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揭开昌都大脚印之谜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15日,中国、美国、加拿大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西藏昌都地区附近发现一批巨大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权威古生物学家柯里教授(Philip J. Currie)及其博士研究生邢立达,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的哈里斯教授(Jerald D. Harris)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
  昌都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拉萨与成都之间,这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孕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还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大脚印”则是昌都城外一处有名的神迹。
  
  “大脚印”并非格萨尔王所留
  闻名昌都的“大脚印”位于昌都镇国道沿线路边的悬崖上,至少八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而留下的印迹。这处遗迹发现于1999年初,当时工程队正在修建昌都邦达机场至昌都镇公路,修路放炮时“炸”出了这些足迹。
  当地民众认为是这一举动惊吓了山神,山神一怒之下远走他乡而留下的“脚印”,也有人认为那是格萨尔王留下的足迹。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戌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名扬四海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此后,当地信徒将“大脚印”奉为神迹,凡经此地,不少信徒都要敬上一条哈达,所以现在“脚印”周围都是人们敬献的哈达。而昌都地区政府为了保护这处古遗迹,也在大脚印周围布置铁围栏,并在脚印上涂抹了保护剂。
  此后的数年里,邢立达等人多次考察了此遗迹,经过详尽的野外考察与分析,最终确认这批“大脚印”为早-中侏罗世的恐龙足迹。“蜥脚类恐龙的足迹非常特别,是由较小的前足迹和大型的后足迹组成,”邢立达告诉记者,“而这前后足迹有时候会相当靠近,甚至重叠,这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人脚的形状,如果上下颠倒来看,就更像了!这也是大脚印被认为是巨人足迹的原因。”
  奇妙的昌都恐龙群
  目前,经过古生物学家的分析,已经暴露出来的蜥脚类恐龙行迹至少有八对,分为三道,行走方向基本一致。古生物学家将这批足迹归入雷龙足迹(Brontopodus)。雷龙足迹是一类著名的恐龙足迹,全世界目前已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半都属于此类。
  有趣的是,足迹附近还发现了丰富泥裂和波痕。“这表明了昌都大脚印的保存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在水畔,在泥泞的地面留下足迹,随后水退去,地面干裂,”哈里斯教授介绍说,“从地质时间上来看,昌都当时正处于海陆交替的阶段,这些大恐龙说不定正漫步在海边呢!”
  那么,具体是哪一类蜥脚类恐龙留下了“大脚印”呢?柯里教授告诉我们答案:“这些足迹能提供我们很多造迹者信息,从较宽的行迹来看,很可能是大型的巨龙形类留下这些足迹。”而足迹推断,这些巨龙形类可能长达18米!这几乎等于两辆公交车的长度!
  而巨龙形类留下的足迹让昌都“大脚印”变得颇具学术价值。因为此前一直认为,昌都地区的恐龙动物群与四川盆地蜥脚类动物群有着大致相同的构成,但四川盆地在侏罗纪时期并没有出现任何巨龙形类恐龙,这就说明两地的动物群不仅有相同点,也存在重要的差异。
  (据《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法国19世纪的大诗人缪塞的诗,读来是那样热情洋溢,真切感人,使人难忘;而缪塞和乔治·桑相爱的故事,亦为很多人知晓。   这两位诗人从热恋到结合初期,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当他们边旅行边创作,走到意大利威尼斯的时候,缪塞病倒了,而且病势日渐恶化,很快陷入了昏迷状态。整整一个月,乔治·桑和医生必须时常守候在他的床边。这两位看守者在静默的守候中,都不自觉地被对方的学问和修养所吸引,感觉到彼此是这样地投缘。后
期刊
唐朝时期,石榴裙是极受年轻女子青睐的一款服饰。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既然名为石榴裙,那么颜色自然如石榴般鲜红。穿着石榴裙的女子被这红色一衬,更显俏丽动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那位琵琶女的惊人色艺时这样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罗裙”指的就是石榴裙,用血色来形容裙子之红,鲜艳可见一斑。   而专为石榴裙所作的诗词歌赋,
