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的南京博物院展览解说词英译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过程中的不同规范将约束译者的主体意识,进而对文本翻译发挥具体作用。本文通过对南京博物馆的展览解说词英译案例进行分析,认识翻译规范。保留源语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寻求对于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时的努力最小化。在权衡目的语读者本身的文化需求和对源语文化的期待时,源语文本的选定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翻译规范;英汉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125-02
  一、引言
  当今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密切,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是外国友人领略中国文化的一大途径,既要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丽,又要破除文化和语言障碍,满足中英双语读者的需求。为达到上述要求,在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下来剖析南京博物院常设展览解说词的翻译要求,完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本的翻译规范。
  二、预备规范
  20世纪70年代,经过从语言学理论到文学,文化和社会学理论的转变翻译研究的范式革命——系统描写范式开始出现。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图里通过对比1930-1945年的希伯来文小说,译入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译入语的语言和审美标准作用于同一种文本,后者对译作的接受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提出了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图里的翻译规范主要分为三大类: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预备规范主要包括翻译政策与直接性,即影响或决定作品选择的因素,例如作品风格、流派等。
  三、初始规范
  初始规范指的是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决定整个译文文本的风格。译者通常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做出选择。充分翻译指译者倾向于并遵从源语文本的规范,译文风格多表现为异化,可接受性翻译指译者倾向于遵循译语规范,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读本更容易让译语环境读者所接受。
  (一)充分翻译
  充分翻译指的是,在译入语文本中力求找到源语的文化和语言符号,与原文语言文化的准则一致,不打破原文的语言结构。下文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例1.原文:苏绣,蜀绣,南京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织锦。
  译文:Suzhou embroidery, Sichuan embroidery and Nanjing cloud brocade have been praised as the top three Chinese famous brocades.
  遵循充分翻译的原则,译文保留了原文三种文化意象的并列,并采用了由主动语态转为被动语态的方法,降低了语言的动态性,更加突出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将读者的阅读中心转移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文化的感染力要求中来。其中“蜀”是中国行政区划中四川省的古称,译文结合现代地域文化,在没有影响原文结构的同时,保证了原文信息的完整性。
  (二)可接受翻译
  译作的可接受性是指译文作为目标语在目标语文化中进行补充和融合。译者选择向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靠拢,译者受目标语种使用的规范支配,那么译文的可接受性相对提高。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译文不可避免地由原文偏离。
  例2.原文:这些展览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明代的镀金佛塔,清朝的翡翠法珠,其中东汉时期的铜牛灯设计尤为精美,展现了独特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世界上灯具的历史上具有领先地位。
  译文:The culture essence of different dynasties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exhibitions, such as the gold-plating lama pagodas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emerald court beads in Qing Dynasty, a copper bull lamp of East Han Dynasty.The  exquisitely designed lamp took a lead in the history lamps all over the world for its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原文中客觀地列举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展品,以及不同的文化展品的地位,符合中文流水句的句式特征。中文流水句式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衔接词,但是由于上下文的语义承接符合中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对于中文读者来说并不构成阅读障碍。而在英文译文中,译者为力求翻译的准确性,运用了大量连词和介词以及分词结构来突出英文的语言连贯、结构严谨的特征。主要通过对比中文鲜明的形合特征以及英文具有整合零散信息、语法关系明晰的特征来提高译入语的可接受性。
  四、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主要包括语言材料的模式和文本的实际文字表达。经图里的研究表明,翻译的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母版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两个方面。
  (一) 模版规范
  “模版规范决定代替源语材料出现的译语材料的形式和它在文本中的位置与分割”(张淑贞,赵宁 2009)。对于母版规范的研究,应从篇章整体出发,包括段落之间以及语义层次的分析。
  (二)文本语言规范
  对于操作规范下的文本语言规范,对译者的实际操作层面产生影响。对于源语和译入语的替换选择,维持译入语和源语的语义和审美平衡,在语言和文学性的双重作用下,分析具体微观的语言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以及译者翻译风格的差异,文本语言规范都对其发挥制约作用。在综合了翻译背景下的预备规范因素和翻译总体规划下的初始规范因素,对于操作规范的要求是在稍有变化的源语篇章规范,也可能是纯粹的目标语规范或两者间达成某种妥协。下文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   例3.原文:就织锦工艺过程而言,南京云锦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不能被机器所取代的织锦工艺。
  译文:In terms of the complex weaving process, the handicraft of Nanjing brocade is currently the only brocade craft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by machines.
