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之真——论《伊安篇》作为苏格拉底诗学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安篇》与《理想国》第二、第三和第十卷历来被认为是柏拉图诗学观的代表文本。但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矛盾之处。引入“苏格拉底诗学观”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伊安篇》所代表的苏格拉底诗学观,其实与《苏格拉底的申辩》构成互文性,是苏格拉底哲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伊安篇》中所体现出的反讽性与苏格拉底哲学的反讽性是完全一致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oprobit模型及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医疗服务地理可
汉字有形、音、义、用等要素,与形和义密切相关的还有意,即构意.构意是形体所反映的造字意图,是汉字据意构形时的产物;构意也是沟通字形与本义的桥梁.汉字的产生即取象构形与
居住权制度存在的社会价值、司法价值、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在法理上的正当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将居住权制度正式确立。然而考察法典具体条文,其仍然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法定居住权的缺失,权利主体与客体有待厘定,权利内容过于单薄,权利消灭事由尚未详尽。《民法典》已付诸施行,考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的内容,并未涉及关于居住权制度的相应解释性规定。有鉴于此,应当在关于物权编的后续司法解释中围绕法典中居住权制度的各项不足,增加并优化相
环境案件的审理以公正高效的审理制度和专业可操作的环境法律为前提,公正高效的审理制度与专业可操作的环境法律有机结合能够促进环境纠纷的公正、高效解决。实践中,环境法律与审理制度的关系并不完美和谐。环境法律的可操作性差、专业性不强以及与其他部门法衔接不足,都会造成司法效率低下、重复起诉、环境纠纷不能终局性解决等问题。现阶段,在我国环境法律尚未实现法典化,又未能与其他部门法较好衔接的情况下,以专业化审理模式为主,普通化审理模式为辅的双轨制可能是较为科学合理的选择。
文章梳理了目前出土的《日书》材料,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墓主、出土地、其他同墓随葬文献等信息,认为王侯、官吏、庶民都有可能是《日书》的使用者,但基层官吏仍是主要的使用群体,该群体在日常公务中有参考《日书》的可能性。最后,从墓中随葬的所有文献来看,王侯贵族墓与官吏、庶民墓的文献重合度低,反映出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及需求,墓主的生前经历、社会等级、兴趣爱好等均对墓中随葬的文献有影响,墓主身份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墓中随葬的文献得以彰显。
自2020年初的特殊时期起,对经济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下,会有着不同时期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内,从政府到企业,都希望在下半年将上半年的损失给补回来.而在此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力点,怎样借助“互联网+”的红利,提升整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当成为一个必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
从构式语法角度对上古汉语[食+宾语]这一构式中宾语的语义角色,以及“食”与宾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宾语可以是受事、役事、施事、来源、处所、工具等,“食”所在构式表达“给……吃”时,应区分主语是指人还是指物,两种情况下语义格组配不同,分别是[使事+食+役事]和[受事+食+施事],这样的语义格组配情况使句意表达“给……吃”,并不一定是“食”自身由自动到使动用法的变化而带来的。最后我们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上古汉语[食+宾语]和现代汉语[吃+宾语]进行了比较。
穆旦和鲁迅有高度一致的诗学品性。他们自觉到中国的语言现实,弃绝古典话语,通过文学创作和翻译推动现代汉语的新生。在穆旦和鲁迅的文学创作中,身体言说支撑起话语的灵魂。穆旦通过肉体的解放描写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罪,在肉体的燃烧中燃起火的精神,燃起现代精神的光亮。和鲁迅一样,穆旦诗歌燃烧的精神动力源自深沉的爱。两人的翻译和创作实践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悲剧意蕴的诗学品格。
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革命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