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食”论“道”趣无穷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题A: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你就此自拟题目,写了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选题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与指导】
  与往年相比,南京市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出现了明显变化,那就是由过去的一道题目变为了两道题目,在保留命题作文题的同时,新增了一道情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场景进行写作。这种“二选一”的考查方式,扩大了考生选择空间,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已渐成一种趋势。预计2021年,南京市仍会采用此种命题形式,“主打”命题作文题,增加一道或情境作文题,或话题作文题,或材料作文题,以满足不同考生的兴趣喜好。
  回到南京市今年的作文题,初看这两道题目似乎没有关联。不过,如果你能联系南京市今年的整张语文试题,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其实是有关联的。2020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别具一格,全卷以美食文化为主线来设计各类题目,无论是考查基础知识的语段,还是综合实践题;无论是古诗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都散发着浓浓的“美食味儿”。第一道作文题“食趣”显然与美食主题相切合;而第二道作文题中的“巧克力”同样也是一种美食,两题都统一到了“美食”的大旗之下,旨在引导考生品食“趣”,论守纪之“道”,管理之“道”,待人之“道”,从中不难看出命题者的匠心独运。
  那么,如何来写这种“二选一”的中考作文呢?
  第一步:粗略读题,对比选择。考场之上分秒必争,面对“二选一”或者“三选一”的作文题,如果逐题细读,深入审题,最后再选择其中一道进行写作,势必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科学的做法是,快速扫描,粗略读题,了解主要意思,在对比中迅速做出选择。等确定了写哪道题目后,再去认真审题。比如今年南京卷的两道题目,第一道题题面简洁,指向明显,宜写成记叙文。“吃不吃巧克力”这一情境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宜写成议论文。考生结合自己平常写作时的文体爱好以及素材积累情况,稍一比较,很快就能知道哪一题更适合自己。
  第二步:深入审读,打开思路。确定了写哪一道题目后,接下来要对题目认真进行研读,确保把题目读懂、读透,在解读题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素材积累,以求打开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足够的铺垫。
  先看《食趣》这一题目,“食”既可以视为动词“吃”,也可以视为名词“食物”“食材”等;“趣”既可以理解为“兴味”“意趣”,也可以理解为在“食”上的一种“喜好”“趣向”。稍加整合,不难发现,此题的切入角度比较多,既可以写吃的乐趣,也可以写制作食物过程中的欢乐;既可以写获取食材時的独特感受,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在“食”方面的趣味、爱好等。总之,只要扣住“食”,写出与“食”相关的“趣”即可。
  再来看第二道题目,主要情节是在面对老师递过来的巧克力时,一学生担心班级被扣分,严守校规,礼貌拒绝;另一学生则以肚子饿为由,接受了巧克力。根据这一情境,既可以围绕个人的自律品质展开议论,也可以讨论如何待人处事等,只要议论的内容在情境范围之内均可。当然,此题还可以围绕“联想”,讲述生活中与此相关的故事,表现特定的主题。
  第三步:立意求新,让人心动。意高文自胜。考场作文立意,在求稳的同时,应力求新颖脱俗,让人刮目相看。写这两道题目也一样。第一道题立意时应在“趣”上多下功夫。一般考生写这篇文章,都会围绕“快乐”“亲情”“友谊”“团结”“关爱”等进行立意,比如品尝美味,赞不绝口;全家聚餐,其乐融融;师生野炊,互帮互爱;寻找食材,同心协力等。但如果你能从研究和传承美食文化的角度进行立意,或从创新烹饪方法的角度进行立意,无疑会令人耳目一新。
  写第二道题目时,相信许多考生都会从赞扬或批评的角度进行立意,呼吁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自律意识。如果你能更进一层,去探讨校园内一律禁止吃零食这一规定是否人性化,探讨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探讨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就会让阅读者怦然心动。
  第四步:精心选材,成竹于胸。写《食趣》这一题目,记叙“吃之趣”“做菜之趣”“寻找食材之趣”,反映亲情、友爱、成功、失败这类主题,选材时,要注意情节的生动、人物的鲜明、情感的真挚动人。比如你选的材料是:跟着家人学做某一菜肴,反复尝试,终于在多次失败后获得成功,整个过程充满曲折。这样的素材写起来情节就能一波三折,主题就会更加突出。反之,表达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而第二道题目,由于是要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势必要引用一些事例。在选取素材时,一定要紧扣主旨,力求经典、生动、简洁。比如写“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这一题目,就可选取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自律故事,这样既能增加论说力,又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素材的搭配,比如既要有正面素材,又要有反面素材;既要有人物故事,又要有人物言论。
