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简介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119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瑜先生主编的“近代日本人禹域踏查书系”中的一种。全书由论著和资料汇编两部分组成。
  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锁国体制”被打破,在考察欧美以求师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状况,遂有 19世纪 60年代4次遣使上海之举。其中1862年幕府第一次派遣使团乘“千岁丸”访问上海,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的社情、民俗、典章制度、商情、日中贸易、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形势、英法等西方列强入侵及清政府与民间的反应作了具体考察,并留下内容丰富的见闻录,从外国观察者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记录了中国正在经历的“千年未有之变局”,构成了一幅晚清上海社会诸侧面的生动画卷,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在占有乘“千岁丸”的幕府成员及随行者的见闻录的基础上,参较中国晚清、日本幕府大量背景资料,深入研究了1862年上海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情形,并以此为切入点,从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时空交叉点,揭示近代中国的真实状貌,并具体考察幕末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化。
  本书史料详实,论证严谨,文字出色,在方法上有新意,学术价值很高。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作者演运了陈寅恪先生概括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的三条做法之两条——“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在方法上有新意。
  第二,作者所用基本史料以往未被中国学术界所注意(以往中日学术界侧重于幕末以降日本人对欧美“开国”的研究,忽略同期日本对中国的考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第三,作者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变化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提供了探索中日关系的富于特色的角度,对初露端倪的日本近代军国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曾长期如饥似渴地向中国学习,从中国引入多方面文明成果。19世纪以前,日本人对中国及中国文化深怀“敬畏”之心。“锁国体制”被打破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对古中国的“敬畏”到对现中国的蔑视,直至发动侵略战争,成为侵华最为凶恶的国家,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幕末使团的造访上海,是日本“锁国”两个多世纪后第一批日本人踏上中国土地,其所见、所闻、所思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有很大影响,书中对此有精辟的分析。日本民族精神中埋伏着藐视外国、自我膨胀的倾向,一旦发现邻邦虚弱,这种基因便会滋长,数十年之后日本一再侵华,决非偶然。
  《“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 冯天瑜著 商务印书
  馆 2001.10 定价:24.00元
其他文献
哲学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陈占安,孙蚌珠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 大32开 7-301-08827-2 28.00元   本书讲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黄楠森,王东主编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5.3 32开 7-5316-4341-3 35.00元    本书按照一系列的创新的思想展
期刊
到目前为止,在从抒情诗的角度观照乡村的所有的中国当代作品之中,还没有哪一部作品像海男的这部散文集那样富有纯粹无瑕的诗性。《乡村传—— 一个国家的乡村史》一书把乡村的“恶”和痛苦悬置一边,专门从人性中对乡村的田园生活景象的渴望与怀念出发,去打捞并描绘一个个埋藏在人们心底、让人隐隐作痛的乡村语境。毫无疑问,这种对人的心灵有着抚慰和滋养作用的语境只能是诗性的,因为在我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中,乡村的诗性和诗
期刊
著名学者、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的力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经过增订修整,易名《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近日由中华书局郑重推出。  说这部著作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并非虚言,因为它早在70年代中期就已成形,改写后于1979年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10年后再次修订,于1991年由团结出版社重排出版,多次印行,至今其发行总量超过70万册,远销港台和海外,被美国普林斯顿和威斯康星等许多著名大学列为汉
期刊
富尔头像纪念牌    ——1963年10月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赠周恩来  这块纪念牌是1963年10月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来华与中国政府商谈中法建交事宜时赠给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礼品。  富尔曾于1952年l~2月和 1955年2月~1956年1月两度出任法国政府总理。在任期间采取对华友好态度,表示法国应该承认新中国,在中法没有建交的情况下,两国可先建立经济关系,同时应有事务上的往来,以后随着局
期刊
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历来被看做是泾渭分明的不同文本,然而,在已进入到了“后现代”的今天,这一界限还能依旧分明吗?怎样才算是具有多元的文化素养?对此,本书作者对精英/大众文化话语以及有关的传统的文化制度话语做出具有法国学术色彩的深层的剖析。  米歇尔·德·塞尔托是一位研究16~18世纪欧洲近代早期历史的著名学者。而在此书中他主要探讨的是文化体制问题。全书内容涉及的都是社会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话语。可
期刊
这是一本详尽记录一位历史英雄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生动抒写一个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著作。  有关西安事变的作品已经屡见于市,有关事变后张学良境况的片段信息也偶有所见,但是如此全方位、大容量、生动细腻表现记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遇的作品、尤其是文学创作,却极为鲜见。《百年少帅——张学良的漂泊人生》可以说是填补这一空白的作品。本书作者在广泛研究与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细腻真实地描绘了张学良这位声威赫赫的
期刊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地球村已经出现了,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然要面对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必须成为一个国际主义者,具有开展国际经营的意识和理念。不仅要在国内开展经营活动,占领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且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活动,占领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那么,企业要占领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开展两种经营活动
期刊
读者见到这一期"书业观察",已是三月春暖花开时。过去两个月,惟一标志新年书业新气象的当推2002北京图书订货会。在搭起这个交易和品牌展示的平台前后,书业并未出现大起大落之势。倒是出现于订货会期间和之后的一些大小亮点,令人耳目一新,不禁感叹书香常留人间之可贵。这亮点,既有闪光点,也有缺憾处。不妨通过本文之罗列,一窥中国书业新年伊始的动静。    大亮点    去年12月,4个热点,交织成亮光,故称之
期刊
近年来,世界各国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真正值得一读的却少之又少。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版权的《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则堪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惊世之作,确实值得认真一读。本书为“终结者丛书”之一,由兰开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斯科特·拉什和约翰·厄里合著,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征庚圣、袁志田等翻译。  作者在《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中,肯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期刊
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大同主编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一书,以它35万言之恢宏,着力对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治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作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九五”重点项目的专题研究,专著是对前已出版的研究70年代之前的《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的补充。这样,两个历史阶段的研究著作接续出版,年代上做到了紧密衔接,成为有机联姻的“姊妹篇”。这无论从资料的挖掘整理运用上,还是从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