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玗在天京(今南京市)临危受命,扶保幼天王洪天贵福,力图挽狂澜于既倒,重兴天国伟业。可惜在石城(今江西石城县)君臣先后被擒,又在南昌(今江西南昌市)死难。洪仁玕只留下了一曲天国悲歌,让后人凭吊!
临危受命
太平天国革命崛起于1851年,1856年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当时东王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的内讧,已消耗了天国的无数精英;接着,翼王石达开为了避祸而率部20万远走,更如雪上加霜。1859年,洪仁玕在革命处于低谷时,从香港转辗到了天京。对于他的到来,洪秀全十分高兴,很快就封他为天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任他总理朝政。洪仁玕却自感有所不足,因为他没赶上参加金田起义,又没有在创建天国事业中立过汗马功劳,骤登显职,迹近平步青云,怕引起功臣勋旧的不服。因此,他曾多次辞谢,洪秀全坚持不允。他想到了值此非常时期,大丈夫应有“宁可捐躯殉国、不可隐忍偷生”的抱负,天国臣民在艰难窘迫中只能竭尽智力去力挽狂澜,而不必去计较其他,于是,他慨然受命了。
洪仁玕在总理朝政的岁月里,呕心沥血地写下《资政新篇》。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要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进行某些改革;同时,他还竭力主张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可惜在呈献给天王后,没有被完整地采纳和实施。他在军事上为解除天京上游的压力,提出以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南北夹击为主、四路合围武昌的计划,也由于诸将不够用命,李秀成误期,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没有践约,而最终化成了泡影。
尽管洪佳玕第一次临危受命,空有力挽狂澜之心.却以种种原因而不成,不过他从来也没有对天国失去信心。
遗恨石城
1863年的严冬,天京即将陷落。天王洪秀全已积劳成疾,他托孤于洪仁玕,请他扶保长子洪天贵福,再振天国。洪天贵福当时虽然已有15岁,却因长年生长在深宫,仍是个不解世事的懵懂少年。洪仁玗又一次临危受命,将千斤重担全部压到自己的双肩上。他二话没说,奉旨后立即出京,风尘仆仆地到外地催兵解围,直到第二年六月天王在天京病逝,洪天贵福也已登位成为幼天王时,他还远在安徽广德(今安徽广德县)。7月,天京失陷,幼天王在忠王李秀成率军保护下,由正东的太平门缺口突围而出,可惜中途又与忠王被清军冲散,他只剩下数百人马护驾逃到江苏溧水(今江苏溧水县)。幸喜洪仁玕及时地从广德率师迎来,君臣在难中相逢,不免悲喜交加。驻守浙江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的堵王黄文金恰好也率师来迎,两支人马汇合,幼天王便暂往湖州,以图再起。
幼天王在湖州封洪仁玕为正军师、尊王刘庆汉为副军师,筹措复国大业。洪仁玕见湖州粮乏势孤,建议去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县)、抚州等地找寻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待会齐后再北上湖北与扶王陈得才会师,若能在那里联系上远走的翼王石达开就更理想;只要这几支人马团结一致,便可以据荆襄、窥西安,在西北重振天国雄风。幼天王自然无不依从。洪仁玕、黄文金等人于是转战东南,寻觅李世贤、汪海洋两支人马。不料在浙江昌化(今浙江临安县西),黄文金不幸病故,军中骤失主将之一,士气难免沮丧;又得知李世贤、汪海洋两人因军事失利,已退入粤闽境内,后援一时难济。然而,洪仁玕并没有丧失斗志,他依旧挥军挺进江西,沿玉山、广丰、铅山、新城(今江西黎川县)一线南下,去谋求会合李世贤、汪海洋两军。
