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网上突然兴起一种妆容——“家暴妆”。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美妆博主们“秀”出了各色各样的“家暴妆”,并以为“很美”“很可爱”。“家暴妆”,其实是利用化妆技术,将自己化得鼻青脸肿、满脸伤痕,如同遭受家暴。
正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家暴践踏的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家暴说不,对家暴零容忍,是这个法治社会的文明底线。而谁能想到,“家暴妆”却不经意间“火”了起来,在国内成了潮流,这不免让人难以接受。
脸上有伤,头发凌乱,神情不屑,眼神要拽,成为了另一种“酷”和“美”……“家暴妆”成了时尚、个性的代名词,对于这一奇怪现象,不少人都感到诧异,不少人为此愤怒,认为这是在美化伤害、消费痛苦。这样的担忧没错。
将“家暴妆”当成一种时尚与美,是一种病态的时尚,折射了一种扭曲的审美观,也暴露了一些人对家暴危害性的认识不够。而“家暴妆”受到一些女性的热捧,更像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变种”,透露出对暴虐屈服的弱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家暴妆”的流行,可能也折射了一些女性对家暴的担心与恐惧,通过“家暴妆”来进行自嘲及对家暴進行反讽,通过“家暴妆”来消解内心对家暴的恐惧。“家暴妆”的流行,恰恰可以看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家暴的危害性,家暴在这个社会仍较为常见。不可否认,“家暴妆”确实是不可回避的这个时代的现实“妆容”,是现实存在。
但是,化“家暴妆”,是以戏谑的态度对待家暴,很可能会消解家暴话题的严肃性。“家暴妆”的流行让人看到了家暴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魅影。对于“家暴妆”,自然要态度鲜明,不能让家暴这一恶劣严肃的社会现象被拿来娱乐与消费。
对于“家暴妆”的流行,不能止于声讨,也不能止于道德谴责,更应借此契机,对家暴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加强普法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性与违法性,让反对家暴能够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摘自红网 本文作者:戴先任)
正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家暴践踏的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家暴说不,对家暴零容忍,是这个法治社会的文明底线。而谁能想到,“家暴妆”却不经意间“火”了起来,在国内成了潮流,这不免让人难以接受。
脸上有伤,头发凌乱,神情不屑,眼神要拽,成为了另一种“酷”和“美”……“家暴妆”成了时尚、个性的代名词,对于这一奇怪现象,不少人都感到诧异,不少人为此愤怒,认为这是在美化伤害、消费痛苦。这样的担忧没错。
将“家暴妆”当成一种时尚与美,是一种病态的时尚,折射了一种扭曲的审美观,也暴露了一些人对家暴危害性的认识不够。而“家暴妆”受到一些女性的热捧,更像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变种”,透露出对暴虐屈服的弱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家暴妆”的流行,可能也折射了一些女性对家暴的担心与恐惧,通过“家暴妆”来进行自嘲及对家暴進行反讽,通过“家暴妆”来消解内心对家暴的恐惧。“家暴妆”的流行,恰恰可以看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家暴的危害性,家暴在这个社会仍较为常见。不可否认,“家暴妆”确实是不可回避的这个时代的现实“妆容”,是现实存在。
但是,化“家暴妆”,是以戏谑的态度对待家暴,很可能会消解家暴话题的严肃性。“家暴妆”的流行让人看到了家暴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魅影。对于“家暴妆”,自然要态度鲜明,不能让家暴这一恶劣严肃的社会现象被拿来娱乐与消费。
对于“家暴妆”的流行,不能止于声讨,也不能止于道德谴责,更应借此契机,对家暴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加强普法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性与违法性,让反对家暴能够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摘自红网 本文作者: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