期刊
因为从基因里找到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智人)曾经做过那件“疯狂小事儿”的证据,尼安德特人再一次成了焦点。这位“大明星”是什么样子的?这取决于你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发现尼安德特人的这100多年,尤其是近2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尼安德特人报有极大的兴趣,关于它们的解读也不断翻新。过去的一年里,关于尼安德特人的新闻尤其多……    1成见 不怕冷的莽汉  尼安德特人得名于德国的“尼安德特谷”。1856年,
期刊
“过了两个星期,围观的群众就散了,那些骂人的、打骚扰电话的,也就消停了。”黄山被救18人之领队侯盼说道。黄山风景区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于2010年12月13日凌晨,在营救18人的过程中跌下30米山崖,献出生命。张宁海过世两周多后,2010年12月30日晚上,侯盼带着三个队员,悄悄去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的家乡,打算探望张宁海的父母——“爸爸妈妈”——如今18名被救者如此称呼二老,结果扑了个空。
期刊
多年来,斗兽场的“地下迷宫”隐藏了太多的秘密等待后人发掘:为何这里的地面不是由平坦的沙石铺就,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圆对称形状的巨石阵组成;石柱上密密麻麻的圆孔又有何用……德国考古学家贝斯特带领德意学者,历经14年探究,终于破解出这个神秘竞技场地下迷宫所隐藏的秘密。    14年研究摸清地宫结构  14年前,当贝斯特与德国和意大利的考古小组开始探索这个庞大的建筑时,他们困惑于斗兽场庞大的结构规模。“我终
期刊
王昭君,名嫱,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期宫女,14岁入宫。什么是宫女呢?宫女,也有称“宫花”的,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后来就不这样了。专制时代,执掌国家政权的人,规定某一时候从民间“选美”、“采女”,日期各个朝代不尽相同。   清代昭连《啸亭杂录》曰:“选宫女,于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册送府。”凡清白人
期刊
一位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宣称,她成功揭开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中原型人物的身份之谜。  数百年来,《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引起专家们无限好奇,而就这幅达·芬奇代表作的历史,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2010年12月,研究人员宣称在蒙娜丽莎的眼中、左肩背景桥梁上发现了一些数字和字母。如今,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丽(Carla Glori)又表示,通过对《蒙娜丽莎》放大,可以模糊地看到
期刊
随着餐饮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各国餐厅老板奇招频出,打造了一些极具个性的饮食场所。目前,欧洲就有数十家“黑暗餐厅”,由于餐厅创意非凡,许多顾客都慕名去体验“瞎吃”的感觉。    盲人服务不知吃啥  在英国伦敦一家名为Dans Le Noir的黑暗餐厅里,你无法看清菜谱和美食,因为餐厅里伸手不见五指。不过,这就是老板想要给你的奇特经历——在漆黑的环境中享用充满悬念的美食。  餐厅为顾客提供的是名副其实的
期刊
英国一个热爱圣诞节以至于天天庆祝圣诞的男子最近变本加厉——决定要跟一棵“认识”两年的圣诞树结婚。  47岁的英国男子安迪·帕克斯已经小有名气,人们都叫他“圣诞先生”,因为在过去17年里,这名圣诞节爱好者天天庆祝圣诞节,包括吃圣诞大餐、拉几个拉炮、看英女王的圣诞贺词等,以至于朋友都觉得他或许是精神上出了毛病。  最近,安迪甚至决定和一棵塑料圣诞树结婚,理由是“我爱我的圣诞树胜过其他”。安迪说:“我已
期刊
交通出行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世界各地也有着千奇百怪的交通法规。但是交通压力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不过出发点都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日本人重礼仪讲礼貌是出了名的,这在道路行驶中也有体现,比如那里的出租车司机一律戴着雪白的手套。当地人对开车时忽视路人而将路上积水喷溅到行人身上的行为十分反感。因此,如果你不想被人形容“开泥车”的话,在日本雨后驾车就要格外小心,否则就会被罚款。  在意大利,历史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