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被贴上标签时,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生活中对孩子教育时,经常能听到以下一些对白:孩子考试不理想:
“我看你真是猪啊!这么简单的数学都会搞错!”孩子做家务摔烂了碗:
“连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说将来还能做什么大事,我看是没希望了。”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
“怎么搞的,比你小的都要欺负,你是虐待狂啊!让他父母也揍你一顿,看你怎么办?”……
也许大人们没意识到这样的话语给孩子所带来的后果,只是逞一时嘴快,甚至为自己的“激将法”而感到暗暗得意,完全没感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发展情况。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不但受制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脱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因此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的语言行为以及性格特征贴上“教育标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也就是说,“激将法”是可行的。但是,要负面的、消极的标签产生正面的效应需两个条件:
A、被贴标签者能够理解所贴标签是不是客观、公正的。
B、被贴标签者的独立性要比较强。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其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也就是他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同时,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其独立性是有限的,即使觉得家长不公平,也不容易产生“你说我不成,我就做得更好给你看”的想法。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这样做:
1.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好”与“坏”的决论
刚出生的宝宝就像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各种颜色。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增添了美丽的彩色还是暗淡的黑色,都不能轻易说“这个是好孩子”,“那个是坏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顺应心理暗示,自动走入这个设好的圈套中。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2.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3.实事求是,不夸大
无论是表扬或者批评,都应该实事求是,不夸大。备受称赞的孩子一旦有天发现表扬得不符合事实,就会马上变得沮丧,而且认为那是大人在欺骗他,再说整天受表扬,也容易沾沾自喜而骄傲;而那些经常挨批评的孩子却因为生活中的点点小事被夸大批评,越发显得胆怯、懦弱,甚至叛逆。
4.批评讲究艺术性
批评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讲究艺术性,在保护孩子心灵健康的基础上出发,那些动不动因为孩子某些事干不好就出口大骂的父母的家教方式总是取不到教育效果。例如有的孩子起床后不叠被子,家长往往不耐烦的说:“你真是条大懒虫。”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对孩子自尊、自信的伤害往往很深。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生活中对孩子教育时,经常能听到以下一些对白:孩子考试不理想:
“我看你真是猪啊!这么简单的数学都会搞错!”孩子做家务摔烂了碗:
“连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说将来还能做什么大事,我看是没希望了。”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
“怎么搞的,比你小的都要欺负,你是虐待狂啊!让他父母也揍你一顿,看你怎么办?”……
也许大人们没意识到这样的话语给孩子所带来的后果,只是逞一时嘴快,甚至为自己的“激将法”而感到暗暗得意,完全没感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发展情况。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不但受制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脱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因此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的语言行为以及性格特征贴上“教育标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也就是说,“激将法”是可行的。但是,要负面的、消极的标签产生正面的效应需两个条件:
A、被贴标签者能够理解所贴标签是不是客观、公正的。
B、被贴标签者的独立性要比较强。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其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也就是他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同时,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其独立性是有限的,即使觉得家长不公平,也不容易产生“你说我不成,我就做得更好给你看”的想法。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该这样做:
1.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好”与“坏”的决论
刚出生的宝宝就像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各种颜色。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增添了美丽的彩色还是暗淡的黑色,都不能轻易说“这个是好孩子”,“那个是坏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顺应心理暗示,自动走入这个设好的圈套中。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2.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3.实事求是,不夸大
无论是表扬或者批评,都应该实事求是,不夸大。备受称赞的孩子一旦有天发现表扬得不符合事实,就会马上变得沮丧,而且认为那是大人在欺骗他,再说整天受表扬,也容易沾沾自喜而骄傲;而那些经常挨批评的孩子却因为生活中的点点小事被夸大批评,越发显得胆怯、懦弱,甚至叛逆。
4.批评讲究艺术性
批评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讲究艺术性,在保护孩子心灵健康的基础上出发,那些动不动因为孩子某些事干不好就出口大骂的父母的家教方式总是取不到教育效果。例如有的孩子起床后不叠被子,家长往往不耐烦的说:“你真是条大懒虫。”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对孩子自尊、自信的伤害往往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