受青少年的青睐。另外,在各大体育场馆中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基本以俱乐部的形式运行,极少数选择私人教练来进行辅导。而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基本都依附于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和社区体育场馆衍射。
5 功能认同差异的现象
体育的功能是在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之所以能存在和发展,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价值分不开的。因此,基于价值导向的视角分析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的现象认为:满足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价值使命,是其现象形成的社会基础;满足青少年及其家长的价值期盼和价值体验,是其现象形成的市场基础。青少年通过篮球校外培训的功能来获取其追求的价值是支配其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行为和意志。因此,通过参与篮球校外培训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理想、价值与追求进而衍生出对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功能认同差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肖坤鹏.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现象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52-156.
[2] 沈建华.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82-86.
[3]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3-2014[Z].2014.
关键词:篮球培训 市场 新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060-0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家长认识到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重性,愿意让青少年到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1]。所以,我们在寒暑假期间总能看到各种体育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体育场馆成了青少年寒暑假的学习基地,这促使了大量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发,从而也萌生了大量的体育辅导员和教练员。家长向场馆和教练员交取一定费用,由场馆提供场地和器材,由教练员进行指导和教授运动技能,而这种体育行为也被概括为“体育校外培训”[2]。随着篮球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渐衍生为一种现象,且缺少对该现象进行解读。肖坤鹏和孙建华[2]老师合著于2018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转型:现状、问题、原因与对策》书中提出的数据能较好的解析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现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此书为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对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进行解读,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地域差异的现象
青少年作为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从其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群体量来看,篮球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主要行为方式。从社会的一种现象来看,篮球校外培训实现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目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不容乐观,参与对象的群体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现象基本源于我国发达省市,对于我国偏远西部地区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现象并未形成。在对上海市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5.55%的青少年常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訓。而北京市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则是达到了37.24%。而三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分别分析了从2003、2006和2013年间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发现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人数、态度、频率、时间以及动机强度等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来自一项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的比例仅在9.13%、8.71%和9.08%。这与发达城市地区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群体相差甚远。
2 年级差异的现象
青少年作为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庞大的群体中也同样存在在读年级差异的现象。从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数量来看,随学校阶段呈现出递减趋势,对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学校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调查数据也验证了此观点:“小学生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经常参加)的比例为29.6%,初中生占到了16.3%,高中生则为10.0%”。而来自对全国青少年课外行为选择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选择篮球校外培训的比例最高(15.6%),依次为初中生(10.2%)和高中生(8.9%)。在一次对体育场馆中篮球校外培训的参与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的比例高达89.47%,其中小学生比例占到了47.38%,初中生比例为36.14%,高中生比例为16.48%。
3 性别差异的现象
性别在世界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热点问题,无论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还是在《莱姆顿妇女与体育宣言》中都明确提出:“参与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每个国家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赋予所有参与者平等的权利,女性的参与能够丰富和促进世界体育的发展[3]”。我国《宪法》第48条中也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家庭、体育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对1996、2001和2007年三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的数据计算发现:青少年(16岁以下)男、女性别平衡指数(女性指标数值/男性指标数值)分别为0.55、0.61和0.65。因此,在现实社会的体育运动中参与对象性别的差异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属于体育运动参与的重要实施途径,也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笼罩,也存在性别差异的现象。在北京市社区体育场馆中篮球校外培训的青少年中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25倍;上海学校体育场馆中青少年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37倍;长春地区则达到了1.57倍。
4 体育场馆差异的现象
体育场馆是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必备的硬件设施,是其现象形成的物质基础。根据体育场地的管理职责和使用权限将体育场馆分为学校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三种,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所依附的场馆也从属这三种。相关研究基本也都以学校、社区和社会三种体育场馆为目标进行调研的,根据已有对体育场馆中青少年参与篮球校外培训情况看: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也存在明显体育场馆选择性差异现象,在选择体育场馆时更倾向于学校,而社区和社会体育场馆则不受青少年的青睐。另外,在各大体育场馆中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基本以俱乐部的形式运行,极少数选择私人教练来进行辅导。而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基本都依附于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和社区体育场馆衍射。
5 功能认同差异的现象
体育的功能是在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现象之所以能存在和发展,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价值分不开的。因此,基于价值导向的视角分析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的现象认为:满足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价值使命,是其现象形成的社会基础;满足青少年及其家长的价值期盼和价值体验,是其现象形成的市场基础。青少年通过篮球校外培训的功能来获取其追求的价值是支配其参与篮球校外培训的行为和意志。因此,通过参与篮球校外培训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理想、价值与追求进而衍生出对青少年篮球校外培训功能认同差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肖坤鹏.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现象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52-156.
[2] 沈建华.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82-86.
[3]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13-2014[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