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63076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曾经是最让我流连的,如今却行色匆匆,远一些的路,再也不会用双脚去丈量。脚与土地的亲近越来越少,渐渐地远离了少年时的那份心境。
  一个初夏的黄昏,雨后新晴,便漫步至城外,城市的喧嚣已被甩到身后,眼前弯弯的河水,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大地的厚重与温暖。许久不曾有这样的体会,每日里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平坦的硬度却硌疼着所有的梦想。哪里会像这个傍晚,风轻水静,脚步柔柔,心里满满的恬然与惬意。
  忽然想起童年,家在乡下,经常与伙伴们一起奔跑追逐在广阔的田野上,即使跌倒,也如大地拥我入怀。甚至有时就赤着脚,细细的草叶抚摸着脚掌,黑黑的泥土从趾间钻进钻出,小小的我们在天高地阔间,是那样的无忧而欢乐。那个时候,与我们一起步行的,还有牛马,还有羊群,它们的足音常常敲响着将暮的大地。在那些泥泞的路上,它們的足痕一直留存,就像青草一般,年年不绝。
  上初中时,学校在邻村,三里的土路,我们每天都结伴而行。想来那三里路,每天走好几次,却是回忆中最幸福的路途,虽然短,却长如一生的眷恋。有一次,帮老师家里干活,回来时天已经黑透,正是冬天,大雪不停地下,周围都是一片黯黯的白。我一个人走过两村间的旷野,只有脚踩在雪上的声音,然后是无边无际的寂静。心里也有着些微的恐惧,特别是路过那一片坟地时,几乎是一路小跑。直到看到村里的灯火,心才放松下来。多年以后回想那个情景,恐惧之情早已消散,有的只是美好和怀念。
  记忆中最艰难的一次步行,是和一群大孩子去江边。江离我们村有十几里,那时的我还不到十岁,大孩子们跑跑跳跳走得很快,我是紧跟慢赶,当爬上大坝时,早已累得不想起身。还没等休息过来,天已渐晚,然后又匆忙地踏上归程。回到家里,脱下母亲做的布鞋,脚上磨起了好几个水泡。现在想来,当时的那种疼痛,竟也成为一种幸福。
  后来上大学、工作,渐渐地远离了故乡,许多年中,虽然步行过太长远的路,却很少在我心里留下印痕。也许是心境使然,不管怎样的路,哪怕是酷似从前的乡村土路,走过时,心里也只是怀念,而再没有了最初的感动。即使偶尔回到故乡,走上那些曾经熟悉的路,也一样的是涌起沧桑感。我知道,有些步行过的路,走过了,它就消失在现实中,只会存在于回望里,再也不能让脚步与它们重逢。
  多想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黄昏,宠辱皆忘,心就像回归了童年的纯净,脚步那么轻盈,满怀愉悦地跨越数不尽的日夜,跨越太多的四季轮回,跨越生命中的凄风冷雨,而我的脚依然温暖,没有疲惫,没有厌倦,心里幸福得像要开出花儿来。
  喜欢那样的步行,喜欢那样的心境,所以,我要穿好鞋子,走上记忆中的那条路。
  选自《郑州日报》
其他文献
有一次,我出门在外乘坐火车时,突然发现经过一位朋友所在的城市,于是,我随手发过去一条微信:“我今早路过你的城市。”不料,本来和我聊天有问必答的他,突然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收到他的回复:“我在外地出差呢,下次我一定热情款待。”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个故事:两个人生活在一南一北两个城市,机缘巧合成了Q Q好友,聊得非常投机,彼此称兄道弟。一次,弟弟到哥哥的城市去出差,他满心以为,哥哥一定会隆重地招待
T恤衫是从外国传进来的。遮着胳膊、遮着前胸后背,分两部分,一横一竖,像个英文字母“T”。“恤”,就是“shirt”,是衫子洋名的译音。大概这又是按广东人的发音,他们口中的“恤”,类似中国北方人和英国人的“失”。“T”和“恤”,就组成了“T恤”之衫。中国话有“体恤”一词,“T恤”这个译法,比不了“佳能”、“可口可乐”那样的音义结合,不过也是很努力了——小衫儿一件,紧挨着身子,薄薄一层,熨帖随和,跟“
