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例,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29-02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支撑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核心力量,是高效配置、综合集成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是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物质条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重要作用[1]。它既是农业科研单位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的基础,也是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它的建设和管理如何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也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为例,阐述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多渠道申请经费、以项目驱动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团队整体科研实力等对策,以供参考。
1 科技创新平台现状
1.1 现有科技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2]。据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发展规划,热科院品资所确定了科技平台建设重点及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现有科技平台23个,其中部级平台11个,省级平台7个,院级平台5个。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部级科技平台包括: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农业部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木薯种质资源圃、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野生基因资源鉴定评价中心、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省级科技平台包括: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遗传改良与创新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树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艾纳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儋州市畜牧兽医服务站、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基地(热带作物)。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院级科技平台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冬季瓜菜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畜牧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辣木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饲料作物研究中心。
1.2 科技平台建设成效
近年来,热科院品资所每年固定投入一定资金作为各类平台运行经费,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资助依托平台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连续支持,平台建设情况良好,以平台为载体获得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包括专利、论文、奖励等)总体呈上升趋势。现有国家级优秀专家1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16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4人,试验站站长2人。在“十五”和“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综合能力评估中,总体排名均为第12位。据表1可知,该所近10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61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增科研项目449项,新增科研经费25 066.96万元,授权专利30项,发表科研论文1 183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411篇,SCI收录78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6篇,鉴定科研成果46项,验收项目170项,出版或参编专著74部,通过审定(或认定)新品种30个,研发新产品26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相关部委以及院本级主管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不健全
平台管理制度的制订、颁布、执行与修订与平台自身建设同等重要。目前,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等问题,不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及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造成科研单位对创新平台的指导与支持不到位。为加强科技平台管理,热科院品资所制定与平台建设相对应的一些管理条例,比如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公共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但是目前还未制定科技平台运行经费管理办法和评估管理办法、科技平台建设奖励办法等。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制度的缺失影响平台作为一个整体的集聚性发展,阻碍科技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2 缺乏专项运行经费,平台运行困难
由于科技平台建设管理机制的原因,科技平台建设常重建设、轻运行,很多科技平台建设完成后,由于没有日常运行经费,导致大量大型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例如,热科院品资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分中心的运行要依赖经费的支持,人员工资、水电、办公、仪器设备的运转、仪器设备维修等都离不开运行费的支撑,由于没有固定的运行经费,完全靠自筹,导致运作十分困难,许多仪器设备老化,易发生故障,导致机器停用。科技平台建设具有特殊性,仪器设备需政府采购,统一购买,且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有限,使得热科院品资所的科研仪器设备十分落后,对热科院品资所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2.3 结构布局不合理,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缺乏
科技创新平台根据平台的级别分为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按照服务功能和内容分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平台[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指农作物育种改良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指检验测试中心、野外观测台(站)、种质资源圃(库)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指各类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农业科技示范平台主要指各类示范展示园区、示范基地等。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的数量总体不足,建设规模较小,前沿性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攻关性的前沿研究力量明显不足。目前,热科院品资所尚未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以单科为主,缺乏学科交叉,未能在热带农业科技领域合理统筹布局。具体表现为省部级平台较多,且农业科技创新性平台较少。在热科院品资所1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只有3个,占省部级平台总数的16.67%,15个为农业科技服务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类平台,占省部级平台总数的83.33%。
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科技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制度体系是平台建设和运作的核心[4]。随着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的发展,科技平台的类别、数量逐渐增加,为促进科技平台的建设,要健全和完善当前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逐渐形成规范化、开放有序的组织管理制度[5]。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的重要保证,科技平台要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建立明确的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形成稳定的平台经费投入保障、建立动态的人员流动和合作机制、设置平台专职技术岗位、健全设备设施共享管理制度和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等,以提高科研团队的创造性、积极性,促进科技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平台,人才是关键,也是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6]。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要求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奠定基础。另外,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7]。在平台建设方面争取与农业高校整合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8],以促进科技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多渠道申请经费,以项目驱动平台建设
由于科技平台运行需要大量经费,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经费短缺,因此,多渠道申请项目经费,以实施科研项目驱动平台建设。一是除了向主管部门农业部积极申请项目支持,还要向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海南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经费支持。二是广泛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和力量,采取产学研的合作方式,获得社会资金的最大支持。如项目经费的支持,加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策划,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科技计划,利用重大项目投资改善平台的设施条件,驱动平台建设。
3.4 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团队整体科研实力
科研平台条件能够聚集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锻炼优
秀的科研人才、培育精良的创新团队、实施良好的科研项目,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有序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9]。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改变科研机构单位之间、部门之间、课题组之间小而分散的研究模式,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对推动科研单位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 结语
科技平台建设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应予充分重视并加快推进[10]。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跨课题组的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实现单位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集中资金投入,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科研上的作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增强单位的整体科研实力,切实提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科研单位的统一规划和跨越式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R].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2009:1-33.
