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小学语文是孩子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是语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适合本班孩子的教学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学法弥足珍贵。
关键词:激发 引导 主体 想象 发散 归纳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认知处于具体操作期,喜欢分类,喜欢画图;联想与想象能力增强;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喜欢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表达心意。
我认为我们低年语文教师教学的可贵之处在于了解孩子,针对孩子特点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教学有法,意在创新,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妙无痕迹地“引导”,带领孩子走进一片别样的语文天地。
一、数学教法迁移,创设生动曼妙的的语文课堂开课情境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给学生一种体验,吸引使之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生动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激情状态,积极的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受数学教学课前情境设置的启发,我试验了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每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我精心设置了学习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积极参与,面带微笑的学习了。
二、感情读词读句,开启生动的朗读之旅,让朗读成为学习语文的伙伴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
资料证明,朗读开发右脑。朗读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自我培养。
1.字词朗读
字词有褒贬中性之分。朗读从理解词义词性字词开始。
例如,
a,褒义词“鲜花”的读法。我首先让孩子们看图,娇艳欲滴,雨后鲜艳,含苞待放的花的图片,问孩子们,美吗?那我们该怎样的读它呢?(美美的,非常喜爱的读),然后示范读;
b,贬义词“讨厌”的读法。看图片,打架的孩子,扔垃圾的成人,脏乱差的环境···问孩子们,喜欢吗?学生们皱着眉头说不喜欢。我告诉孩子们,不喜欢就是讨厌的意思,你刚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说的,读的时候就这样读。可以让生范读,比着读;
2.句子朗读
a,按句子的类型练习朗读。
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b,長短句朗读。
长句教会孩子断句的方法:动词断句法,修饰词断句法。
三、为孩子们插上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天空飞的更远
联想与想象,是我们教师在作文课上常用的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用的得法,让学生透过文字还能联想到生活实际以及更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想,深入的认识世界,会打开孩子们思维的空间,带领孩子们领略到语文阅读的曼妙。
怎样能让学生的思想展开想象呢?教师的情境设置和问题引导尤为重要。
四、圆圈图标记法——快乐地准确复述课文,归纳文章大意
这种方法的灵感来源于台湾的《学会学习》中的圆圈图思维训练法。在课文讲解中,经常会让学生“试着讲讲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或“讲讲这个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无从,如果教师的引导学生用圆圈图标记法,学生不但能记住文章的大意,还能记住很多细节,事半功倍。
圆圈图标记法:画一个小圆圈,写上课题,再在它的外圈画一个大的圆,让学生将你能想得起来的有关课文的信息,或者是词、或者是句子一个个的画出来或用词语记录出来,这样在几名同学的补充下,圆圈里会写满孩子们对文章的记忆,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片状信息按照课文的顺序标上序号,在按照序号说说课文,这样,一篇课文的复述就轻松过关。再简练些,注注重点词语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在教学《盲人摸象》这一课时,在读了两遍课文后,教师找了一名画画好的同学来黑板画了一头大象,用圆圈圈起来,并在外面又画了一个大圆圈,同学们一点点回忆起这样的信息来:盲人、乘凉、牵着大象、提出摸摸大象、身子、一堵墙、腿、大柱子、尾巴、长绳子……教师又让学生将这些信息标上序号,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栩栩如生的复述了故事大意。
五、教给学生发散和收敛的思维方法深刻理解课文,深化课文主题
发散和收敛,这两个词让我联想到雨伞。发散,撑起一片风景,收敛回归主线。用在阅读教学,是极好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学《岩石书》这一课,理解课文时,学生首先知道了岩石外形像书,方方正正;岩石上有图案有知识,内容像书;激发对大自然的无限兴趣和热爱,像书。接着,教师启发引导,孩子们,大自然还有什么像岩石一样的事物像书呢?学生可能还想不出,这是缘于他们知识认识的贫乏,教师可以接着引导:云朵有多少形状?多少颜色?为什么会友这样的不同?教师给出资料,孩子们小组合作总结;教师追问,你猜猜,还有什么事物可能是书呢?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大树像书,年轮像书,蚕像书……思维开始跳跃,发散……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要努力学习读懂大自然,开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就是科学,让科学为人类服务。
思维发散与收敛,浑然天成,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完美。
