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音乐功能探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社会与经济的改革,在电影文化上也带来了质的变化,电影中的音乐功能也发生了一些时代性的变化。《血沃中华》与《庐山恋》虽然在题材上截然不同,但是通过审美功能的分析,两部作品不论在非倾向性功能还是倾向性功能,甚至审美功能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对随着电影音乐功能的认识的深入,观众对影片的社会性认识与审美性认识也将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电影音乐 功能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06
  电影是一种社会文化,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和审美的发展。有人曾经形象地把电影比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特定社会和时代变迁的想象和记忆。
  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前,十年“文革”使中国电影遭遇了空前的禁锢。在那个年代革命题材电影成为了电影的主音,而政治挂帅更使得艺术被排挤到了边缘,对于追求艺术和创作的中国电影人而言,那是一个充满着痛楚的时代。在这期间,为了满足革命样板的政治要求,影片普遍呈现出“矫饰美学”的风格。由于对艺术本身追求的欠缺,而这一时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寥寥无几。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艺术的春风,中国电影人也开始了在创作上的突破。在革命题材的创作上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不再简单去体现一个人物,而是完成刻画一个人物,例如《血沃中华》中对方志敏的形象刻画。另外现实题材的电影作品多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主,显示出中国电影人才的力量与渴望。例如获得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庐山恋》 ,将一个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东方女孩(周筠)的性格特点勾勒得惟妙惟肖。
  在这两部完全不同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却可以清晰的看到人们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巨变的记忆与创作者对这一历史特定的理解和诠释。在对电影的诠释和创作中,除了电影画面本身的创作,电影音乐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
  《血沃中华》和《庐山恋》都是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两部作品的电影音乐都出自作曲家吕其明之手,吕其明在交响音乐创作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一生作品数百部,更是以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两部电影音乐的风格不尽相同,但在音乐的功能上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音乐的功能在美学意义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非倾向性的功能,所谓非倾向性的功能主要是指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首先总是获得一种直接的情绪上的刺激。音乐所带来的这种刺激作用客观上是音乐本身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功能因素,在主观上是人对音乐的一种生理上的需求。当音乐知觉处于直接反应阶段时,音乐中的情绪类型被体验,比如欢快、忧伤等基本情绪。电影中的音乐能够铺设氛围 ,加强动作,渲染情绪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功能。
  第二个层次是倾向性功能,这个层次的功能比较复杂,主导的因素比较多。当人们的音乐知觉处于深化阶段的时候,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被体验;同时随着情感体验的发展,人们又往往产生对音乐的现象和联想,使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内容得以具体化,并赋予其具体的社会内容。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带有或明显或暗含的社会倾向性的功能,称之为倾向性功能。在电影中运用时,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一些揭示内容的主题,加深意义的理解等方面,一般电影插曲都属于这一类功能。
  第三个层次是审美性功能,当音乐知觉处于沟通阶段的时候,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人们对于音乐中的审美需求得到某种满足,就产生了审美功能。这种功能既要符合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又要符合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
  一部好的电影音乐在功能的三个层次上彼此独立,又有交集。因此在具体案例分析的时候要把三个层次综合考虑,才能真正体会一部电影音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体验和功能。
  一部电影音乐最初的功能往往是非倾向性功能,由于非倾向性功能是听众无需经过任何理性的判断,单凭音响对感官的刺激就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而在观看影片时,观众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画面本身,这时人的审美活动尚处于“审美反射”阶段,因此这个功能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方式基本停留于对画面的辅助上。非倾向性功能的体现的第一个方面在铺设氛围:如《血沃中华》12′00"方志敏被捕入狱脚步坚定和沉重,音乐以微弱的音量来衬托坚定的脚步声,强化狱中的阴森与复杂的气氛;又如72′10"国民党一直要求方志敏交出在狱中书写的文稿,好心的狱卒张怀志在国民党搜查之前将方志敏的文稿《可爱的中国》等等全部带出监狱安全转移,方志敏突然不见藏在窗台下的文稿,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这时音乐突然响起,并以快速并渐强的连续三连音来渲染紧张的氛围。再如《庐山恋》中38′45"周筠知道耿桦被抓去调查时犹如晴天霹雳,音乐以一个极不协和的和弦扣住观众的心弦,将悲伤和无奈的情绪发挥得极其充分。非倾向性功能在影片中的第二种体现方式是加强动作,如《血沃中华》19′48"运用江西的民歌《斑鸠调》作为素材,来强化张怀志与妻子讨论是否去监狱帮差时的动作,一方面是以斑鸠调的欢快来强化监狱外生活的自由,另一方面将淳朴的民风展现于世人;非倾向性功能第三种体现也是最常见的功能就是渲染情绪,如《血沃中华》77′30"狱卒张怀志发现方志敏就是曾经在轮船上的救命恩人时,音乐再以旋风般的华彩渲染重逢时的喜悦却又不能帮助恩人的复杂情感。又如16′26"《庐山恋歌》中28′38"以常规编制的管弦乐队奏出东方韵味的主旋律,大手笔的创作气势辉煌,抒发出两位主人公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但是拥有对祖国同样的热爱,同时与电影画面中的长河过尽千帆及气势磅礴的云海交相辉映;非倾向性功能的第四种体现在于对线索的暗示作用,如《血沃中华》42′00"乐队的音乐以不协和的和声配置以及大气的配器暗示两位共产党员即将被杀害。又如《庐山恋》在周筠即将起程回美国的前夜,想起两人曾经相约要看庐山的雪景。周筠想象着两人一起在雪地中嘻闹的情景,插曲《庐山恋歌》的演唱一改第一次温婉的风格,而是充满了对祖国新面貌的期待和对重逢的渴望(43′27")。