[2] DAVILA T,EPTEIN M J,SHEHON R.Making innovation work:how to manage it,meafure it,and profit from it[M].New York:Pearson Press,2006.
[3] 蔡彦虹,刘平,李仕宝,等.我国农业科技机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2(4):18-21.
[4] 刘永泰.正确认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J].科技条件平台建设,2006(7):13-14.
[5] 中国农业大学.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5):3-5.
[6] 王晓民,蔡晨风.美国研究机构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1):87-95.
[7] MANSFIELD E.Academic Research Underly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s:Sources,Characters and Financ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5(25):55-65.
[8] WATLING D.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 Business: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Corporate Education Market[J].Strategic Change,2003(12):241-249 .
[9] 刘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4(6):36-40.
[10] 毛健.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26,51.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29-02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支撑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核心力量,是高效配置、综合集成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是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物质条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重要作用[1]。它既是农业科研单位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的基础,也是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它的建设和管理如何体现战略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也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为例,阐述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多渠道申请经费、以项目驱动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团队整体科研实力等对策,以供参考。
1 科技创新平台现状
1.1 现有科技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2]。据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发展规划,热科院品资所确定了科技平台建设重点及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现有科技平台23个,其中部级平台11个,省级平台7个,院级平台5个。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部级科技平台包括: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农业部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木薯种质资源圃、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野生基因资源鉴定评价中心、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省级科技平台包括: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遗传改良与创新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树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艾纳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儋州市畜牧兽医服务站、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基地(热带作物)。
依托热科院品资所建设的院级科技平台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冬季瓜菜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畜牧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辣木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饲料作物研究中心。
1.2 科技平台建设成效
近年来,热科院品资所每年固定投入一定资金作为各类平台运行经费,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资助依托平台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连续支持,平台建设情况良好,以平台为载体获得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包括专利、论文、奖励等)总体呈上升趋势。现有国家级优秀专家14人,省部级优秀专家16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4人,试验站站长2人。在“十五”和“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综合能力评估中,总体排名均为第12位。据表1可知,该所近10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61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增科研项目449项,新增科研经费25 066.96万元,授权专利30项,发表科研论文1 183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411篇,SCI收录78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6篇,鉴定科研成果46项,验收项目170项,出版或参编专著74部,通过审定(或认定)新品种30个,研发新产品26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相关部委以及院本级主管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平台管理制度不健全
平台管理制度的制订、颁布、执行与修订与平台自身建设同等重要。目前,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等问题,不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以及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造成科研单位对创新平台的指导与支持不到位。为加强科技平台管理,热科院品资所制定与平台建设相对应的一些管理条例,比如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公共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但是目前还未制定科技平台运行经费管理办法和评估管理办法、科技平台建设奖励办法等。科技平台建设管理制度的缺失影响平台作为一个整体的集聚性发展,阻碍科技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2 缺乏专项运行经费,平台运行困难
由于科技平台建设管理机制的原因,科技平台建设常重建设、轻运行,很多科技平台建设完成后,由于没有日常运行经费,导致大量大型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例如,热科院品资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分中心的运行要依赖经费的支持,人员工资、水电、办公、仪器设备的运转、仪器设备维修等都离不开运行费的支撑,由于没有固定的运行经费,完全靠自筹,导致运作十分困难,许多仪器设备老化,易发生故障,导致机器停用。科技平台建设具有特殊性,仪器设备需政府采购,统一购买,且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有限,使得热科院品资所的科研仪器设备十分落后,对热科院品资所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2.3 结构布局不合理,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缺乏
