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开始,让文明成为常态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物质上的“富”并没有催生精神上的“贵”,随手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仍随处可见。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城市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创文”的过程中,学校应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注重文明教育,做到从校园开始,让文明成为一种常态。
  一、细化规范,让文明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细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发现其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遵守秩序,如“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二是注意整洁,如“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三是待人亲切,如“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文明就像一座“大厦”,秩序是文明的“框架”,整洁就是文明的“外墙”,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就是文明的“粘合剂”,只有抓好了“框架”“外墙”“粘合剂”等方面的建设,文明的“大厦”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文明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常态、校园的常态。
  学校除了参照《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补充或细化一些要求。如将秩序教育的内容细化为课堂有序、活动有序、作业有序、交往有序等;将整洁教育的内容细化为公共环境整洁、个人整洁、学习资料整洁等;将亲切教育细化为学会微笑、学会打招呼、公共场合轻声细语等。
  二、以身示范,让文明成为教师的职业自觉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不修边幅、上课要么迟到要么拖堂、和学生说话经常黑着个脸的老师不可能带出文明的学生;只教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出文明的学生。因此,校园要真正落实文明,还应注意唤醒教师的德育自觉,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文明的示范者和传播者:科学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们做实验,讲解实验流程,让学生懂得遵守秩序的意义;美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教育学生手工废料要及时捡拾,颜料不慎沾到桌上、地板上,要及时擦拭干净,让学生知道注意整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音乐老师教唱歌的时候,提醒学生“眉毛扬起来”“眼睛笑起来”,让学生养成待人亲切的习惯……如此,文明才会在校园生根发芽。
  三、文化引领,让文明成为学校的精神追求
  校园文化要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就必须立足于高层次的办学定位,同时注意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学科文化、活动文化以及班级文化等方面作全面的规划、细致的安排和长期的建设。如果一所学校能做到:无论是校长、老师、学生,还是门卫、清洁工,都注重仪容仪表而且待人彬彬有礼,这样的校园是有品位的;如果一所学校能做到:校园不但绿树成荫、窗明几净,而且充满人文关怀,办公室、教室挂满师生合照,摆放学生作品,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校园是有品位的;如果一所学校能做到:不但教学秩序井然,而且日常活动都能做到有计划、善反思,有备无患,有条不紊,这样的校园是有品位的……有品位的校园,形成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优雅大气、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文明不用提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追求和践行。当文明具备了有品位的环境,当每个人都觉得文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文明自然会成为校园的常态。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
  广东广州 510643)
  责任编辑 黄娟
其他文献
小开河引黄灌区运行10a,输沙干渠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未进行过大面积清淤,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运的前期设计目标。引水引沙条件、渠道边界条件,支渠与沉沙池运行情况均是影响小开河
作为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的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要多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初见小海,他耷拉着脑袋几乎缩在其父身后;当全班同学热情欢迎并等待他自我介绍时,他涨红着脸,始终没说话;当孩子们一个个自报家门与他交朋友时,他始终不抬头;下课时除了上厕所,他总是坐在座位上发呆,我和小朋友邀他出去玩,他也只是摇摇头端坐不动。上课时,我请他发言,他站起后怯怯地说:“不知道。”“没关系,再想想……
作为一门反映人类文明历程的课程,历史课在养成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人文素养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现代意识,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  一、传统讲授法:感受人文的真谛  教学《抗日战争》时,我特意介绍了这么一个情节:日本军队当年在南京,不经任何审判,采用各种手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屠杀中国人民30万以上,至今仍令中国人民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日军的这一行为让我们
以各生长期有效降水和敏感性系数为依据选取聚类指标,利用模糊迭代聚类方法对多年降水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M(1,1)模型,检验其精度;并对未来农业水分盈亏变化趋势进行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位,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政治教学课堂,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政治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83-01  初中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对近40多年来中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总结归纳,从配置理论与模式、配置范围、研究方法以及配置后评价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本刊记者余志权6月15-16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第27次年会暨"阳光德育"论坛、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会在广东省潮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
基于对岷江流域紫坪铺站年径流的变化及其预测问题的分析,以紫坪铺站1972~1981年实测年径流数据为基础,尝试将灰色包络数学模型用于分析紫坪铺站年径流。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逻辑框架法是通过垂直逻辑关系检验项目的效果和作用,通过水平逻辑关系对资源和成果进行说明和评价。运用逻辑框架法对黑河调水及近期治理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同时综合运用成功度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全国高考改革力度空前,而各地中考改革也紧锣密鼓,部分省份已发布中考大纲和报告,福建省不甘落后,顺势而上,提出一系列的中考九科考试报告,英语学科首当其冲,但新形势的中考教学和复习显得非常重要,相关的教学及学习策略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新中考英语进行深度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教学及复习策略,期望对福建初中英语教学和中考复习有所帮助,为福建基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