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泛舟宋词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本文将人教版初、高中语文课本精讲的十三首宋词看作“微”,通过分析其选取目的与意义,整合初高中知识之间的衔接,进而了解整个宋词的发展历史,达到“知著”的目的。并能够切实帮助教师定位这十三首宋词的讲授角度和讲解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好初高中宋词教学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宋词 发展变化
  人教版初、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十三篇宋词分别出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手。其中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温庭筠的《望江楼·梳洗罢》、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还有八首被高中必修四的课本选用。他们选自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的各两首词。
  一、轮廓渐成
  纵观初中课本所选取的五首宋词,不难发现它们横跨北宋和南宋。词风或婉约或豪放,从五个点上撑起了宋词的轮廓。
  首篇选取的是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作品《望江樓·梳洗罢》,全词用倚楼望江的女子含情脉脉的眼神拉开了北宋婉约词派的序幕。因此,此词的讲解立足于词的相思内容、表达的闺怨情感以及作者在词史的地位即可。
  其次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文学史上对范词的评价是:“词风刚健清新,气势潇洒,为苏辛先导。”词人率先丰富拓展了儿女情长的艳词的内容和格调,在词中大胆表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以及爱国情怀,为苏辛豪放词风的发展开了先河。
  第三首选入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学史对苏轼的评价是:“格调雄浑,词境廓大,荡尽了北宋词坛仍然盛行的缠绵悱恻之调和萎靡无骨之风。开拓了新的词风。”
  第四首选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死后二十多年,靖康之变发生了,人们从太平酣梦中被惊醒,对民族的安危不得不用忧愤悲苦的心情来做出反应,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辛弃疾。
  最后一首是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更替,坎坷颇多。她视角独特,拥有女性敏感细腻的内心,她才华出众,诗和散文都很出色,还擅长书画,词更是宋词中独树一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纵观选入初三课本中的这五首词,不难发现,第一首和第五首分属婉约派的早晚期的代表作品,中间的二、三、四首也是按照从北宋到南宋的顺序,依次展示豪放派词的发展变化。由此,宋词的两大流派,五位代表人物共同构建了宋词的整体风貌,轮廓渐成。
  二、辉煌无限
  通过对初中宋词的选取目的与意义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的宋词选取就呈现出更细致、更深刻、更丰富、更感人的特点。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高中选用了他的两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高中必修四选择李清照的两首词。其一是其年轻分居时的作品《醉花阴》,其二写于丈夫去世不久的作品《声声慢》。初中所选李清照写的《武陵春》是其53岁时的作品,该作品离《声声慢》的创作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从这三首李词的写作时间,学生能够很完整的了解李清照长达70多个春秋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三个阶段因经历不同而导致词风的微妙变化。
  这样,学生由温词的开端到柳词的发展再到李清照的深入,渐渐具体、全面,深刻地了解了婉约派词风的发展变化。
  再看苏辛。高中课本选取了两首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两首词突出地表现了苏轼如“大江东去”的心胸,如“还酹江月”的超脱,他时而“谁怕”,时而“微冷”又时而“归去”,这些表现统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经沧桑者的处世心态:该放就放、该饮即饮、该乐自乐。这种心态是一种大气、洒脱、自信、乐观的“旷”的情怀。
  与苏轼不同的是,辛弃疾一生都没放下。没有放下北伐收复失地的愿望,没有放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初中选取的辛词是其48岁之时闲居失意时所作。高中选取的《水龙吟》是同时期作品。第二首是其66岁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已老,志未酬,山河仍在,满目苍凉。宋词也在进入南宋之后,不管是婉约还是豪放都注入了悲情的色调。
  三、见微知著
  如果说唐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那么宋词是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悠远绵长。总览宋词的发展变化,初中选取的五首词让学生对宋词的轮廓有了大致了解,高中选取的八首词是让这个轮廓更清晰、更丰富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代表人物、创作风格、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对这十三首宋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从而“知微见著”地感受整体宋词的轮廓和辉煌。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8.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六中学高中语文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且深入到各个领域中。近年来,美术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美术包括素描、色彩、软件课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给学习者带来遐想空间的同时,也为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创意通过时间的磨练逐渐形成,使美术学习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育 创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线条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线条在国画中的运用。在鉴赏与创作的过程当中,既要重视线条对于中国画的重要价值性,又要做到能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禁锢住自身的思维,从而在中国画千变万化的线条当中找到其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线条 中国画 变化  一、线条在国画中的重要性  国画中有泼墨、白描、写意等绘画手法,但都要用到线条。如果没有线条的支撑,整幅画就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东西,软趴趴的,给人
期刊
摘要:古人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技巧的使用,在写景、言情、状物、述志等的过程中,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观念运用在诗歌创作中。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鉴赏中把握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诗人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虚实、动静、点染、曲直四个方面,针对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技巧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鉴赏 艺术技巧  一、虚实——丰富诗歌内涵  虚实艺术技巧是诗歌鉴赏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学强调含蓄的美,虚实相生,余韵悠长。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景”或“图”为媒介,搭建美术与文学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对绘画和文学的配合解读,提升审美品读能力,在初中“润透”课程长时间的熏染中提升人文素养。本课题将美术课标和语文课标结合,开发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润透”课程,将美术的“景”和语文读本中的“景”分类而语,让学生学会从艺术角度寻景物、学构图、创画境;从语文角度品意象、析情感、谈感悟。
期刊
摘要:从某种角度去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与此同时,由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关系,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会被印上时代的印章。特别是来自各个时代的艺术精品,在对这些精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鉴赏者应当里立足其中的情感元素,如此方能深入、全面地对这些精品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  关键词:美术 情感元素 探究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鉴赏者积极对其中的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可以更好地对其思想内涵进行理解
期刊
摘要:国民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移到了生活的品质上,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传承,也认识到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而客家传统服饰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载体,承载了客家人节俭、朴素、勤劳又包容的性格特质。本文以客家传统服饰为主体,分析客家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结合意义,使其重新恢复生机。  关键词:客家服饰 传统 现代服饰 融合创新 发展 客家文化  一、前期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
期刊
摘要:Cajon(卡洪鼓)又叫做木箱鼓,声音跟爵士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乐器由废弃物改装,变成木制;木箱鼓中另有玄机,会安装小鼓的弦或是吉他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从而产生出和爵士鼓相似的声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卡洪鼓也在不断地改良升级,有些较为高级的木箱鼓在这鼓身当中还会加上其他的打击乐器,丰富音色。本文以卡洪鼓的特点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究了其作用和实施途径,希望为这种乐器走进中国、走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各相关文件相继颁发,对各院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綜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共艺术”这门课程作为中职院校课程体系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公共艺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公共艺术课 综合素质  一、教学现状  应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中职学校开
期刊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用笔墨塑造形象来表达绘画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国画是世界绘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中国画欣赏课,使广大青少年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 留白 欣赏  广大的青少年对于中国画学习,大多兴趣缺乏。
期刊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代表符号,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现代教师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提升自身的写字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必然要求。正所谓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道”和“业”就包括了书法教育,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字书写能力,才能更好地感悟书法文化,从而影响书法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