科技创新平台根据平台的级别分为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按照服务功能和内容分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示范平台[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指农作物育种改良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指检验测试中心、野外观测台(站)、种质资源圃(库)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指各类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农业科技示范平台主要指各类示范展示园区、示范基地等。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平台的数量总体不足,建设规模较小,前沿性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攻关性的前沿研究力量明显不足。目前,热科院品资所尚未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以单科为主,缺乏学科交叉,未能在热带农业科技领域合理统筹布局。具体表现为省部级平台较多,且农业科技创新性平台较少。在热科院品资所1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只有3个,占省部级平台总数的16.67%,15个为农业科技服务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类平台,占省部级平台总数的83.33%。
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和完善科技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制度体系是平台建设和运作的核心[4]。随着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的发展,科技平台的类别、数量逐渐增加,为促进科技平台的建设,要健全和完善当前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逐渐形成规范化、开放有序的组织管理制度[5]。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的重要保证,科技平台要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建立明确的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形成稳定的平台经费投入保障、建立动态的人员流动和合作机制、设置平台专职技术岗位、健全设备设施共享管理制度和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等,以提高科研团队的创造性、积极性,促进科技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平台,人才是关键,也是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6]。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要求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奠定基础。另外,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7]。在平台建设方面争取与农业高校整合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8],以促进科技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3.3 多渠道申请经费,以项目驱动平台建设
由于科技平台运行需要大量经费,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经费短缺,因此,多渠道申请项目经费,以实施科研项目驱动平台建设。一是除了向主管部门农业部积极申请项目支持,还要向科技部、商务部、发改委、海南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经费支持。二是广泛吸纳社会科技资源和力量,采取产学研的合作方式,获得社会资金的最大支持。如项目经费的支持,加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策划,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科技计划,利用重大项目投资改善平台的设施条件,驱动平台建设。
3.4 整合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团队整体科研实力
科研平台条件能够聚集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锻炼优
秀的科研人才、培育精良的创新团队、实施良好的科研项目,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有序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9]。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改变科研机构单位之间、部门之间、课题组之间小而分散的研究模式,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对推动科研单位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 结语
科技平台建设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应予充分重视并加快推进[10]。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跨课题组的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实现单位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集中资金投入,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科研上的作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增强单位的整体科研实力,切实提高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科研单位的统一规划和跨越式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R].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2009:1-33.
[2] DAVILA T,EPTEIN M J,SHEHON R.Making innovation work:how to manage it,meafure it,and profit from it[M].New York:Pearson Press,2006.
[3] 蔡彦虹,刘平,李仕宝,等.我国农业科技机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2(4):18-21.
[4] 刘永泰.正确认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J].科技条件平台建设,2006(7):13-14.
[5] 中国农业大学.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4(5):3-5.
[6] 王晓民,蔡晨风.美国研究机构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1):87-95.
[7] MANSFIELD E.Academic Research Underly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s:Sources,Characters and Financ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5(25):55-65.
[8] WATLING D.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 Business: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Corporate Education Market[J].Strategic Change,2003(12):241-249 .
[9] 刘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4(6):36-40.
[10] 毛健.加快科技平台建设 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