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CEO,奢侈的团队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过去工作过的企业,到现在投资的创业公司,常常听到老大们不厌其烦地强调提升效率降本增效,同时却又看到企业内部大量的浪费、低效以及疏漏的成本管理,反差强烈。作为砥砺会“运营优化”主题的系列讨论,就来说说这突兀的反差。
  案例一:不该租的大巴
  砥砺会的规矩是轮流做东,东道主负责参会同学到企业访谈的接送。前不久,在苏州的一家企业开砥砺会,十几个同学,东道主租赁了一辆酒店大巴,全程负责外出餐饮和到企业访谈。其实有很多同学是自己开车前来的,如果再租一辆专车就可以解决交通问题,而租赁大巴让费用上升了几乎十倍。该企业一直倡导勤俭朴实,创始人作风也很实干低调,但这个细节让同学们感觉很奢侈、浪费。这个老大也愕然,一脸无辜地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租了大巴。同学们纷纷砥砺,企业运营效率是抓细节抓出来的,这么简单确定的事情,都如此粗放浪费,企业内部是如何关注运营效率的也可见一斑。
  案例二:“薄养”豪华团队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家初创投资公司。公司的CEO整合了知名投资集团合作资源,希望快速发展,尽快投出一些好的项目,因此对员工要求极高,到处挖人,组建了一个颇为豪华的团队。
  初创公司强调降本增效原本很合理,但这位CEO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亲自控制许多细节,甚至投资项目调研的打车费用都要每一次注明原因、目的地,每周在例会上晒出大家的费用,弄得合伙人连差旅费都基本自掏腰包,请客户吃饭也从不在公司报销。一年之后,一半以上的人员以及所有合伙人离开,在业界几乎上了黑名单,再找优秀的人不易了。
  创业公司控制成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僵化。以这家公司为例,组建豪华团队是为了好的绩效,在公司成本中三分之二构成是薪酬,而这么多牛人加盟后,让他们能充分创造价值才是最大的成本节约,CEO要做的是关注他们能力的落地和价值发挥,而不是紧抓差旅、接待费用的标准和用繁琐的审批报销流程影响团队的感受以及对企业的信任,这样造成的工作氛围和文化,反而与期待精英团队做出出色业绩的初衷相背离。正所谓“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案例三:节约的老大,奢侈的企业
  这是我熟悉的一家创业企业,创始人在行业内也算知名,至今坐高铁都是二等座,出差一律住快捷酒店,机票也再三比较、挑折扣的买。印象深刻的一次境外出差,他回来飞到上海再转机,因为机票更便宜。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老大,过去一年才开始评估人员绩效和冗余,减员20%。促使他下决心减员增效的是居高不下的经营费用和不甚理想的经营利润。
  比起同行,企业运营费用每年高20%以上,这是很恐怖的数据!这个企业的老大很节俭,企业却很“奢侈”!天天说成本控制的老大,若是不能系统化地落地思考这个问题、痛定思痛地反思,会发现自己的节俭不会带来企业对成本的优化,个人风格也无法与企业运营的风格相一致,这也是另一种“言行不一”。
  教练观点
  首先,成本控制不力的危害不仅仅是企业效益下降。出现大比例冗员,企业运营效率和组织文化一定会出大问题。毋庸置疑,冗员正在吃掉公司大部分利润。另外,企业一旦冗员,一定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是非多、闲话多。正事儿不多闲事就多,这是人性。这样的组织不可能高效,更不可能积极担责。互相推诿、跨部门协作问题频出是冗员的直接结果。同时,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才就不愿意待在组织里无效地耗费,就会离开。
  其次,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并全面贯穿到企业运营中。虽然多数企业老大很节俭,出差坐红眼航班,住快捷酒店,搭地铁,但不代表企业就拥有关注运营效率、节俭高效的文化。只有当创始人把对运营效率、节俭高效的关注变成动作行为,并且有制度流程,贯穿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才能形成习惯、成为文化。
  再次,高效的成本控制需要系统思考,以企业最终产出和效率为标准。如果一家公司一味控制费用,说严重点,那等于自杀,因为费用从某一方面讲是一种投资,比如,一个新产品上市时的市场推广费用不足,那很可能导致该产品刚上市就面临不被市场认可甚至夭折的命运,因此,控制费用是必要的,但前提是有系統化的思考,要考虑收入的增长,要考虑到战略性投入(如研发),而后才谈到如何节省开支,即先花钱(不花钱就没有产出),后省钱(同样的产出怎样才能少花钱)。把有限的资源放到最关键的地方是高效运营的核心,而不是一味省钱。
  最后,颠覆性成本控制需要重构思考。案例三的创始人在尝试裁员的过程中发现这事挺困难,跟中层干部的谈话也很颠覆:
  “你觉得公司有没有冗员?”
  “公司真的有好多冗员,效率很低,一定要减员清淤。”
  “那你们部门情况怎么样呢?”
  “我部门没有冗员,人真的不够,还得申请增加人员啊!”
