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按照"配强班子、因村制宜、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村级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连续五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和"青岛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经验和成绩。
一、配强班子,储备人才,不断优化村级组织结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一是"两推一选",为基层党组织选好带头人。在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的同时,开辟多种渠道选拔村干部,鼓励那些有经济头脑、群众信任的"能人"参与村庄管理,2007年开发区40个村"两委"换届,共选出157名"两委"干部,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5%,一批发展思路清、协调方法多、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择优汰劣,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在致富能手、团员青年、复退军人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培养后备干部,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汰劣,建设起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队伍。2002年以来新发展党员292名,培养后备干部160名,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三是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为了让农村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开发区党工委围绕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托远程教育,使50岁以下的党员和所有村干部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围绕提高干部党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校培训阵地作用,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律法规,使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强监督,完善村级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因村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村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将村庄分为三个类型,制定了不同的工作目标。城区村重点发挥区位优势,抓好旧村拆迁改造和新村开发建设;园区村利用毗邻园区的优势,抓好村级招商和项目建设;偏远村庄则主要发挥人均耕地面积大的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7年,辖区内村庄引进内外资企业20余家,培养了簸箕掌西红柿、左家泊订单农业、龙一花卉等高效农业生产典型和新安、古城庄等畜牧养殖典型,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了集体资产管理分配的新问题,党工委通过健全落实村务、财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审计等一系列制度,指导村庄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使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多策并举,科学化解村级债务。在弄清债务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增收减债、筹资抵债、变现还债、节支化债等多种办法,帮助村庄积极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村级债务管理体制,坚决杜绝新的不良债务,努力减轻村级债务包袱,增强发展后劲。
三、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党支部整合联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组建优势互补型"对子"和建立联合党支部等形式,实现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是组建优势互补型"对子"。即经济优势相同、产业结构互补、地域相邻、关系紧密的村党支部结成优势互补型"对子", 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古城庄村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为特色的村庄,西沙村是一个传统的生猪屠宰加工村,两个村结成"对子"后,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农民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1.7%和11.3%,真正实现了双赢。二是建立以强带弱型联合党支部。即先进村、经济强村党支部对后进村、经济弱村党支部进行帮扶联建。为充分发挥三里庄村的骨干带头作用,2007年,党工委将周家屋、姜庄两个经济欠发达的小村纳入三里庄村的管辖范围内,成立了三里庄、姜庄、周家屋联合党支部。新的联合党支部成立后,姜庄、周家屋两个村庄各项事业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年即投入50多万元修筑通村路和中心大街,开辟农民文化广场,兴修水利设施,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配强班子,储备人才,不断优化村级组织结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一是"两推一选",为基层党组织选好带头人。在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的同时,开辟多种渠道选拔村干部,鼓励那些有经济头脑、群众信任的"能人"参与村庄管理,2007年开发区40个村"两委"换届,共选出157名"两委"干部,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5%,一批发展思路清、协调方法多、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择优汰劣,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在致富能手、团员青年、复退军人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培养后备干部,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汰劣,建设起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队伍。2002年以来新发展党员292名,培养后备干部160名,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三是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为了让农村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开发区党工委围绕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托远程教育,使50岁以下的党员和所有村干部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围绕提高干部党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校培训阵地作用,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律法规,使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强监督,完善村级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奖优罚劣,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因村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村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发展经济。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将村庄分为三个类型,制定了不同的工作目标。城区村重点发挥区位优势,抓好旧村拆迁改造和新村开发建设;园区村利用毗邻园区的优势,抓好村级招商和项目建设;偏远村庄则主要发挥人均耕地面积大的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7年,辖区内村庄引进内外资企业20余家,培养了簸箕掌西红柿、左家泊订单农业、龙一花卉等高效农业生产典型和新安、古城庄等畜牧养殖典型,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了集体资产管理分配的新问题,党工委通过健全落实村务、财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审计等一系列制度,指导村庄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使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多策并举,科学化解村级债务。在弄清债务结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增收减债、筹资抵债、变现还债、节支化债等多种办法,帮助村庄积极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村级债务管理体制,坚决杜绝新的不良债务,努力减轻村级债务包袱,增强发展后劲。
三、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党支部整合联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组建优势互补型"对子"和建立联合党支部等形式,实现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是组建优势互补型"对子"。即经济优势相同、产业结构互补、地域相邻、关系紧密的村党支部结成优势互补型"对子", 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古城庄村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为特色的村庄,西沙村是一个传统的生猪屠宰加工村,两个村结成"对子"后,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农民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1.7%和11.3%,真正实现了双赢。二是建立以强带弱型联合党支部。即先进村、经济强村党支部对后进村、经济弱村党支部进行帮扶联建。为充分发挥三里庄村的骨干带头作用,2007年,党工委将周家屋、姜庄两个经济欠发达的小村纳入三里庄村的管辖范围内,成立了三里庄、姜庄、周家屋联合党支部。新的联合党支部成立后,姜庄、周家屋两个村庄各项事业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年即投入50多万元修筑通村路和中心大街,开辟农民文化广场,兴修水利设施,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