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理数中动点问题的解题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轴为中学数学学习数形结合的第一次运用,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针对动点问题,给出利用数轴解决动点问题的一些常见方法,以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地借助数轴解决问题。
  关键词:动点;数轴;距离;绝对值
  有理数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章内容,重要性不言而喻,数轴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数形结合的知识点,灵活性大,还常常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便利,这一章内容丰富,其中动点问题是难点,常需要利用数轴,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初一的动点问题包括了单个动点和多个动点问题,在解决方法上存在区别与联系。
  类型一:单个动点问题。单个动点在数轴上运动,可以采取分类讨论的方式分析动点的位置,结合距离公式和绝对值化简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问题1:当代数式|x 1| |x-2|取最小值時,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 。当代数式|x 1| |x-2|值为8时,x的值为 。
  首先,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其次,分析两个绝对值的和的问题,绝对值化简本身是代数问题,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第一章就进行分类讨论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将这个问题看成是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样只要分析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数轴上的两个点将数轴分成三个部分,分析动点分别在这三段上时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变化情况,可以知道当点运动到这两个定点之间时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就是这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当点运动到两定点的左侧或右侧时,距离之和可以为大于最小值的任一值。再次,问题更加深入,研究两个绝对值的和等于一个常数时的情况,我们有了前面分析点的运动情况的基础,可以比较轻松地得出当点位于两定点左侧或右侧时,距离之和为8。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距离问题,比如将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问题变为到三个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问题:
  在数轴上依次有A,B,C三点,其中点A,C表示的数分别为-2,5,且BC=6AB。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P到A,B,C的距离之和等于10?若存在,求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有了前面分析的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数轴上的三个点将数轴分为几个部分,将动点分为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在授课时,将这样同种类型的问题进行类比讨论,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强化初中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更利于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这一知识点。
  类型二:多个动点问题。多个动点在数轴上运动,可以直接利用距离公式解决相应问题。
  如问题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M、N、P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M从点A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
  点M的3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1)若点M向右运动,同时点N向左运动,求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
  (2)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方法一:几何法分析动点运动位置变化情况,再分类讨论。(1)分析动点运动的情况,在数轴上标出不同情况下两点,可以看出两点只能是点M在点N的右边。设经过x秒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依题意可列方程为2x 6x 14=54,解方程,得x=5。即经过5秒点M与点N相距54个单位。(2)位于最左侧的点N运动速度最快,其次是点M,点P速度最慢,因此点N先追上点P,再追上点M,若点P到点M和点N的距离相等,则分为点P位于点M和点N之间和点M和点N重合两种情况。设经过x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2t 6)-t=(6t-8)-t或(2t 6)-t=t-(6t-8),解得t=72或t=13,即经过72或13秒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方法二:代数法分别表示各动点所在位置,利用距离公式直接解决问题。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点M,点N,点P的位置,第一问中,无论两点中哪一个在左边,列式:|(6 2t)-(-8-6t)|=54,只要t的值为正数就可以。第二问中,表示M,N,P三点的位置分别为6 2t,-8 6t,t,再根据题目要求的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列式:|t-(6 2t)|=|6-(-8 6t)|,求出t的值即可。第二种方法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列式,避免了分类讨论的过程,不容易漏解,当然,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绝对值方程的解法有一定难度。
  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第一、要有数学的建模思想。动点问题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一个难点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同于小学时的处理办法,初中更加注重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遇到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分析,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思想。数轴是初中学习中第一个数形结合的知识点,打好这个基础,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学习后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借助数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问题,随着初中学习的深入,充分利用数轴,熟悉绝对值的相关概念,是我们走好中学数学学习第一步的关键。第二、类比转化的思想。问题中并没有出现数轴,从形式上看是一个行程问题,我们当然可以用小学的算术方法去解决,但比较难理解,分类情况也比较烦琐,这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建构数轴,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解决。第三、要有分类讨论思想。这也是和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小学时,算术方法往往是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所以适合一些相对情况单一的问题,分类思想的出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解决问题不再局限于一种情况,可以很好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能力,考虑问题
  更加完整周密,培养学生思维的完善性,完整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动点问题虽然只是我们初中第一章当中的一类问题,但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对我们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产生影响,在授课时不满足于讲解题目本身,而是更深入地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全法.初中函数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作者简介:吕雯雯,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模块,也是帮助聋生积累语言知识,促进其表达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聋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环境,整合资源构建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氛围,灵活设计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让聋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阅读过程中,夯实写作基础,积累阅读经验,优化写作思路,强化写作体验,进而为聋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未来融入社会奠定语文基石。  关键词:聋生;阅读;
新雀1号无芒雀麦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56,核型是2n=56=46m+10sm,属2B型,为比较对称核型。根据光芒雀麦染色体组基数是7,确定新雀1号无芒雀麦为八倍体。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s of Sparrow bluefinch
摘 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解决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教学,一开始培养数学的这种理性思考思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将其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则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起来更加容易。文章从此入手,从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意义以及目前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来研究小学教学生活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紧密结合  一、 前言  近年来小
学位
Background: Complete resection of locally advanced sigmoid colon cancer(LASCC) is sometimes difficult. Patients with LASCC have a dismal prognosis and poor qual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转变,当代教育革新的推进始终也在不断加速,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育工作人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明确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在不同角度上展现了学
农用覆盖材料的过去和现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王耀林我国设施园艺栽培历史悠久,我们祖先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覆盖栽培经验。早在2000年前就有设施栽培的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加快,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者教学手段优化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建立尊重、平等的课堂环境。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数学体验感,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接受创新教学观点,开发创新教学模式,落实体验式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渗透方
通过5×3不完全双列杂交的甘蔗高生物量的15个组合的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大田栽培试验,分析了15个组合8个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重演力,结果表明:Co1001、Ya90-33和CP72-1210是较为理想的甘蔗高生物量育种的亲本。
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考察报告李贵春王江郑丽莉(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开发办165000)张亚奎(大兴安岭地区农科所165000)为了充分发挥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加大马铃薯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鲜薯加工转化能力,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