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四题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童旭东 编者:本文作者为孙剑云老师的弟子,近代武术史研究者,北京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
  一题:浑圆之意无边界
  陈微明先生讲,是否得到浑网一气之意是鉴定太极拳真伪的标准。即使是形意拳、八卦拳的式子,无十三式之表,若得浑圆一气之意,仍是真太极也。
  那么浑圆一气之意从何而求呢?当从虚无之意和球劲人手。
  常见有人为求球劲之意,浑身相争,两肘相撑之意尤重,此为病。病在何处?一为僵,二为实。此球劲之意一旦有了边界,做实了,就必受制于人。
  但是如果开始练拳不知道对应点相撑,一味地由上向下松,将永远摸不到球劲之意。
  撑也好,争也好,只是在求球劲之意的开始阶段,做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周身均匀散开如球的意思。有了球劲之意,就要将撑、争之意空掉。
  如何空掉?使周身均匀散开,只有均匀散开,此球才有无限放大之意,无边、无界,如此,无论体用,由此可生出无限的奥妙玄机。所以,孙存周先生十分强调周身要平均发展,只有平均才能做到无边、无界。
  人的肢体都是有限的尺度,如何能产生无边、无界的球劲之意呢?
  其要领是:当自己盘架子时,要求周身用劲均匀,于是就能产生此球无边无界的体会。当用之于人时,此球之意要往对手的虚空处引领,不可接实,因敌而变,又不失周身一家,则对手如坠五里雾,自然感觉你球劲之意无边、无界。
  对于对方来劲,首先自己意要虚无,所谓意空则意真,于是能知其来意,总要向其虚处分开、散开,同时自身还要一体,在分开、散开的同时将劲穿过对手中心,合在其虚根。如此,一接敌手,敌即失中。
  其中的关键是接点的劲意要虚灵,变得快,不可让对手摸实自己,对方的意刚一出来,就要立即散开,同时化合。
  如何化合?
  两肩两胯要始终松开,如张开的无限大的恢恢天网,化合则在足与身、手与肘之间的开合转换。如:手合,肘开,手开,肘合。开合共生,内外两圈,开是意,合是意,由意自然生出形来。开合不能在外形上做文章。
  散手也是如此,节奏变化要快,不能让对手摸到自己节奏的点位,通过自己的步法、身法把对手往虚位上引,随即由实位进行攻击。劲藏身后,意藏脚下,如此闪展腾挪。
  二题:有意与无意
  不少人练了多年的拳,进步甚微,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无意”上,说实话,还没有这个资格,而是出在不知如何用意(有意)上。“无意”要发挥作用一定要经过“有意”这个阶段,否则无意就成为无知、无能,也就是“顽空”,这是孙禄堂先生提醒在无意及不用力时需要避免的状态。若是求拳中道理,乃至求得技击能力,“顽空”就成了“水中捞月”。所以在练习拳术的初级阶段,需要明了拳意。作为孙氏拳,行拳或动手切磋时,最起码要身兼三意。
  哪三意?
  一日浑圆,二日两手如有物,三日掌如抓球。
  这几条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其中的内涵却很丰富,比如掌如抓球,这是孙剑云老师经常强调的,听上去简单,其实内涵很深,这里即涉及到五个手指之间的阴阳变化,换言之,手掌有八卦之用,这个八卦的变化与形成劲意的身形、内意密切相关,不仅五个手指之间的变化里有里裹外翻之用,而且掌心和大、小鱼际的运用还有五行生克之变化,这种变化甚是微妙、广大,论其微妙,掌心内如含一籼粟,可察、可吞对方之意,亦可将自身劲气如针射出,穿敌腹赃。论其广大,掌如托天棚,可敷、可罩对手之周身。掌如抓球把里裹外翻、听化拿发都涉及到了。
  因此,身兼三意需要我们在练习时细细体味的。过去有老师领着、喂着,学生可得入门之径。如今,真正能够掌握这些要领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需要我们在行拳时或用拳时仔细去体会,不要为了争一时的胜负,把最该体会的内容丢掉了。
  三题:拳击的缺陷
  立足于发展全面的技击能力是孙氏拳特点,当年孙存周先生在国术馆不开设拳击课,就是担心拳击容易使人重视局部发展而忽视全面,什么是全面呢?就是踢打摔拿四艺,拳击只是发展打这一项。
