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如何重建文学与情感的关联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11日,格非在陇东学院作了“文学与情感”的学术演讲,演讲围绕情感变迁的历史、文学记录情感的方式、审美经验重构与地方性等诸多问题,重思当代作家如何寻找应对时代发展的文学抒情形式,如何重建文学与情感的关联.该演讲对中国叙事传统的重新阐发和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深切体悟,反映了先锋作家格非自觉建构审美主体与艺术形式、自觉反思现代主义艺术合理路径的心路历程.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发展面临复杂的影响因素.本文以23家上市瞪羚企业为样本,选取TOE框架为分析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瞪羚企业采纳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构型.研究表明:若干组态可以为瞪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相同结果,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导致高效商业模式创新与非高效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具有非对称性.同时,根据高效商业模式创新组态结果总结出“运筹帷幄型”和“政府支持型”可以提高瞪羚企业商业模
有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效应的研究对产业特征的关注还不充分,影响了对激励政策产业层面效应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更为系统地重审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效应,有必要将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同步纳入研究模型,因为它们分别影响产业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动机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产业市场竞争度与产业技术吸收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实证数据来自和五类使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的16个制造业的2013-2017年的数据,包括R&D资本存量、全时人员当量、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
陕西作为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和粮食主要产区,在抗战期间又完成了由偏隅西北的“大后方”变为中日角力的“桥头堡”的角色转变.因此,如何在保证本省军民正常供应下,满足战争消耗和逃陕灾民的需求,则成为陕西省的粮食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而想在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则主要是依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实现,这其中肥料的施用,无疑是见效最快的一种.受制于陕西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生产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抗战时期陕西省的肥料推广,采用以传统有机肥料为主的方针.而且在政府主导下有组织、不间断的试验与推广,使陕西肥料的使
大数据时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面临更大挑战.以新冠疫情为例,在抗击疫情中,既要满足公众防疫的信息需要,也要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权益.通过558份问卷调查,同时结合网络文本分析,分析了公众在突发新冠疫情中的信息需求、隐私关注与政策影响三方面因素的观点,分析疫情下平衡公众知情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策略.建议完善疫情信息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信息公开平台,制定数据公开标准,建立隐私泄露救济机制,加强隐私保护的宣传和认识,以在保护公众知情权的前提下,做好个人隐私权益保护.
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会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点.抗美援朝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教育,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进行了形式多样、声势浩大、持久深入、轰轰烈烈的国防教育活动.这一时期的国防教育工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动员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这一时期国防教育的特点,对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国防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现实土壤,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现,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为公民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表现;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并归纳其有效的路径,这是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也是夯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和行动指南.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研究始终是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则影响着整个抗战局势.近四十年来大陆学者对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然蔚为大观,主要侧重于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全时段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历次谈判以及具体事件与国共关系等相关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阔了视野.梳理已发现成果,尚有研究空间,如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有关具体历史事件研究细节方面的把握以及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方面还有可探研的空间.
运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内的相关语料,对近义词“但是”与“可是”这两个词从语法意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归纳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世说新语》是学术界公认的魏晋时期的百科全书;此书用简约玄淡的语言书写了魏晋名士的风流逸事,尽显魏晋风流.以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为依据,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哲学思想和文化思潮,从日常生活、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名士集会活动和魏晋清谈四个方面,探讨了魏晋名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迄今为止,河西宝卷已在英语世界传播30余载,是中国民间说唱文学西传的成功案例.基于史料爬梳的发现以及实际访谈中获得的一手材料,提出西方汉学家是河西宝卷西传的直接推动者.借助梅维恒、乔伟的多维度研究以及伊维德的研究型译介,河西宝卷顺利进入欧美主流图书馆和大学课堂,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甘肃学人的基础性贡献亦不容忽视.正是得益于段平、方步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辛勤搜集、整理,西方汉学家的河西宝卷研究和译介才得以实施.河西宝卷的西传之路对弹词、道情等民间说唱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