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一面教,一面学。就是说,教师,要做一位思想者,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个性,因材施教,启发引导。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小学语文是孩子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是语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适合本班孩子的教学方法和适合自己的学法弥足珍贵。
关键词:激发 引导 主体 想象 发散 归纳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认知处于具体操作期,喜欢分类,喜欢画图;联想与想象能力增强;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喜欢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表达心意。
我认为我们低年语文教师教学的可贵之处在于了解孩子,针对孩子特点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教学有法,意在创新,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妙无痕迹地“引导”,带领孩子走进一片别样的语文天地。
一、数学教法迁移,创设生动曼妙的的语文课堂开课情境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给学生一种体验,吸引使之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生动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激情状态,积极的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受数学教学课前情境设置的启发,我试验了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每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我精心设置了学习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积极参与,面带微笑的学习了。
二、感情读词读句,开启生动的朗读之旅,让朗读成为学习语文的伙伴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
资料证明,朗读开发右脑。朗读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自我培养。
1.字词朗读
字词有褒贬中性之分。朗读从理解词义词性字词开始。
例如,
a,褒义词“鲜花”的读法。我首先让孩子们看图,娇艳欲滴,雨后鲜艳,含苞待放的花的图片,问孩子们,美吗?那我们该怎样的读它呢?(美美的,非常喜爱的读),然后示范读;
b,贬义词“讨厌”的读法。看图片,打架的孩子,扔垃圾的成人,脏乱差的环境···问孩子们,喜欢吗?学生们皱着眉头说不喜欢。我告诉孩子们,不喜欢就是讨厌的意思,你刚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说的,读的时候就这样读。可以让生范读,比着读;
2.句子朗读
a,按句子的类型练习朗读。
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b,長短句朗读。
长句教会孩子断句的方法:动词断句法,修饰词断句法。
三、为孩子们插上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天空飞的更远
联想与想象,是我们教师在作文课上常用的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用的得法,让学生透过文字还能联想到生活实际以及更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想,深入的认识世界,会打开孩子们思维的空间,带领孩子们领略到语文阅读的曼妙。
怎样能让学生的思想展开想象呢?教师的情境设置和问题引导尤为重要。
四、圆圈图标记法——快乐地准确复述课文,归纳文章大意
这种方法的灵感来源于台湾的《学会学习》中的圆圈图思维训练法。在课文讲解中,经常会让学生“试着讲讲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或“讲讲这个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无从,如果教师的引导学生用圆圈图标记法,学生不但能记住文章的大意,还能记住很多细节,事半功倍。
圆圈图标记法:画一个小圆圈,写上课题,再在它的外圈画一个大的圆,让学生将你能想得起来的有关课文的信息,或者是词、或者是句子一个个的画出来或用词语记录出来,这样在几名同学的补充下,圆圈里会写满孩子们对文章的记忆,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片状信息按照课文的顺序标上序号,在按照序号说说课文,这样,一篇课文的复述就轻松过关。再简练些,注注重点词语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在教学《盲人摸象》这一课时,在读了两遍课文后,教师找了一名画画好的同学来黑板画了一头大象,用圆圈圈起来,并在外面又画了一个大圆圈,同学们一点点回忆起这样的信息来:盲人、乘凉、牵着大象、提出摸摸大象、身子、一堵墙、腿、大柱子、尾巴、长绳子……教师又让学生将这些信息标上序号,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栩栩如生的复述了故事大意。
五、教给学生发散和收敛的思维方法深刻理解课文,深化课文主题
发散和收敛,这两个词让我联想到雨伞。发散,撑起一片风景,收敛回归主线。用在阅读教学,是极好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学《岩石书》这一课,理解课文时,学生首先知道了岩石外形像书,方方正正;岩石上有图案有知识,内容像书;激发对大自然的无限兴趣和热爱,像书。接着,教师启发引导,孩子们,大自然还有什么像岩石一样的事物像书呢?学生可能还想不出,这是缘于他们知识认识的贫乏,教师可以接着引导:云朵有多少形状?多少颜色?为什么会友这样的不同?教师给出资料,孩子们小组合作总结;教师追问,你猜猜,还有什么事物可能是书呢?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大树像书,年轮像书,蚕像书……思维开始跳跃,发散……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要努力学习读懂大自然,开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就是科学,让科学为人类服务。
思维发散与收敛,浑然天成,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完美。
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一面教,一面学。就是说,教师,要做一位思想者,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个性,因材施教,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