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经阴道彩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6月~2009年7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7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符合率为91.9%。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方便、无痛苦,且显示清晰,分辨力高,是内膜疾病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 宫内膜疾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40
子宫内膜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因病变范围小,经腹超声受频率、肥胖、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难以确诊。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可清晰反映宫壁及宫腔内的细微结构。本文对2007年8月~2009年6月经阴道超声诊断87例宫内膜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经阴道超声诊断87例宫内膜病变,年龄19~66岁,平均34岁。应用日立数字化超声波诊断装置EUB-5500,角度31°~148°,探头频率4~8MHz。按常规缓缓伸入阴道,在宫穹隆部行多方位扫查,重点观察宫内膜厚度、回声情况,宫腔内有无异常肿块及肿块的边缘、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以及与宫壁的关系。
结 果
本组87例B超检查结果与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见表1。
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27例,宫腔镜证实23例,诊断性刮宫31例,另6例经临床积极治疗后超声复查声像图有明显改善而确认。漏误诊7例,超声正确诊断80例,占91.9%。
讨 论
临床难以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子宫内膜病变类型,经腹部超声又易受肥胖、肠腔气体、膀胱多重反射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诊。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以其高准确性成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1],但该检查的侵袭性和相对的高费用,只能作为二线检查的方法[2]。经阴道超声可清晰地反映子宫细微的组织结构及宫内膜层次结构,能清晰显示内膜病变与宫壁关系,具有简便、无创、高效的优势。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宫腔线变形或消失,CDFI有时可见血管從子宫肌层延伸至内膜息肉基底部,有一部分血流不明显。本组误诊1例,因息肉较大且呈稍低回声,CDFI周边可见半环状血流信号而诊断为黏膜下肌瘤,手术为宫腔息肉。漏诊1例因息肉较小,合并有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阴道超声不易显示。
子宫黏膜下肌瘤: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回声偏低,子宫内膜的某一部分突入宫腔并形成瘤体,基底部较宽,CDFI有时可见低速中高阻的血流信号。本组有2例误诊,因宫腔内团块回声极不均,部分呈低无回声改变,透声差,边界部分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动脉频谱呈高速低阻力频谱,故考虑为宫腔内恶性病变可能,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肌瘤并感染坏死(1例)、黏膜下肌瘤并变性坏死(1例)。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一致。
子宫内膜癌:形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等,与宫壁界线不清,侵犯宫壁后,可见宫壁回声不均匀,CDFI可探及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子宫内膜Ca大体病理观察分为局限型(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和弥散型(全部内膜增厚不平或是不规则息肉状)。本组1例病变局限呈稍高血声团无明显肌层浸润,而误认为宫腔息肉。见图1。
子宫内膜增生是因长期少量雌激素作用下宫内膜呈明显增生状态,内膜是对称均匀性增厚,呈三线征改变,内可见散在的小囊暗区。CDFI无血流信号。见图2。
子宫内膜炎:声像图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外形不规则,内见散在液暗区和点状高回声。肌层有浸润时,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内部回声减弱。CDFI可见内膜和肌层部分血流丰富。本组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误认为子宫内膜增殖症。
通过以上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的诊断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与经腹部超声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干扰少、无需患者憋尿的优点,且操作简便,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已婚妇女了解宫腔内情况的首选检查手段,亦可作为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的初筛方法。该组病例准确率低于以往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资料少;②检查者经验不足;③声像图的复杂性;④仪器的分辨率。但在部分声像图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患者,结合月经前后子宫内声像图的变化有助于减少漏误诊。
参考文献
1 许琳.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5):83-84.
2 陈其能,张卫社,谭金秀.经阴道超声筛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价值探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5):331.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 宫内膜疾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40
子宫内膜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因病变范围小,经腹超声受频率、肥胖、肠气干扰等因素影响难以确诊。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高,可清晰反映宫壁及宫腔内的细微结构。本文对2007年8月~2009年6月经阴道超声诊断87例宫内膜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经阴道超声诊断87例宫内膜病变,年龄19~66岁,平均34岁。应用日立数字化超声波诊断装置EUB-5500,角度31°~148°,探头频率4~8MHz。按常规缓缓伸入阴道,在宫穹隆部行多方位扫查,重点观察宫内膜厚度、回声情况,宫腔内有无异常肿块及肿块的边缘、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以及与宫壁的关系。
结 果
本组87例B超检查结果与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见表1。
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27例,宫腔镜证实23例,诊断性刮宫31例,另6例经临床积极治疗后超声复查声像图有明显改善而确认。漏误诊7例,超声正确诊断80例,占91.9%。
讨 论
临床难以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子宫内膜病变类型,经腹部超声又易受肥胖、肠腔气体、膀胱多重反射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诊。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以其高准确性成为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1],但该检查的侵袭性和相对的高费用,只能作为二线检查的方法[2]。经阴道超声可清晰地反映子宫细微的组织结构及宫内膜层次结构,能清晰显示内膜病变与宫壁关系,具有简便、无创、高效的优势。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宫腔线变形或消失,CDFI有时可见血管從子宫肌层延伸至内膜息肉基底部,有一部分血流不明显。本组误诊1例,因息肉较大且呈稍低回声,CDFI周边可见半环状血流信号而诊断为黏膜下肌瘤,手术为宫腔息肉。漏诊1例因息肉较小,合并有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阴道超声不易显示。
子宫黏膜下肌瘤: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回声偏低,子宫内膜的某一部分突入宫腔并形成瘤体,基底部较宽,CDFI有时可见低速中高阻的血流信号。本组有2例误诊,因宫腔内团块回声极不均,部分呈低无回声改变,透声差,边界部分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动脉频谱呈高速低阻力频谱,故考虑为宫腔内恶性病变可能,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肌瘤并感染坏死(1例)、黏膜下肌瘤并变性坏死(1例)。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一致。
子宫内膜癌:形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等,与宫壁界线不清,侵犯宫壁后,可见宫壁回声不均匀,CDFI可探及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子宫内膜Ca大体病理观察分为局限型(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和弥散型(全部内膜增厚不平或是不规则息肉状)。本组1例病变局限呈稍高血声团无明显肌层浸润,而误认为宫腔息肉。见图1。
子宫内膜增生是因长期少量雌激素作用下宫内膜呈明显增生状态,内膜是对称均匀性增厚,呈三线征改变,内可见散在的小囊暗区。CDFI无血流信号。见图2。
子宫内膜炎:声像图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外形不规则,内见散在液暗区和点状高回声。肌层有浸润时,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内部回声减弱。CDFI可见内膜和肌层部分血流丰富。本组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误认为子宫内膜增殖症。
通过以上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的诊断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与经腹部超声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干扰少、无需患者憋尿的优点,且操作简便,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已婚妇女了解宫腔内情况的首选检查手段,亦可作为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的初筛方法。该组病例准确率低于以往文献报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资料少;②检查者经验不足;③声像图的复杂性;④仪器的分辨率。但在部分声像图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患者,结合月经前后子宫内声像图的变化有助于减少漏误诊。
参考文献
1 许琳.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5):83-84.
2 陈其能,张卫社,谭金秀.经阴道超声筛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价值探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