  好的电影音乐甚至可能独立于影片而存在的原因多半在于音乐的倾向性功能,如电影音乐中的插曲,在这个阶段,音乐中蕴含的精神特征是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在电影音乐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时候,音乐就能够被流传,如《庐山恋》插曲26′20"的音乐是采用插曲《大雁啊,大雁》的旋律改编,主旋律由在小提琴上奏出,优美而清新,而大提琴则奏出温婉惜别的音乐,衬托出主人公在一日的游玩之后依依惜别的心情。大小提琴相互对答,互诉衷肠。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在这个时候充当了主角,将彼此心底的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蕴含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又如《血沃中华》32′00"方志敏的老师演奏了一曲《满江红》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而在奏完一半时,方志敏又接过琴来继续完成另外一半旋律,表达了自己要将革命进行下去的豪情。
  一部好的电影音乐在若干年后还能够被世人传唱多半在于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是综合了前两个阶段功能的基础上,将音乐的社会性和审美性综合,将观众对音乐的认识深化,不仅仅停留在对影片的功能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将音乐社会化。
  结语
  《血沃中华》与《庐山恋》虽然在题材上截然不同,但是通过审美功能的分析,两部作品不论在非倾向性功能还是倾向性功能,甚至审美功能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对随着电影音乐功能的认识的深入,观众对影片的社会性认识与审美性认识也将提高一个层次。
  本文是江西省级课题《红土地上的主旋律——江西革命历程的电影表达》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 彼得·拉森 《电影音乐》
  [2] 罗展凤 《电影×音乐》
  [3]宋瑾 《音乐美学基础》
  [4]《庐山恋 》电影音乐
  [5]《血沃中华》电影音乐
  [6]《音乐美学论》 涂维民 刘燕平
  作者简介
  徐莉娅,女,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美学与电影音乐。
其他文献
“童声作文”是指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为习作对象,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生活,用儿童的思想去感受生活,用儿童的逻辑去组织生活,最终用儿童自己的语言系统去表达生活,从而对儿童生活进行记录、整理、描述的一种习作。在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指导课,基廷让学生托德朗诵自己的诗作,但是托德认为自己没有好的诗作推辞了。于是,基廷在黑板写了一个大大的“Yawn”,让他当着同学,发出“Yawn”
教学目标:  1.会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素,做到“感想”真实、具体。  2.通过写读后感,促进学生养成乐于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课前准备:  准备两篇读后感范文:《勇敢面对挑战,会成功的——读〈鲁滨逊  漂流记〉有感》和《〈夏洛的网〉读  后感》。  教学过程:  一、说说辨辨,认识读后感  1.“一辨”,感受读后感的表达  形式。  (1)谈话:你读书时,是否哭过?笑过?或者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所处的位置一直是尴尬的:它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一道坎,因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文本、品词析句、精彩生成都离不开它。但我们平时的教学研究又常常会避开它,因为潜意识中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无趣的,没有什么噱头,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艺术往往难以展示,课堂不容易出彩。  其实,仔细琢磨,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唤起学生学习新文章的欲望,能教会学生如何
选择阅读《修辞学发凡》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觉得需要“读几本磨脑子的书”,磨过脑子,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由此变得蕙质兰心;二是希望探究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藉此拥有比较系统的修辞学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更有底气;三是希望借助书中理论解释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惠及更多的一线教师。然而,几次捧起,几次又放下,毕竟读这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厚实的学科背景,更需要沉静的心态,深知此乃修炼也。所以,边读此书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到许多新理念、新技术,然而web2.0理念与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却非常少。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论证Web2.0教育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以Writely.com网站为例,说明web2.0教育应用的方法与意义。  关键词 Web2.0理念与技术;Web2.0教育应用;Writely.com:协同编辑;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教学目标】  1.运用“画面联想”和“动作联想”大胆想象,并练习写片段,使文字富有新奇感和画面感。  2.渗透胎儿发育的常识介绍,学生通过体验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图片和动画,运用画面联想和动作联想大胆想象,并练习写片段,使文字富有新奇感和画面感,从中渗透亲情教育。  【教学过程】  一、晒照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1.投影分享学生小时候有意 
基于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理念,笔者在《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中,带领学生探究相关阅读策略,读懂故事内容,读透人物内心,读实语文能力。  一、探究序言,开启趣味阅读之旅  1.文题表现形式探寻  序言文题用两个间隔符把三个词语连接在一起,这种表现形式小学生第一次见。从题目表现形式入手,探寻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调动探究的欲望。  猜一猜:三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  
【设计理念】  《猫》是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中年级以段落教学为主,此文在中年级正是总分构段的典范。周一贯老师在《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中,就如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散文的导学中提到:深入赏析散文之“言”,从词句表述中学语习文,发展语感。基于上述学情和学理,本课将教学内容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初步实践文言文的阅读,感受司马光的智者形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说解姓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看老师写课题,“司”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外面的横折钩,再写里面的部分。(板书课题:司马光)  师:对于司马光,你有哪些了解?  生:司马光是个著名的文学家。  师:还有吗,你听过他的
作者简介:  王善常,黑龙江作协会员,作品见于《北方文学》《广西文学》《大地文学》《延河》《连云港文学》《辽河》《北方作家》《佛山文艺》《军事故事会》等。  那个夏天,安子萌发了杀人的念头。他要杀死对门的傻子。  傻子是杨树屯最快乐的人。他整天咧着嘴笑,对着在垃圾堆里刨食的芦花鸡笑,对着长在沟边的矮蒿子笑,对着任何从街上走过的人笑,当然,他也避免不了要对着安子笑。安子的心里盛满了忧愁和烦恼。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