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之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由愿学历史、好学历史到最终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新课的关键。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一旦产生很强的求知欲,自然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诗词导入、故事导入、成语导入、歌曲导入、图片导入、媒体视频导入等多种方式。无论采取何种导入方式,教师都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好切入点。
  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出示1931年后,日本“拓务省”派遣众多的开拓团踏上中国国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图片,导入新课并设置疑问:“1931年后,日本为什么在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新课。
  当然,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要依据教材、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而定。只要是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二、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一旦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悟, 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样是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背景,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出示九一八事变示意图并提问:“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并得出结论——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其最终目的是侵占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对事件估计不足,未认真做好抵抗准备,仓促应对,结果日军迅速占领沈阳,张学良被迫将大部分东北军撤入关内。”
  我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蒋介石在事变之时正在干什么?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回答:蒋介石正在进行对红军的围剿,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我紧接着又提出第四个问题:“蒋介石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他打算怎样解决东北问题?”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很难马上回答,迫使他们进一步求解。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既激发了其兴趣,又使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好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迫使张骞投降,拘留了他十几年,而张骞始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当得知张骞历经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再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如果能对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进行生动描述,就会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加深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并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此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以频繁的交流,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兴趣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如能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可以说,多媒体让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变得不再是教师对枯燥理论的呆板讲授。如此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探索历史的热情,开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之门。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写人性化、个性化的评语,这种探索对我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去年寒假之前,我用了将近两周时间,给全班每位同学精心准备了一份评语。  比如王玲同学是我们班板报小组的成员,兼任班上的专业课课代表,平时在班上工作积极,学习努力,并且成绩优异。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对于自己的工作,你总是尽职尽责;在我们班屡屡获奖的板报里,倾注着你的心血。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显示了你的努力、
笔者采用丝瓜汁为主料,芦荟汁、莲子浆为配料,添加白糖、柠檬酸、稳定剂等研制成一种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功能性果茶饮料.
我国目前的道路设计一般都是以设计速度作为主要的控制依据来确定各线形指标的大小,然而仅仅把设计速度当作控制依据是以车为本的,无法保证速度的均衡性与连续性.以运行速度
目前,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贮藏主要采用普通低温贮藏方式,机械冷库的容量一般在30~50t,果实采收入库预冷后再装袋加放保鲜剂,一般可贮藏到春节前后,但软果、烂果率较高.
为解决煤矿设备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借助计算机操作以及物联网系统中的信息保真问题,提出了主动机制的煤矿物联网感知层系统架构,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感知的煤矿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
音乐欣赏课是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课型,随着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如何上出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鉴于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及注意力难集中等特征,结合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去体会作品。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
语文课堂是学生人文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多方面、多途径大力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填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不足.还能使学生面对现代社会
作者简介:  林高明,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 2008年出版了个人专著《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管理》等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    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不在于外部的花样繁多,而在于精神感受的生成与丰富,学习体验的生成与丰富,内心生活的生成与丰富。从深层意蕴上去思考,我们常见的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