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指数的民间调查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关于幸福感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不少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优越了,却总是感受不到应有的快乐?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研究幸福课程的教育专家、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女士。
  
  “幸福”问卷
  
  王晓燕说,为了解当前人们的幸福观,她选取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做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她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如果幸福总数是100分,你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几分?”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获知对方的幸福观,但接下来的问题便很有趣了。“如果说你的幸福指数是80分,那么,没有得到的20分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答,迥然不同的幸福观跃然纸上。
  一个私企老板的幸福观:幸福就是自由度。“我的幸福指数是80分,那20分是钱不够多,不能去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天都要为如何养活公司的人而烦恼。在这一点上,或许我的幸福感还不如我的员工,虽然他每年挣3万元,而我每年可以赚30万元,但他们比我自由得多。”
  一个外地到杭州打工者的幸福观:幸福就是理想的实现。“我的幸福指数只有20分,那丢掉的80分,40分是事业,我一直想自己创业,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另外40分是家庭,父亲生病,与女朋友又有矛盾,很心烦。”
  一个知识型全职母亲的幸福观:幸福是一个过程,与不幸相伴。“幸福是一种过程,在战胜不幸中获得希望,这就是幸福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己的幸福。我的幸福指数只有50分,另外50分,我认为30分丢在无知,其实人许多的问题和困惑都可以从先人那儿找到答案,只是我们自己的迷茫无知才造成了忧愁和烦恼,另外20分在于不自信,不敢去尝试做一些事。”
  王晓燕说,在调查中直接问人们什么是幸福时,人们往往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而通过幸福指数缺失的分析,每个人的幸福观其实都是非常明确的: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她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她就“什么是幸福”的问题问过住校的10岁儿子,儿子回答说:“幸福就是睡大床”。她觉得很奇怪,就反问儿子:“那把大床让给你,爸爸妈妈睡小床怎么样?”儿子连忙答:“不,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在大床上才幸福。”原来,大床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而是儿子平时不住在家里,难得见到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便成了儿子最大的需求和愿望。
  王晓燕认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的幸福感其实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关,与每个人自身的追求有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几个层次: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第二层次为安全需要,第三层次为爱和尊重需要;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人们便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没钱的人把拥有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享受更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幸福追求,而那些有钱的人却感受不到有钱的幸福,因为这一需要得到满足了,便有了新的需要,自然对原来需求的东西不在乎了。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不同生存状态、不同追求境界的人具有不同的幸福感。
  
  物欲和幸福
  
  现在的社会,物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似乎越来越紧迫,这是否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呢?
  采访中,王晓燕特别提到一个例子:一证券公司的老板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想上班就上班,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该多好。”我说王晓燕回答道:“那不是很容易吗?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完全可以做到的呀。”他回答:“那怎么行,我起码也得赚够一千万元才可以呀。”
  这个案例令人想起另一个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据说年收入在3万元以内的人里,幸福指数的差别很大,3万元至10万元之间差别不大,再往上,又会呈现一定的差别。王晓燕说,从中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人都认为金钱或者说是物质对幸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人都拼命地赚钱,原来赚1万元的想赚3万元,赚了3万想赚10万,赚了10万又想赚100万、1000万。殊不知,其实人的生存幸福感对于物质的依赖是非常有限的,在年收入3万元以内的群体中,多一点钱和少一点钱,在当前很可能成为能否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差别;而到了3万元以上,可能只是吃得好坏、穿得贵廉之分而已了;超过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则涉及到非物质性的需要,比如去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尊重等等。
  “物质的满足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与幸福成正比。”王晓燕说,这与心理学上的“物质饱厌现象”相关。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单位发奖金,一开始或许人们期望得到1000元,可是1000元达到了,却并没有感到持久的快乐,反而想:要是能发2000元该多好呀,而真的涨到了2000元、3000元,甚至5000元、1万元,人们也还是不满足。因为物质是最容易使人感到“饱厌”的,一旦饱厌,便水涨船高,变为对物质的更高需求,永远难以满足。
  这个道理就像吸鸦片一样,王晓燕说,所以有人认为:物质主义是快乐的鸦片,是幸福的泥潭。要想让自己获得更健康、更幸福、更和谐的生活,就要从物欲的泥潭中走出来,人对于物质的真正需要,说到底就是一张床、一餐饭、一个安身的房子,只要生存的基本条件满足了,大可以去追求精神的快乐,这样能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那么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常提到的“知足常乐”?
  王晓燕说,这样看待也对,也不对。说“知足常乐”,并不是要人清心寡欲,而是指要减少那些超过自己能力和实际需要的欲望,欲望少小于能力,一个人就不能充分享受自身的价值,也未必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欲望大于能力,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会产生痛苦无奈。而就生存条件来说,各人也有不同的需求,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质追求,便会成为影响幸福感的贪欲。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知足常乐。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虽然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对于实践创造的需求是无限的,要将对物质的欲望转向更为积极、高尚的创造中去。所以,一些腰缠万贯的富豪虽然极尽奢华享受,但内心未必幸福;而一些过着清贫的物质生活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坚定目标幸福快乐地奋斗着,就是因为欲望所指的方向不同。
  