  从文本语言规范的角度,上述例句在语言处理上符合规范。译文恰当使用了增译法和重铸法,使得英文结构连贯一致。首先,译文中对“织锦工艺”的描述,采用了增译法,增添了形容词来显示南京云锦工艺的复杂性,为突出其在织锦业的手工技艺地位奠定了语言基调。其次,中文通常将修饰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事物之前,而英文则倾向于将中心词语提前、修饰语处理为后置定语或者分词结构的形式。译文符合英文中句式层次清晰的特点,更加凸显译文的译入语倾向,展现译入语的语言特征。
  五、总结
  在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定时,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发挥着重要影响。对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之前,译者应首先认识到目标语言和译入语言的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并且在分析和翻译过程中,着重考虑影响译作可接受性的因素。只有在保留文化立场的基础上服务读者,减少读者理解偏差为中心的译文,才能达到博物馆解说词公示语的文化展现力度。与此同时,也验证了图里规范理论,即翻译规范制约着翻译全过程,对译文具有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Toury,Gideon.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
  [M].Tel Aviv:The 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
  [2]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3]傅勇林.翻译规范与文化限制:图瑞对传统语言学与文学藩篱的超越[J].外语研究,2001(1):68-70.
  [4]凌长秀.论翻译规范的演变和译者的主体性[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247-249.
  [5]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29-32.
  [6]王运鸿.描写翻译研究及其后[J].中国翻译,2013,34(03).
  [7]叶子南.高级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赵宁.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216-219.
  [9]張淑贞,赵宁.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36-137.
  [10]赵文静,孙静.从翻译规范视角解析《骆驼祥子》伊万·金译本中的语际改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8-230.
  作者简介:
  张吟,女,汉族,安徽铜陵人,翻译硕士,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翻译专业,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刘著妍,女,汉族,天津人,副教授,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创作和人性化设计已然成为艺术家们应该思考的中心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化、成熟,更换了艺术家的创作发展形式,突破了中国曾经的传统文明艺术形式。艺术设计创作的趋势即数字技术。从视觉艺术到人与人之间的视听互动,从虚构现实到互动媒体作品,数字技术为艺术家具备更多的创造力提供了基础。数字经济科技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舞台艺术方式进行创作,舞台演出的内容更为丰盛,是使社會历史舞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精神艺术,它的存在,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否。而中华民族文化中,舞蹈艺术也相当繁荣,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方面。毛古斯对于土家族舞蹈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土家族中独一无二的仪式性舞蹈。本文从研究毛古斯舞蹈的艺术特征为出发点,全面研究分析了毛古斯舞蹈的艺术特征,追溯了它的起源。  【关键词】毛古斯;舞蹈;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过去三十余年,传统媒体居强势地位,囿于传播方式的单向性,主持人往往以主导态势进行传播,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信息权威”的角色。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融媒体传播时代到来,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微博、微信、直播平台、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构建起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体系,草根网民的话语权日益增加,主持人群体的主导地位弱化,因而主持风格和口语传播策略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审美不断做出调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众传播时代下,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寻找适应时代潮流的报道风格以及报道内容,进而使媒体不断走向融合,并且在媒体建构现实的过程中寻求创新方式。而本文将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流行于媒体社交平台当中的标签符号的应用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媒体融合;建构现实;标签符号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1
期刊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锤炼,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方式始终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因此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及发展进行研究,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为了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的顺利传播,有必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和发展进行简单了解,并在
期刊
【摘要】管窥西方20世纪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勋伯格的无调性作品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音乐”,无一不體现着20世纪流派纷杂、创作多元的音乐创作特点。本文从西方20世纪音乐发展历程出发,去探索和了解西方20世纪“新音乐”的发展与变革。  【关键词】西方20世纪;“新音乐”;发展变革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95
期刊
【摘要】文物作为一种不可逆的再生资源,文物收藏能够对整个人类历史社会早期物质文明和人类精神文明共同发展过程进行充分反映,其不仅需要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更需要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实用价值。作为考古文物保护的重要表现方式,考古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现场考古文物保护发掘工作。本文主要对我国考古文物发掘中对于文物现场管理保护的重要作用、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几点文物保护的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商圈商铺招牌名称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描写和定量统计的方法,从语言学中语音、词汇和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商铺名称的语言特征,结果表明语音方面,四音节数量的店铺名称最受青睐;词汇方面,商铺招牌名称中署名是使用最广的命名结构;修辞方面,谐音、夸张等修辞方式是经营者比较常用的。在此基础上对太原市商圈商铺招牌名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命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商铺招牌名称;
期刊
【摘要】互联网和读图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时尚插画表现形式多元化、人物形象的潮流化、画面场景的城市化三方面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时尚插画与动画短片在视觉语言、“快”流行文化、叙事方式、审美情趣方面的共同点,在此基础前提下进一步阐明了应用中所涉及的作品、原则及艺术手法,为将来拓展其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的新方向。  【关键词】时尚插画;艺术元素;动画短片;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两者经过一个世纪的磨合,最终实现从容不迫地并肩而行。本文從两者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共生的必要性;从两者文化的相似性与契合性来说明两者何以能融合的可能性;从两者当前的发展状况说明两者融合共生的实现。两者的融合共生以致相互转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