当乡愁涌起,乡愁的那头总是故乡。  十六岁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满怀可以吃上公家饭的梦想,背上娘给我缝的单衣棉衣单布鞋棉布鞋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故乡,从那一刻,乡愁布满了我的心头。  当我在学生食堂用发到手的饭票买来三个白面馍馍的时候,吃第一个可谓是狼吞虎咽,吃第二个时,我只咬了一口,却难以下咽了,我在想,此时我的爹娘我的哥姐在吃什么呢。是在喝糊豆吃煎饼吧
走在大街上,阳光依旧灿烂,朗照身上,觉得有一股温润的热,慢慢沁入心田,尤其是晒在后背,更感觉像是岁月在抚慰即将进入迟暮的我。  秋天,是春夏奏鸣曲中交汇出的最华美乐章,也是匆匆人生步道上的一个优雅停留。蓦然回首,爱恨情仇都付笑谈中,向前探望,终究要一个人独自慢慢走到黑,那就且行且慢些吧。  这个季节,无论是匆忙赶路还是闲庭信步,或清雅或浓烈的桂花香味就会扑鼻而来,执拗地要给已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
这一次在美国逗留了十多天,除了早餐在宾馆吃的面包、起司、奶油、香肠等传统的西餐,一般很少进美国餐馆。我的口味很宽,不像有些中国旅行者那样挑食,他们宁可吃榨菜就方便面而拒绝西餐。我每到一地,总会找机会尝尝当地美食。我知道美国的牛排很好,但很贵,一般是回避的。有一次在超市偶遇美国炸鸡(不是中国流行的肯德基),现炸,金黄金黄的、大块大块的,香气四溢,非常诱人,而且便宜,快意地饱吃了一顿。记得还有一次,是
祖父是个石匠,他和邻居孙爷爷一起结伴采石。祖母说他是抡大锤的,除了力气没别的智慧。但我知道他还有一样智慧———逮蚂蚱。  秋天的蚂蚱最肥最好吃,每到秋季是我打牙祭的时候,我总盼着祖父收工回家,因为他回家手里必然攥着一串蚂蚱,用狗尾巴草串得整整齐齐。祖母接过蚂蚱,用开水一烫,摘了翅膀,撒盐腌制一天,待第二天放油锅里一炸,还没吃呢就已经闻到香味儿了。  有时来不及等腌制好,便让祖母用筷子夹着一只蚂蚱放
把祭火神的事情说一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冻梨呀,两个蒙古人拿着扁扁的大酒壶和小酒壶喝酒呀,都是小事。腊月二十三是祭火神的日子,要把最好的胸叉肉煮出来献给火神。  先点火,别忘了用洁净的东西引火,比如说,用洁白的没有污痕的桦树皮引火。桦树皮点燃了,大火苗分成几个黄豆大的小火苗跳着燃烧,噼啪作响。点火前检查一下,柴火也要干凈。火大了,再引燃晒干的牛粪,牛粪是干净的,不能混入狼粪、狗粪和羊粪,火神不喜
家里又添了两个“熊孩子”。前面那俩熊孩子已经长大,一个去外面上大学,一个月回家一次;另一个个头渐高,抱也抱不动了。新的“熊孩子”是两只猫,一个名字叫辛巴,长得像狮子,但很快有了外号,因为爱吃,所以又名小胖子;一个名字叫花卷,这是个女生的名字,它的外号叫围脖,平时调皮捣乱,一旦放到肩膀上就老老实实,像条暖和的围脖。辛巴和花卷是兄妹,去朋友家领养的时候,看中了这两只。为什么要養两只而不是一只呢?是担心
即便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大城市里,即便我们原本不是强壮刚健的人,也不妨设法成为城市里的徒步家。  曾经,我是那么渴望高山大海。然而,当我到达海边,我停住了。只要久久凝视那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从我心底深处油然升起的,都是恐惧:大海的绝对空旷,令我倍感虚无;眼看着清澈的水却不能够喝,令我备感绝望;海洋深处神出鬼没尖牙利齿的鲨鱼、地壳总在酝酿的海啸、台风和地震,都让我陡生畏惧。我一定要热爱大海吗?不!我
黄莺与鶗鴂在玛瑙山下报春,它们的鸟语中有润物的雨丝,盈盈的绿意,还有芬芳的花香。一如瑶湾蜿蜒的青石板小路,抑或山腰像腰带缠绕的雾霭,通往春天山水田园的深处。那瑶河之中荡漾的碧波,沿河次第绽放的樱花桃花,以及田野上奔跑的油菜花烈焰,开始了瑶湾春天的叙事。瑶湾的瑶河,在考水村槃水河的上游。而三望源呢,是瑶河的发源地。随着山涧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徒步三望源,盈耳的是鸟语与涧水的合唱,还有满眼都是生发的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