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渤南洼陷面积大,沙三段烃源岩厚度大,埋藏深,具有有非常优越的油源条件,且发育在新近纪仍持续活动的各级断层,上第三系纪下第三系东营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油气源条件,但到目前为止,东营组油气藏仅在个别地区有零星发现,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发现的油气相比,资源发现率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沉积体系认识不清楚,导致地层的对比和划分不准确。本文试图从层序地层学角度对东营组的沉积体系进行研究。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
2 东营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2.1 高频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岩芯和古生物等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本研究区进行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将研究区下第三系东营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D1、D2(三级层序)和4个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其中2个长期旋回大致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三段、东二~东一段,4个中期旋回,为了方便与传统地质分层相结合,根据它们分别相对应的岩性分层将它们命名为d1、d2、d3、d4(见表1)。
表1:渤南洼陷东营组高频层序地层综合划分
2.2 层序的边界识别及其内部充填特征
以中期旋回为层序研究单元,对其层序边界在地震、钻井及测井的识别特征加以描述。
d4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三段的下部,即东营组的V+VI砂组。地震剖面上为一组中振幅、高连续的反射相位,大部分地区为平行反射特征。层序底界面为东营组和沙二上~沙一段之间的超覆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超。钻井剖面上,该层序底界与下伏层序的岩性界面难以区分。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视电阻率曲线中低值,层序底界面对应于视电阻率曲线的开始抬高处。该层序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岩性以质纯的灰色泥岩为主。
d3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三段的上部,即东营组的IV+III2砂组,该旋回上升半旋回大体相当于IV砂组,下降半旋回大体相当于III2砂组。该层序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对称半旋回。其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渤南洼陷表现为下超面,钻井剖面对应于质较纯、颜色较深的泥岩段处,视电阻率曲线测井对应于低值处。渤南洼陷该层序上升半旋回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泥质砂岩,底部为一薄-中厚层灰砂岩、含砾砂岩,表现为退积的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顶部为中厚层灰色砂岩、含砾砂岩,向下过渡为灰色、灰绿色泥岩,表现为进积的叠加样式。
d2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二段,即东营组的III1砂组。地震剖面上,渤南洼陷多见叠瓦状前积和斜交前积现象。层序的顶界面为前积反射的顶超面,底界面一般表现为上超。该层序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对称半旋回。其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在渤南洼陷表现为下超面,钻井剖面对应于质较纯、颜色较深的泥岩段处,视电阻率曲线测井对应于低值处。其下降半旋回较发育,上升半旋回不太发育。该层序上升半旋回为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含砾砂岩,总体上表现为退积的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顶为一套厚层浅灰色、灰白色砂砾岩体,向下砂体变薄、变细,过渡为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泥质砂岩,表现为明显的进积—加积叠加样式。
d1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一段,即东营组的Ⅰ+Ⅱ砂组。地震剖面上,为中振幅、低连续的反射相位。底界面一般表现为上超,层序的顶界面为馆陶组底界,在地震上对应T1反射,该界面为一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对其下部地层表现为明显的削截现象。钻井剖面上,为一套中厚层砂砾岩的底部界面。该旋回在全区整体上呈不对称特征,上升较发育,由于经历了早、晚第三纪之间的剥蚀阶段,下降半旋回大部分被剥蚀,仅部分洼陷的低部位可见到下降半旋回。其洪泛面是退积与进积沉积的转换面处,上升半旋回岩性为厚层砂砾岩夹薄层泥岩,或棕红色、灰色、灰绿色泥岩与薄层砂砾岩互层,表现为单层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的退积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岩性为薄层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与含砾砂岩不等厚互层,表现为进积叠加样式。
2.3 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及空间分布特征
在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地震层序划分,进行以钻井剖面为基础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比(见图1)。
由以上对比格架可以看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地层发育分布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d4旋回处于东营组长期旋回的初始期,不对称性比较明显,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厚度不大,范围也较小,主要发育于洼陷区,凸起部位很薄或不发育,一般向盆地边缘超覆尖灭。d3旋回的对称性明显增强,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而且沉积范围和厚度也明显扩大,其洪泛面对应于东营组层序的最大湖泛面。d2旋回处于长期旋回的下降期,进积充填作用明显,故不对称性也明显,上升半旋回不太发育,而下降半旋回却非常发育,厚度也大。d1旋回由于剥失作用分布范围比较局限,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洼陷区保留有少量下降半旋回。
3 结论
