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

来源 :小天使·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声大雨点小”是个常见的成语。它形容计划很大,说得响亮;或者声势造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
   不过,从科学角度看来,“雷声大雨点小”却是不符合天气事实的。
   因为在各种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的雨滴不仅不小,反而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都是在云内上升气流中凝结生成和长大的。因而只有在强烈上升气流云中,才可能降下大雨滴。有气象学家2004年在马绍尔群岛和巴西观测到直径1厘米的大雨滴,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巴西和马绍尔群岛都是热带地区,那里的雨基本都是从电闪雷鸣和积雨云中降下来的。而积雨云,正是自然界中具有最强烈上升气流的云。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则反生在上升气流最弱的云中,连最微小的雨滴也托不住就给降下来了。
   当然,成语属文学范畴,本也无须完全拘泥于事实。而且,雷声的雨滴虽然不小,但雨滴却“不多”。而“雨点小”和“雨点少”在数量方向上是一致的。
   雷雨天气主要有三个特点:除了雷电和雷阵雨外,还有雷雨大风。大家知道,雷声、闪电可以传得很远(有谚语说“雷响天下知”);雷雨大风是积雨云后部下沉的冷凉空气(密度大)迅速堆积到地面上时,因气压远高于周围,而向四周发出的冲击波,它也可以传得很远。但是,雷阵雨则不同了,它的范围虽然和下沉冷凉气流基本相同,但却不会扩张,雨区随着积雨云的前进形成的也是一条窄(与大风和雷声区相比)带。也就是说,在雷雨天气影响区中,大部分地区是只有雷声和大风而没有雨点的。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就有“雷声大雨点少”的意思。不过,毕竟“雨点小”和“雨点少”还并不是一件事,成语必另有来源。
   确实如此。这个成语最初根本不叫“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从“雷声浩(甚)大,雨点全无”发展变化而来。有趣的是,这倒是很符合事实的,因为在雷声天气影响区中,除了雷雨带以外都是这样的情况。可是,这八字不成成语,说起来也不上口。如要减成六个字,而且仍要保留“雷声大”的话,那么“雨点”后的字同样也就难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小”了。因为“大”也只和“小”对仗。当然,“雷声有,雨点无”也对仗,但对比不强烈。
   更重要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很符合某些社会实况。因为,“造声势者”多少总会有一点实际行动。甚至还可以认为,只是由于组成成语需要,使用了“雷声”和“雨点”两个科学名词而已。这些人為因素可能都是成语化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吧。
其他文献
藏  尼木藏香   从拉萨向西一百来公里,离开雅鲁藏布江往北,就是尼木县。在这里,藏香、藏纸、雕版并称“尼木三绝”。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有一片开阔的坡地,古老的水车在溪水上轉动,淡淡的柏木香到处弥漫。这便是吞巴乡吞达村,藏香发源地,藏文创立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后,派了16位少年去印度学习文字。其中就有这位聪慧而好学的年轻人——桑布扎。在游历了印度大部分地方之后
期刊
沉   “沉”即沉香,因其密度大,能沉入水下而得名。   与一般认知不同,沉香并不单纯是一种木材,在沉香木树心部位受到外伤或感染刺激后,香树会大量分泌树脂帮助愈合,沉香便是这种油脂和木材的聚合物。   沉香在唐朝时传入广东,相传当时沉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把最好的香块偷藏起来,以换取脂粉,因此沉香中有一种极品便命名为“女儿香”。  檀   “檀”即檀香,来源于檀香樹,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
期刊
那是故乡的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通过小窗,洒在外婆洁净朴素的小屋里,踩着轻盈的舞步,洋洋洒洒地躲在婴孩温暖的小床里。窗外的金色草垛上,浮动着轻柔的白雾和蓝烟,月光照亮了小路上一团团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我无数次在梦里回到童年故乡的那份安恬,耳边回响起的是“睡……吧,睡……吧,亲爱的宝贝……”外婆低哑的嗓音哄着儿时的我枕着幸福与甜美入梦。   那是五十多岁的外婆,刚刚孀居,生活的空白便因两个孩子的到
期刊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来信。信中的文章题目很是蹩脚:《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这算什么题目?冗长又没有技术含量,肯定是哪个蹩脚的幻想家的“大作”。可读着读着,科学家们惊呆了,他们知道,世界将会因此改变。   信中提到的微生物,其发现者是一个名叫安东尼·列文虎克的人。列文虎克是荷兰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困顿的生活让他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只
期刊
回顾历史长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
期刊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飘摇曲折地度过了时间的海。  ——题记   少年手中一张泛黄的纸条被清风扬起,裹挟着吹进一片碧湖。这一叶小舟在水面颤颤巍巍,突然间,一条鱼跃起,泛起涟漪,将漩涡中的纸条卷入水中,不见踪迹。湖面波纹四起,片刻之后,水面恢復了初有的沉寂。   沉没的小舟,是一张承载着少年梦想的纸条。它曾贴在少年桌角,陪伴少年在无数个夜晚挑灯苦读;它曾夹在少年书里,见证了少年遇见难题时的抓
期刊
亲爱的表妹:   你好!   很早就想写信给你了,奈何初三学业繁重一直不得空,今天终于提笔,算算应该也不算太晚吧!如今的你已迈进初二的大门了,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像我一样进入初三,随之而来你的学习压力也会慢慢增加,这是作为姐姐我正在走的路。   还记得放寒假我去你家串门发现你不在,听你爸妈说,你还在外面上补习班未归家。从那里我就想起你在微信上对我说,你们班要重新竞选学习委员,你说你特别想去
期刊
至今,我仍难忘那段奋斗的时光。   爸爸是一个很爱音乐的人,可因为小时候没那个条件,不能学习那些西洋乐器,他最钟爱的也就是架子鼓了。那天,爸爸兴致盎然地带我去观看架子鼓表演。我看到别人打鼓时那架势,意气风发,玉树临风,就很羡慕,很向往,眼里放出了异彩。爸爸问我要不要学习一下。我点了点头,同意了。   刚开始的几个月,奶奶陪我一起去学鼓,每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渐渐地,我似乎明
期刊
不知为何,悠扬飘洒的琴声仍然会常常飘入我的梦境。  接 触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柳树下乘凉,隔家的爷爷拉起了他的板胡,我好奇地踩着吱呀吱呀的小鞋跑去他们家,听着板胡时高时低的音调,看着爷爷上下摆弄的手,声音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我一脸羡慕地摸了摸,琴弦震动到我的手,我连忙缩了回去。那种奇妙的触感,疼疼的,痒痒的。   爷爷笑着看着我说:“怎么?小丫头也想学这老东西?”我怔怔地望着他手
期刊
风是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子,一个恬静善良的人。她是我的好朋友,只恨上天待她不公,十二岁那年,她被诊断出了白血病。   她就这样退出了常人的生活,随着病情的加重,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少之又少。她正如同风一般,来去无声,我时常去探望她,且听风吟,就在那每一个瞬间。   清晨,春光普照,岁月静好。   風一个人静坐窗台前,一副单放耳机架在玲珑双耳之上。窗外与之相伴的是鸟儿的啼鸣。风俯身,一本课本静置双膝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