当时,湘军中的席宝田所部穷追不舍,洪仁玕在且走且战中屡遭不利,将临石城时,全军仅剩下1万人马而已。农历九月初七,洪仁玕拥着幼天王在石城杨家牌安营,谁知半夜三更突遭湘军袭击,1万人马登时冲散。洪仁玕与昭王黄文英两天后在广昌战败被俘;没过几天,席宝田又在石城活捉了邱王洪仁正、尊王刘庆汉,除了刘庆汉因伤重就在石城被处死外,其余3人都被押解到南昌。
江西巡抚沈葆桢、南昌知府许本墉一再严刑审问洪仁玗,洪仁玗只是叹息在石城护驾不力,以致君臣失散,有负天王托孤重恩,正如宋相文天祥兵败五坡岭,被张宏范活捉押送大都(今北京)一样,徒留千古遗恨在人间。
慷慨就义
幼天王洪天贵福当夜在石城杨家牌被清军冲散后,在十几个护从救援下居然落荒逃脱。他独自一人潜入荒山躲藏了数天,因为饥饿难忍,又下山觅食。他曾在一姓唐人家帮工割禾,诡称是湖北人,姓张。几天后出走广昌,又折回瑞金,后遇到湘军兵勇拉夫挑担,被迫再次到了石城。
但洪天贵福一口的广东话,终于引起湘军兵将的怀疑,被席宝田手下一个训导唐家桐套问出真相。随后,洪天贵福被押解到南昌。
这洪天贵福确实不愧为一个幼稚无知的大孩子,沈葆祯亲自审问他时,他不仅详尽供述了天京宫中的琐屑往事,还推托说: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他无干;就在他登基当了幼天王后,大大小小的事也都是干王、忠王做的。他还说广东地方不好,不愿回去了。他更把那个诱供他的唐家桐当做好人,说要跟唐老爷到湖南去读书,想进秀才。
清政府为了斩断天国兵将的复国希望,当然不会放过洪天贵福。当年的10月20日就将他绑赴南昌凌迟处死了。过了5天,洪仁王于、洪仁政、黄文英3人才步了他的后尘。
洪仁王干虽然已经知晓了幼天王的遭遇,而幼天王的无知也必然会给洪仁王干带来某些失落感,但洪仁玕对天国的理想、天国的前景并未绝望。他步上刑场时,怀抱着满腔的革命热情,赋了一首慷慨抒情的绝命诗:“临终有一语,言出心欣慰;天国虽倾灭,他日必复生!”
临危受命
太平天国革命崛起于1851年,1856年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当时东王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的内讧,已消耗了天国的无数精英;接着,翼王石达开为了避祸而率部20万远走,更如雪上加霜。1859年,洪仁玕在革命处于低谷时,从香港转辗到了天京。对于他的到来,洪秀全十分高兴,很快就封他为天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任他总理朝政。洪仁玕却自感有所不足,因为他没赶上参加金田起义,又没有在创建天国事业中立过汗马功劳,骤登显职,迹近平步青云,怕引起功臣勋旧的不服。因此,他曾多次辞谢,洪秀全坚持不允。他想到了值此非常时期,大丈夫应有“宁可捐躯殉国、不可隐忍偷生”的抱负,天国臣民在艰难窘迫中只能竭尽智力去力挽狂澜,而不必去计较其他,于是,他慨然受命了。
洪仁玕在总理朝政的岁月里,呕心沥血地写下《资政新篇》。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要借鉴西方的先进制度,进行某些改革;同时,他还竭力主张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可惜在呈献给天王后,没有被完整地采纳和实施。他在军事上为解除天京上游的压力,提出以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南北夹击为主、四路合围武昌的计划,也由于诸将不够用命,李秀成误期,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没有践约,而最终化成了泡影。