  技击中步法、身法都是关键技术,对付身兼四艺者的步法、身法,与对付仅擅长拳击的步法、身法有很大不同,节奏上也不同,打法上区别很大。
  练习传统武术者往往不擅长技击,并非是传统武术技术落后,而是练习者没有发展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战技击训练的方法。所以很多传统武术家虽有一身功夫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这种现象民国时期就很突出,所以,当年中央国术馆带头开设拳击课,一些兼练拳击的传统武术家在擂台上屡屡取得好成绩,并非是拳击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拳击的训练方法为武术家们提供一个能够经常实际交流的保障,而传统武术在实战交流中很容易危及生命,所以一般不敢轻易进行实战交流。孙禄堂先生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武学贡献就是发展、创生出一套相对安全的传统武术的实战技击训练方法,所以当年在江苏国术馆的课程里没有设拳击课,而当年的某擂台名将与孙禄堂之弟子孙振川切磋后大为惊讶,孙振川如影相随在对手的身后,使其难见对手,尽管没有接触,但因找不到何反击的机会,故而已然身陷败境。这不仅仅要求步法、身法快速、自如,而且还要意在彼先,把对方将要发生的变化了然在胸。孙存周先生称之为制意。
  一次有位薛某与孙雨人切磋,薛某20岁左右,有形意八卦的基础,并兼练拳击,参加上海国术大赛时,曾连赢数阵,意气风发,孙雨人与薛某年龄相仿,也是气盛之年,两人相斗,只一合,孙雨人就将薛某的肩关节打脱。
  在上海肖格清与某通背拳家的切磋也很精妙,某通背拳造诣颇深,臂如铁鞭,身如旋风,掌风扫过,骨断筋伤,肖格清与某切磋时连连后退,退至台边时,某一掌劈来,肖格清忽地身贴地面,随之突然腾身而起,脚踏某后脑而过,使某一下栽倒。
  以上孙振川、孙雨人、肖格清的这些技术都是拳击中没有的技术。拳击练习惯了,对于这些技术运用时的节奏就不容易适应。拳击与推手一样都只是技击中的局部技术,练习技击一定要多练综合技击(踢打摔拿全面运用),掌握技击技术更要全面发展。
  四题:硬、快、柔、畅
  与孙禄堂先生同出郭云深一门的黄柏年先生,乃近代形意、八卦名家,黄柏年先生说:“拳腳无情,与人交手,一硬不破,一快不破,快则他找无清,硬则他破不掉。”看过《龙形八卦掌》一书中黄柏年先生拳照,感到黄柏年先生松柔的程度与杨澄甫、吴鉴泉等先生的拳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黄柏年先生仍提倡硬、快的功夫,足见硬、快功夫的重要。观看当代世界各种搏击比赛,斯言诚是。
  我以为技击训练首先要以硬、快的功夫为其基础。千万不要以为硬、快是容易做到的,在技击中真正做到硬、快,若无正确、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千锤百炼的功候是根本不能企及的事情。
  看到很多贬低硬、快功夫的人,其实他们始终就没有做到过硬、快。常见一些晚近的太极拳名家常常自称他们曾将硬、快的功夫练的如何好,声称还是不敌太极拳。但是只要认真考证,这些说法往往站不住脚。因为这些太极拳家们从来就没有过靠着硬、快功夫出名的记载。真正在硬、快的功夫上练出名堂的大家是从不贬低硬、快功夫的,他们皆认为由刚入柔与由柔入刚是殊途同归的事,不分轩轾。而从提高技击能力的效率上讲,硬、快的功夫在人手阶段效率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故练习拳术要按明、暗、化三步进阶,是为道。总之,如果想提高掌握技击能力的效率,首先要以硬、快的功夫为基础。
  硬、快的功夫练到相当的程度,就要往柔、畅的方向上走。那么什么是相当的程度?就是自己感到在硬、快功夫上已经很难进步了。这时就不能固执,固执则往往出偏,不仅影响练功效果,而且身体还容易练出问题,即使是名家亦不能免。这里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在硬、快的功夫难以进步,就要考究到底是规矩出了问题,还是练法问题。如果是没有确切掌握规矩,那么还是要从规矩入手,练习硬、快的功夫。如果是练法问题,那么就要开始转向柔、畅的方向。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是练法上的问题呢?