建立了渤南洼陷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东营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可以进行准确的地层对比,避免穿层现象。
参考文献:
[1] 胡小强等.渤南油田凸起浅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11):15-17
[2] 贾承造.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3-45
[3] 恩布里等.实用层序地层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
2 东营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2.1 高频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岩芯和古生物等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本研究区进行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将研究区下第三系东营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D1、D2(三级层序)和4个中期旋回(四级层序),其中2个长期旋回大致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三段、东二~东一段,4个中期旋回,为了方便与传统地质分层相结合,根据它们分别相对应的岩性分层将它们命名为d1、d2、d3、d4(见表1)。
表1:渤南洼陷东营组高频层序地层综合划分
2.2 层序的边界识别及其内部充填特征
以中期旋回为层序研究单元,对其层序边界在地震、钻井及测井的识别特征加以描述。
d4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三段的下部,即东营组的V+VI砂组。地震剖面上为一组中振幅、高连续的反射相位,大部分地区为平行反射特征。层序底界面为东营组和沙二上~沙一段之间的超覆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超。钻井剖面上,该层序底界与下伏层序的岩性界面难以区分。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视电阻率曲线中低值,层序底界面对应于视电阻率曲线的开始抬高处。该层序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岩性以质纯的灰色泥岩为主。
d3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三段的上部,即东营组的IV+III2砂组,该旋回上升半旋回大体相当于IV砂组,下降半旋回大体相当于III2砂组。该层序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对称半旋回。其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渤南洼陷表现为下超面,钻井剖面对应于质较纯、颜色较深的泥岩段处,视电阻率曲线测井对应于低值处。渤南洼陷该层序上升半旋回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泥质砂岩,底部为一薄-中厚层灰砂岩、含砾砂岩,表现为退积的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顶部为中厚层灰色砂岩、含砾砂岩,向下过渡为灰色、灰绿色泥岩,表现为进积的叠加样式。
d2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二段,即东营组的III1砂组。地震剖面上,渤南洼陷多见叠瓦状前积和斜交前积现象。层序的顶界面为前积反射的顶超面,底界面一般表现为上超。该层序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对称半旋回。其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在渤南洼陷表现为下超面,钻井剖面对应于质较纯、颜色较深的泥岩段处,视电阻率曲线测井对应于低值处。其下降半旋回较发育,上升半旋回不太发育。该层序上升半旋回为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含砾砂岩,总体上表现为退积的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顶为一套厚层浅灰色、灰白色砂砾岩体,向下砂体变薄、变细,过渡为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泥质砂岩,表现为明显的进积—加积叠加样式。
d1旋回
大体相当于岩性分层的东营组东一段,即东营组的Ⅰ+Ⅱ砂组。地震剖面上,为中振幅、低连续的反射相位。底界面一般表现为上超,层序的顶界面为馆陶组底界,在地震上对应T1反射,该界面为一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对其下部地层表现为明显的削截现象。钻井剖面上,为一套中厚层砂砾岩的底部界面。该旋回在全区整体上呈不对称特征,上升较发育,由于经历了早、晚第三纪之间的剥蚀阶段,下降半旋回大部分被剥蚀,仅部分洼陷的低部位可见到下降半旋回。其洪泛面是退积与进积沉积的转换面处,上升半旋回岩性为厚层砂砾岩夹薄层泥岩,或棕红色、灰色、灰绿色泥岩与薄层砂砾岩互层,表现为单层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的退积叠加样式;下降半旋回岩性为薄层紫红色、灰绿色泥岩与含砾砂岩不等厚互层,表现为进积叠加样式。
2.3 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及空间分布特征
在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地震层序划分,进行以钻井剖面为基础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比(见图1)。
由以上对比格架可以看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地层发育分布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d4旋回处于东营组长期旋回的初始期,不对称性比较明显,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厚度不大,范围也较小,主要发育于洼陷区,凸起部位很薄或不发育,一般向盆地边缘超覆尖灭。d3旋回的对称性明显增强,发育上升、下降两个半旋回,而且沉积范围和厚度也明显扩大,其洪泛面对应于东营组层序的最大湖泛面。d2旋回处于长期旋回的下降期,进积充填作用明显,故不对称性也明显,上升半旋回不太发育,而下降半旋回却非常发育,厚度也大。d1旋回由于剥失作用分布范围比较局限,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洼陷区保留有少量下降半旋回。
3 结论
建立了渤南洼陷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东营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可以进行准确的地层对比,避免穿层现象。
参考文献:
[1] 胡小强等.渤南油田凸起浅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11):15-17
[2] 贾承造.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3-45
[3] 恩布里等.实用层序地层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