  每个部门都这么回答。这是典型的人性,减员增效,如果老大自己没有对业务的全盘把握,没有引入重构思考,就永远不可能有结果。
  老大们可以换一个思考角度,经常问问自己:如果你现在重建这个公司,完成现有的业务内容,你到底要建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什么样的制度流程?需要多少人?也许你会发现,答案会吓醒你自己。
  运营优化、效率提升,无论省钱还是省人,创始人必须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你想做这件事,不需要理由;不想做这件事,就会有100个理由,靠谁驱动都没用,靠市场来倒逼你就很被动。
其他文献
2017年接近尾声时,一度因黄太吉煎饼成为创业界网红的赫畅又折腾出一个新产品:一款名叫“斗店”的App。该App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提供海外特色餐饮门店的扫店视频,二是邀请装修设计、品牌设计等方面的供应商入驻。用户付费即可收看定期更新的店铺视频,获得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一路走来似乎胜少败多的赫畅这次能不能做成暂且不论,他捕捉到的趋势在大概率上是真的:设计正在成为桃园眷村等一众网红店的新价值来源,新
期刊
几乎每位CEO、企业家或文化界名人都会声称自己有一套可以让你飞黄腾达的智慧。我并不觉得这种“专家意见”是一种多么有效的经验传播方式。所有这些忠告并不是信息传递,而是一种信息轰炸,会让你无所适从。今天获得一个观点,明天又看到另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该怎么办?  所以,与其告诉你如何采纳建议,还不如分享一下我的信息过滤方法。  首先,当有人给我建议时,我第一要做的事是看看他是否曾经这么干过。有许多告诉
期刊
主题:影响力投资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中欧“高朋满座”论坛  时间:2018年8月23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  演讲人:马蔚华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  今天的公益组织需要变革。举个例子,十年前两个人同样从名校毕业,一个到华尔街,一个去做公益,前者十年后成了亿万富翁,后者十年后可能还没有房子住。公益要想持续,必须保证从业者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我想公益金融能解决这个问
期刊
与脚下一地鸡毛的朋友王石相类,汪建同样既吸睛,风评也相当两极。一部分人认为汪建创办的华大基因正站在人类科技前沿,引领着未来的生物科技时代。他们信任汪建口中生命时代种种殊胜的不可思议,同时也对基因科技僭越上苍、可能颠覆人类伦理、导致人道危机心怀疑虑。正如特洛伊的民众只希望接受壮丽的木马,却不幸接纳了全副武装的屠城者。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华大基因并没有多么“高科技”,不过是一个堆砌机器、扩张算力的基
期刊
新浪微博的生命力有多旺盛?看看几年之前相继倒下的“微博”类其他产品就知道了:饭否、叽歪、嘀咕、Follow5……作为当年互联网巨头中最早重视微博产品并专门成立独立事业部的企业,新浪的先发优势成就了微博。即便后来其他三家门户网站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新浪微博的优势地位也未被撼动,直到遭遇内忧外患——外部,既包含政策层面的巨大影响,也包括来自微信这个替代品的威胁;内部,管理层面和产品层面问题多多。  在互
期刊
近来商界甚为纷乱。无论是中美贸易战的剑拔弩张,还是商界绯闻的杯弓蛇影,都让吃瓜群众目不暇接。至于无效疫苗可能就打在自己孩子身上这样的切肤之忧,花季少女坐顺风车被奸杀的唇亡齿寒,鸿茅药酒抓人放人再抓人的反转……都让人感受到不小的戾气。  乱象背后是精神准绳的缺失。企业末路狂奔之下,无暇回头去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海德格尔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那句 “人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也曾耳熟能详,
期刊
产业和人才的三个阶段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高新区成立以来在产业规划和人才引进方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如何?  王磊:我先说一下产业和人才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产业为主,以产业来带动和集聚人才;第二个阶段,产业和人才相互交融,一方面产业仍然带动人才的聚集,但人才的聚集也推动了产业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真正通过人才的创新创业去引领产
期刊
今年4月的中兴事件,引发了一场全体国民关于“自主创新”话题的大讨论。国民开始认识到,一切没有底层核心的繁荣,都是虚假繁荣。实际上,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几乎都有类似的“伤痛”。未来的中国,基层硬技术的创新,远比商业模式的创新、追逐风口赚热钱来的更为迫切。  也许是因为中兴事件的持续发酵,激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家的“造芯”激情。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格力的董明珠,今年的8月14日,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
期刊
雅各布斯“城市-经济”三部曲  作者: [加]简·雅各布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8年6月  金句:  国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单位,然而我们却自以为聪明地假定它们是,并且基于这个愚蠢的前提来编写统计数字。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关于模仿自然的问题。不如说,经济发展是一个和自然的其他部分使用相同的普世法则的问题。出路不在于换一种方式发展,另一种方式并不存在。  在人类历史上,大
期刊
“追寻过程中的每一个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恒的邂逅。”男孩对他的心说。  ——[巴西]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张江园区,乍一看一栋灰白色的建筑不算起眼。但当我们走进它,才发现这也是一家“隐形冠军”。近20年的发展,它早已是中国领先的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但更为人称道的是,这艘快艇的船长是一位有勇气去尝试的变革者,带领着公司组织从游戏化变革进而到生物化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