  就要从身体内在修养成就来判断——气由丹田处是否化开,如果气聚丹田如石,则说明需要转化练法,需要化开、散开,所谓“有若无,实若虚”,丢掉以前的练习方法,由此转向柔、畅的方向。因此硬、快、柔、畅的次序是提高技击能力的高效率成材之路。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专一而精”,又说:“样样通、样样松。”可是武术这东西恰恰相反:专一难精。  大凡武术人都知道: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宋迈仑的“夫子三拱手”、李书文的“猛虎硬爬山”都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都是一时之绝。可是让一个人就只练半步崩拳,别无旁骛,多长时间能再现郭云深老夫子的风采呢?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对不起,到死都不可能!否则,自郭云深之后,一百多年过去了,苦练“半步崩拳”的人多了!怎
期刊
春阳斜照东方白,苍松笑迎红霞开。昨夜师尊授新功,真武含笑入梦来。  2013年元月,我们再次来到了仙山,享受武当之美!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玄妙、空灵和神韵……,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自宋代武当丹士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观蛇雀相斗,夜梦“玄帝”授拳,参悟道家阴阳变易之理,象形取意,开创武当仙宗太极之先河。武当
期刊
廖晨,男,汉族,2000年9月23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现读六年级。自2011年6月开始在雪松习武堂随王雪松教练学练北派少林拳法至今,已熟练掌握少林五虎镇山拳、仙人指路拳、少林三十六棍等拳械。平时练功刻苦认真,虚心好学,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2012年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中获得少林拳第六名的佳绩。  杨凤山,男,汉族,2002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自幼酷爱武术,2012年春在雪松习武堂随王雪
期刊
三、小架(软架)八极拳内容体系  王连峰所传小架八极拳没有繁多的套路,内容虽少,但样样堪称精品,分述如下。  (一)入门基础套路  1.六路弹腿  2.遛腿架  以上两套拳法并非八极本门,而是从其他门派引进的,作为基础拳法。  六路弹腿共六路,与十路教门弹腿的前六路较为接近,应当是从弹腿门引进的,但在练法上与如今流传较广的弹腿、潭腿有所区别。比如,六路弹腿第一路“扁担式”的定式为拗步,拳为拳背向下
期刊
2013年10月11日,著名太极拳大师傅声远、傅清泉及傅声远先生的弟子JOSE GAGO一行五人来邯郸学院访问并应邀在学术报告厅一楼作学术报告。太极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及体育教育(太极拳)专业等近30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傅声远先生是河北永年人,自幼随其父傅钟文宗师习练杨式太极拳。1988年移居澳洲柏斯,曾应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传藝,学生遍及全世界。现任澳大利亚永年太极拳社社长、世界永年太极拳
期刊
2013年10月9日,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澳门国际武术节组委会秘书长周庆友先生及澳门孙式太极拳名家陈家伦一行人到邯郸广府古城探访太极文化,参观了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杨露禅陵园、傅钟文陵园、弘济桥以及广府古城墙等地方,吴彬现深切地感受太极故乡浓重的太极情,并留下“太极神拳”的书法作品。邯郸武术界杨志芳、杨宗杰、王涛、吴国富、谢永广等人陪同进行了参观交流。  当日下午,吴彬先生一行又到邯郸学院交流
期刊
2013年10月3日,2013“大悟杯”首届全国意拳交流大会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隆重召开。交流大会由中国意拳国际联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体育系、邯郸市意拳专业委员会承办,邯郸市大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邯郸市综合搏击运动协会、《搏击》杂志、《武魂》杂志协办。来自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重庆、广东、浙江等地的近300余名意拳及各方武术人士和社会各界名流出席了此次盛会。
期刊
2013年10月13日,在四川省宜賓市人民公园内,四川省武术协会生门武学研究会和宜宾市武术协会隆重举办了纪念宜宾生门著名武术家王登舟老师诞辰100周年活动。  王登舟老师,老家四川合江县多宝,14岁在宜宾时在真武山过江楼(现名望江楼)始从生门名家李厚云(著名武术家马德胜之弟子)习生门马派武术。有明师传授指点,经过长年勤奋刻苦的学习,王登舟与卢金友等成为宜宾生门武术第三代的杰出人物。除涉及生门武术外
期刊
2013年10月2日(农历八月二十八),邯郸市武协、各拳种研究会的代表和孙剑云先生的门人、弟子等百余人,在邯郸市和平路复兴区政府招待所隆重举行了孙剑云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太极宗师孙剑云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集》书刊首发式。  《太極宗师孙剑云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集》是由孙剑云先生入室弟子、邯郸市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武泉主编,天津市孙氏拳研究会会长张茂清、保定市孙氏拳研究会副会长戴建英担任副主编精心研
期刊
台中市2013年10月6日消息:2013台湾世界杯全球华人武术大赛暨中山杯少林拳道武术锦标赛大会6日在该市港区综合体育馆盛大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西兰及马来西亚等15国家和地区的2300位武术好手参与此次武术盛会。各家好手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令人目不暇接。年纪最小的选手罗榆婧今年才5岁,就读幼儿园。小小选手们尽管身材娇小,气势却丝毫不输人,精彩武艺博得满堂喝采。此次比赛竞赛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