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个小宇宙,发现一个大宇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课的导入可以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课堂导入可以使整堂课重点、难点贯穿始终。本文从学生、教材、教师这三个要素出发,从初中科学课的角度提出了新课导入的四法则、五常法,并以科学课程内容为例,例举了新课导入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趣味性;新颖;直观性;横向联系
  0.引言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情景。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打开他们的小宇宙,你一定会惊喜的发现一个大宇宙。
  1.新课导入三要素
  科学新课导入设计时,我们要掌握导入的要素。“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师。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认识水平),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笔者所追求的新课导入是既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游离于其外。
  2.科学课新课导入的四法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1 新课导入要注意趣味性
  如在讲“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一节时,可这样引导:“现在我们成立环球旅游公司。当务之急,是安排出行时间,请你们各抒己见,统一认识将时间表排出。”成立公司一说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将自然而然地展开。
  2.2 新课导入要注意直观性
  教学时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上课时拿出三球仪,学生们将立即被吸引,趁此点明本节课主题:“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紧紧抓住了学生。
  3.科学课新课导入的五常法
  在讲新课时,以往常常用复习引入法,但这种方法对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用不大,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教学,谈谈一些新课引入方法。
  3.1 利用故事引入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在讲《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时通过观看“5.12汶川大地震”的故事,使同学们透过观看故事,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提出质疑引入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地图引入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在讲《地壳的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节中的火山地震分布图时,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震分布图、中国地震分布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和我国多地震的省市,然后再上新课,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把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4 利用横向联系法
  这里讲的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社会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地形”时,上课提问:“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为学》,谁会背?”“文中的‘南海’指的是什么地方?”“指佛教名地普陀山。”“对!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我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山大川,雄奇的五岳、秀丽的黄山等等,这些都是可贵的旅游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遨游神州,领略祖国山川的奇光异彩。”运用横向联系需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使其能及时地配合科学教学。
  3.5 多媒体引入法
  多媒体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天气是人们所关心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有,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讲“天气”时,先放录像“气象云图”,暂停定像后,提问“谁能大致说出云图上哪些地域是阴雨天气,哪些地域是晴天”,平时学生不十分注意的气象云图,在课上,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科学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对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伍光军.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艺术[J].宁夏教育科研,2009,100(4):58
  [2]杨国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导入新课[J].中学教学参考,2009,14(5):39-40
  [3]卢仕真.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法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2,(2):42
  [4]李淑淑.中学物理新课导入方法概述[J].中学物理,2012,30(4):30-31
  [5]柳立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体会新课导入艺术[J].学生之友,2012,(1):50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爱之链》这篇课文叙写了乔依关爱老妇人,老妇人关爱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乔依的故事,文章结构巧妙,寓意深刻,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之情。在教学中,我紧抓住文字背后的一个“爱”字,引导学生去感悟爱,体会爱,奉献爱。  一、 引导感悟爱  教学伊始,我以一段诗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程;爱是一首诗,寒夜里温暖寂寞的心灵;爱是春日的细雨,夏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中国教育的各个角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改革意识,更新观念,从我做起,努力做好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教育教学、教学方法和教育角色的转变,实现教育改革的内涵发展,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一、小
【摘要】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导学案教学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实践反思    一、实践依据   导学案,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
摘要: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儿对舞蹈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3岁以后,幼儿的动作就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并且日益精细、成熟,同时也就增强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也就进入了幼儿4岁对音乐最敏感的特定时期,但受到自身音乐感受
本课是湘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主要阐述的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艺术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每个艺术家都毫无禁忌地尝试和探讨各种绘画语言、新材料、新的表达方式。从印象派到20世纪中期,现代艺术发展迅速,文化思潮的不断更迭,语言、风格不断革命,观念不断更新,对艺术家的创作力一次又一次地解放,造就了很多艺术大师。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艺术开始衰退,艺术家无穷尽的形式探索走向极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加入到“上网大军”中,网络对他们的吸引程度愈来愈高。在网络带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更多的家长们却处在忧心忡忡的境地里,害怕网络侵蚀孩子们的头脑与心灵,所以,一味地防范着孩子接触电脑与网络。而孩子们呢,却个个不以为意,仍然在与家长的“你来我往”的较量中,找寻可以上网的时间与空间。网络到底是好是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还是绊脚石,各人有各
【摘要】从解放教师的思想,改变教师观念以激发学生创新行为及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观念心理环境创新能力  国民创新能力的高低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新课改”,国人努力地在为创新型人才的辈出准备着。但就教育整体情况而言,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在武大作题为“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有些教师会问:“的、地、得”如何区别使用?我通常就先笼统地说:“的定、地状、得后补。”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在我上初一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的。当时我们正在学习划分句子成分,老师就给我们交了这一方法。那时的我并不懂得它们的真正用法,后来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摸索,渐渐地掌握了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现归纳如下: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的
【摘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提高兴趣,是我们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激发兴趣,首先必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索。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好基础。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活跃他们的思维。第四,运用多种
自古以来,只要提及教师,人们总会以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来诠释教师的内涵。这也是从古至今教师所扮演的单纯的教师角色,“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勇于质疑等可贵的品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广受人们的关注,社会群体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人自己做不到的或很难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很有点不食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