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1.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这是本次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
  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去的音乐课围绕音乐知识组织歌曲内容,如今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设置了情境主题和单元主题,构建了全新的框架体系。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专门设立了“聆听与鉴赏”学习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聆听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对音乐教育的正本清源。
  2.强调音乐创造重视艺术实践
  此次课程改革,拓展了音乐教学领域,将音乐教学领域分为:“聆听与鉴赏”、“活动与创编”、“思考与探究”、“相关链接”。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如在《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一课,要求学生在欣赏谭盾的“水乐”中找寻灵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常用的纸来创造“纸乐”。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乐器篇》中,能够设计出心目中的乐器。
  3.降低难度拆除门槛
  课程标准将“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必然会带来教学难度的降低,拆除门槛,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必然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全书容量较大,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中,可则选广东地区学生较熟悉也容易接受的“粤曲、粤剧”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降低了,学生更易接受这些所熟悉的内容,也就更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中,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还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从而大大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比如,《自然之韵》一课,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感受到的音乐片段。《电影音乐》一课中,让他们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电影,从而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和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更好的体现理念,完善教学,还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摸索!
  
  收稿日期:2010-12-20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总是一双方互为主客观为前提的,沟通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有时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与体会,也才能真正“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将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强调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全面落实探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高中语文新教材实施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期刊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国家基础教育方针的重点,体现了时代特征和要求,更何况“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中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场所。“历史”科目又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
期刊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学生每天都要接触数学,这就为我们的情境设计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数学的教学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1.现实生活是情景教学设计的源泉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提出要是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代写论文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search learning how to apply   Ya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
期刊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物理世界的殿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这不仅仅是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为探究指明了方向,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问题下寻求解决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
期刊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块心病,重视还是轻视是我们迷惑的。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教学中不停的思考,个人认为对于语法的教学,教师要成竹在胸,用巧方法教大语法。  【关键词】语法;语境;兴趣;境界     语言是人类相互之间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界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听说的群体性交流来学习语言,这种方式仅局限于我们对语言的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