  幸福的真谛
  
  王晓燕认为,幸福其实是对因果关系的把握。幸福说到底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可能感觉很幸福,有的人却感觉很不幸,同样的事,有的人觉得很乐观,有的人却感到很悲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对生活、对事情的归因不一样。很多人把自己不幸福的原因归因于钱不够多、权不够大,所以他就拼命地去赚钱、争权,结果钱赚多了、官当大了,却未必能增强幸福感;有很多女性,总认为自己年纪大了,青春不再,便想方设法把精力花在改善自己的容貌上,结果许多还是不能得到应有的幸福感。这便是归因的错误。
  在善良的人眼里,别人也都是善良的,即使是遇到不平之事,也常常归因于自己的失误;若获得滴水之恩就会备感幸福,觉得应以涌泉相报;而在自私的人看来,别人也都是自私自利的,需时时防备才是,即使获取很多,也总是不知足,觉得一切都是自己该得的,这自然就难以感受到幸福。
  正因为人的幸福与个体自身的感悟有关,所以幸福的心灵便成了幸福感的源泉。王晓燕认为,幸福的真谛在于爱和自由,自由是对个体而言,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主体需求得到充分释放,让自己的价值能力得到充分展现,才有内在的真正的幸福感。而爱是对社会群体而言,人生活在社会中,时刻与人发生各种关系,只有感受到人之间的安全、尊重和关爱,才能“享受”幸福。而有了爱,就有了包容,有了感恩、有了珍惜;有了自由,就有了健康、有了独立、有了创造。
  王晓燕用幸福树的方式形象地阐释对幸福的理解:幸福以爱为种子,以物质条件为水分,以健康身心为阳光,以自由为杆,以珍惜为叶、以包容为花、以创造为果,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借助于实践活动才得以茁壮成长。总之,幸福是用心去爱、幸福是释放自己,幸福是珍惜现在,幸福是包容一切,幸福就是把每一分钟当作永远,把永远变为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一分钟。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批人其实不应该被我们忘记——他们没有收获金牌,只拿到的一枚银牌。他们同样付出了努力,只是因为与金牌失之交臂。金牌荣耀,银牌、铜牌同样荣耀!    1896年4月,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诞生了第一枚奥运会奖牌。在这次奥运会闭幕式上,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主持了授奖仪式,为冠军颁发了银牌,亚军和季军都颁发了铜牌,此时并没有金牌。直到1904年,在美国举行的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东道主首次给冠军
最近广东湛江徐闻县超市里的老干妈和牛栏山白酒突然成了热销货,它们被志愿者装进最大号塑料胶袋,沉甸甸的一袋又一袋送往华通酒店。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通过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途经海南的必经之地。1月25日开始,海口暂停湖北旅客上岛,大批过路的武汉人滞留在了这座南方小城里。进退两难,四处碰“壁”  陈明一家住在武汉光谷一带,与疫情源头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隔着一条长江。1月17日,陈明一家离开武汉
2月17日,贵州茅台在官方微信公眾号上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开资料显示,王莉,1972年10月出生,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而据茅台集团官网过往的消息,王莉是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
风正好加力,帆高好远行。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中国又将向着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小康进发,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远大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6次党代会,犹如6个遥相呼应的里程碑,引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如果說西瓜和冰淇淋是夏日最美好的回忆,那蚊子简直可以算作夏天的噩梦。短裙与防蚊总是难以兼得,万一被叮到脸或脚底更是有苦难言,防蚊水气味刺鼻,足以让人退避三舍。更严重的是,万恶的蚊子还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经由它们传播的疾病每年造成伤亡无数。如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实验室正在推进一项“除虫计划”,拥有一个没有蚊子的夏天可能梦想成真。耸人听“蚊”  每年夏天总少不了要和蚊子斗智斗勇,在
下沉市场与假货的故事,像是一则唤醒寓言,反映出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长足动力。  当前,中美经贸磋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从未接触过“假货”。  曾经,线上线下,假货泛滥,俨然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困扰。连马云都说,“消灭阿里容易,消灭假货难。”然而,在中国,最新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表明,假货似乎正日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是大家普遍认为“没有彩礼”的年代。实际上,当时男方要给女方买衣服等,也要到女方家送礼物。这已经是彩礼了,只是价值较低,尤其是与“陪嫁”相比。  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货币开始成为彩礼的支付形式。彩礼从数百到千元。嫁妆与彩礼开始趋于平衡。总体看来,彩礼所造成的负担仍不算太重。  90年代后期,彩礼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数额迅速攀升,彩礼数目开始明显超过嫁妆。而农村娶媳妇难也已
中国人口是4300万  中国人口只有4300万,是按照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力换算出来的。中国13亿人口消费力,只相当于美国4300万人口。  我们老喜欢使用经济总量GDP来自我陶醉,以为中国已经是个了不得的大国强国了,可是,使用人均消费力来衡量一下,立即就知道中国是个穷国,并且是个很穷的国家。  既然人均消费力远比GDP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状况以及老百姓的收入状况,我们为什么不使用人均
南都:你说20世纪的中国写作故乡批判盛行,人人向往“生活在别处”,而所谓故乡如今已抽象成为“乡愁”。你近年四方游历,对“故乡”一词可有新的体认?你觉得什么是诗人的乡愁?  于坚:乡愁,乃是人对开始、来自何处的记忆、追问,这种追问是慎终思远,是根本性的,乡愁是人的问题,人如果没有这种追问,没有乡愁,就与动物无异。  乡愁,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主题,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对故乡发生了巨大的怀疑,对汉语发生了巨
汶川大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遇难人数终于不再持续增长;数百万受灾人民的安置也基本没有了太大障碍;随着一座座简易安置房的建立,重建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学生们复课了,帐篷小学里的国旗重新升起了;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绵阳的市民们也开始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对于第一时间到过灾难现场的人来说,一个多月前的那个下午将成为一生最为痛苦的记忆——地震中,生与死的距离是那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