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课堂教学行为与师德修养之管见

来源 :阅读与鉴赏: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chin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亿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苏东坡的《琴诗》,用这首《琴诗》来理解师生关系最恰当不过了。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和学也一样。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这是《课堂教学行为与师德修养》中的一段话.
其他文献
语文在普高相比其他学科本就处“弱势”.学生不感兴趣.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外很少主动做作业.而在职高.由于学生缺乏进一步的升学压力,并且职高学生的素质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
据说,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三怕”:一怕周树人(鲁迅),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写作,本是件快乐的事情;现在,教师面对学生怕写作文的尴尬情况,该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写作快乐起来呢?  我觉得要给写作减负、松绑,尽量减少束缚,自由写作,增加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主动性,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如果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虽然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
“深入浅出”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条耳熟能详的教育原则。虽然大家都熟悉这个概念,许多教师却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理解文本的内涵,所以也往往不能抓住主旨,无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内容拓展,而只在文字层面进行说明,结果只能是“浅入浮出”。    一,“深入”之内涵    在我们的教学中,习惯性地把“深入”泛泛地理解为讲清内容中的难题,这是一种不全面
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学生盲目地重视形式。而忽视了一些本质的东西。学生为了使文章有文采,就盲目地堆砌华丽的词藻,大量引用名人名言。有的则开头采用排比句。中间写几个事
<正>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三百二十年前,他率师东渡,驱逐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而深受我国人民
期刊
文言文学习中见到重现的语言知识,要能联系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比较异同,分析其内在联系,以解决新问题。遇到疑难词句,要联系所掌握的知识,根据上下文意寻求隐含信息,推断出疑难词句的意思,以训练推断能力。具体说,可采取以下八种方式。    一、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    汉字本身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其功能还没有完全丧失。例如“君经造袁之所寓之法华寺”(《谭嗣同》)一句中“造”的意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为读者所关注。成功的出场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 80 例,围手术期对照组抗生素使用采用经验用药方法, 观察组采
目的 : 探讨 D2 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 2016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60 例为观察组,因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胸痛患者 60 例为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