尽管洪佳玕第一次临危受命,空有力挽狂澜之心.却以种种原因而不成,不过他从来也没有对天国失去信心。
遗恨石城
1863年的严冬,天京即将陷落。天王洪秀全已积劳成疾,他托孤于洪仁玕,请他扶保长子洪天贵福,再振天国。洪天贵福当时虽然已有15岁,却因长年生长在深宫,仍是个不解世事的懵懂少年。洪仁玗又一次临危受命,将千斤重担全部压到自己的双肩上。他二话没说,奉旨后立即出京,风尘仆仆地到外地催兵解围,直到第二年六月天王在天京病逝,洪天贵福也已登位成为幼天王时,他还远在安徽广德(今安徽广德县)。7月,天京失陷,幼天王在忠王李秀成率军保护下,由正东的太平门缺口突围而出,可惜中途又与忠王被清军冲散,他只剩下数百人马护驾逃到江苏溧水(今江苏溧水县)。幸喜洪仁玕及时地从广德率师迎来,君臣在难中相逢,不免悲喜交加。驻守浙江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的堵王黄文金恰好也率师来迎,两支人马汇合,幼天王便暂往湖州,以图再起。
幼天王在湖州封洪仁玕为正军师、尊王刘庆汉为副军师,筹措复国大业。洪仁玕见湖州粮乏势孤,建议去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县)、抚州等地找寻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待会齐后再北上湖北与扶王陈得才会师,若能在那里联系上远走的翼王石达开就更理想;只要这几支人马团结一致,便可以据荆襄、窥西安,在西北重振天国雄风。幼天王自然无不依从。洪仁玕、黄文金等人于是转战东南,寻觅李世贤、汪海洋两支人马。不料在浙江昌化(今浙江临安县西),黄文金不幸病故,军中骤失主将之一,士气难免沮丧;又得知李世贤、汪海洋两人因军事失利,已退入粤闽境内,后援一时难济。然而,洪仁玕并没有丧失斗志,他依旧挥军挺进江西,沿玉山、广丰、铅山、新城(今江西黎川县)一线南下,去谋求会合李世贤、汪海洋两军。
当时,湘军中的席宝田所部穷追不舍,洪仁玕在且走且战中屡遭不利,将临石城时,全军仅剩下1万人马而已。农历九月初七,洪仁玕拥着幼天王在石城杨家牌安营,谁知半夜三更突遭湘军袭击,1万人马登时冲散。洪仁玕与昭王黄文英两天后在广昌战败被俘;没过几天,席宝田又在石城活捉了邱王洪仁正、尊王刘庆汉,除了刘庆汉因伤重就在石城被处死外,其余3人都被押解到南昌。
江西巡抚沈葆桢、南昌知府许本墉一再严刑审问洪仁玗,洪仁玗只是叹息在石城护驾不力,以致君臣失散,有负天王托孤重恩,正如宋相文天祥兵败五坡岭,被张宏范活捉押送大都(今北京)一样,徒留千古遗恨在人间。
慷慨就义
幼天王洪天贵福当夜在石城杨家牌被清军冲散后,在十几个护从救援下居然落荒逃脱。他独自一人潜入荒山躲藏了数天,因为饥饿难忍,又下山觅食。他曾在一姓唐人家帮工割禾,诡称是湖北人,姓张。几天后出走广昌,又折回瑞金,后遇到湘军兵勇拉夫挑担,被迫再次到了石城。
但洪天贵福一口的广东话,终于引起湘军兵将的怀疑,被席宝田手下一个训导唐家桐套问出真相。随后,洪天贵福被押解到南昌。
这洪天贵福确实不愧为一个幼稚无知的大孩子,沈葆祯亲自审问他时,他不仅详尽供述了天京宫中的琐屑往事,还推托说: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他无干;就在他登基当了幼天王后,大大小小的事也都是干王、忠王做的。他还说广东地方不好,不愿回去了。他更把那个诱供他的唐家桐当做好人,说要跟唐老爷到湖南去读书,想进秀才。
清政府为了斩断天国兵将的复国希望,当然不会放过洪天贵福。当年的10月20日就将他绑赴南昌凌迟处死了。过了5天,洪仁王于、洪仁政、黄文英3人才步了他的后尘。
洪仁王干虽然已经知晓了幼天王的遭遇,而幼天王的无知也必然会给洪仁王干带来某些失落感,但洪仁玕对天国的理想、天国的前景并未绝望。他步上刑场时,怀抱着满腔的革命热情,赋了一首慷慨抒情的绝命诗:“临终有一语,言出心欣慰;天国虽倾灭,他日必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