  无论写哪一道题目,素材选好后,都要认真谋篇布局,想好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如何叙事、如何写人、如何过渡;思考如何亮明观点,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等,力求成竹于胸。一旦有了雏形,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就诞生了。
  【满分作文1】
  食  趣   南京一考生
  俗话说:“吃鱼没有取鱼乐。”其实何止是食鱼,许多美味佳肴,如果你能参与到食材的准备以及食物的制作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趣味。
  比如青团,是江南人爱吃的一种传统美食,这种清明节前上市的糕点,一个个圆圆的,晶莹碧绿,泛出亮光。轻轻吸一下,清香直入鼻中;小心咬上一口,糯韧绵软,甜而不腻。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尝上一个,就会一辈子忘不了它奇特的滋味。
  不过,如果你学做一回青团,就会感觉到,动手比动嘴可要有趣多了。
  制作青团,首先要采集艾草。挎竹篮,握剪刀,出得门来,春风扑面,莺歌燕舞,禁不住哼起小调,来到河畔路边,专寻那新鲜的艾叶,连叶带头用剪刀轻轻一剪,丢入篮中。一枝、两枝……渐渐地,满手艾香,阵阵入鼻。那份惬意,难与人说。
  艾草采回后,洗净,用开水一烫,放进一口小圆缸或一只木桶中,再用木棍捣击,直至出汁。那汁青青的,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涩味儿。接着,把汁缓缓倒入装有糯米粉的面盆里,不停揉搓,艾汁悄然游走,不一会儿,整个面粉团就变绿了。望着眼前这一大块油绿如玉的面团,你的眼睛怎能不发出惊喜的目光?
  而当整块绿色的面粉团被揉成长条形,切块,包豆沙,做成一个个的青团胚儿,装入蒸笼时,你的心中又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很特别的成就感?毕竟,那是劳动之后的收获,那是汗水之后的甜蜜。
  灶膛中大火熊熊,蒸笼上烟气袅袅,厨房里香味扑鼻,这时你的心又怎能不激动得怦怦直跳?又怎能不急切期待那青团的滋味在舌尖上绽放?那种渴望的感觉,那种付出之后的获得,绝非普通食客所能体会到的。
  食之趣,其实就好比人生,如果只让你品尝结果,而不让你去经历风雨,感受酸甜苦辣,就算它再有滋味,那又有多大意义?
  【得分点解析】
  一、构思精妙。本文由俗语“吃鱼没有取鱼乐”切入,推而广之,巧妙点题;接着以青团的制作为例,来诠释“动手比动嘴可要有趣多了”这一中心;最后回到食趣,呼应文首,浑然一体。
  二、描写生动。文章主体部分记叙了制作青团的经过,无论是采摘艾叶时的那份惬意,还是捣汁揉面时的独特乐趣;无论是欣赏青团时那份惊喜,还是烟气袅袅中对美味那种渴盼,都描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品读诗意语言,让人如入其境,如闻其香,如享其乐。
  三、主旨深刻。行文过程中,作者除了集中笔力来表现独特的“食趣”外,不忘在结尾有感而发,以食趣比拟人生之趣,让文章的立意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满分作文2】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南京一考生
  两名学生去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她们吃。其中一名学生刚想接,随即缩回了手,因为突然想到了学校的制度: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吃零食,否则要扣分。而另一名学生毫不客气,接过来就吃,因为她“真的很饿”。
  面对相同的问题,两名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第一名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凡事在做出行動之前,可能都会先考虑一下这符不符合规定,会不会违规。这样的人,很少会犯错误。而另一名学生做事则很随便,凡事率性而为,原则性不强,这样的人,容易犯错误。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
  那如何才能培养自律品质呢?首先,心中要有规则,有底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必须要一清二楚。唯有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第一名学生不能把学校的规则时刻铭记在心头,她又怎能在关键时刻及时缩回伸出的手?
  其次,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自律故事,从典型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当然有时也可能是教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近一个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会令你震撼,让你深受启发。比如东汉时的扬州刺史巴祇,个人设宴请客,宁愿摸黑也不用公家的蜡烛照明;南宋时有一姓李的官员特别廉洁,一天他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面对历史上这有名的“与客暗饮,不燃官烛”,钦佩、赞叹之余,你一定会心生效仿之意的。
  最后,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视,做得对的,进行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做得不对的,那就毫不客气地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一定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吸取教训,确保不再犯。
  人生之路,会遭遇许多诱惑,如果放任自己,任意而为,一不小心就会犯错,甚至会犯下弥天大错,成为千古罪人。相反,如果我们能向材料中那位拒吃巧克力的学生学习,严以律己,不为所动,守住心中的底线,那就能不犯错误,堂堂正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但愿自律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质!
  【得分点解析】
  一、巧用材料,引出话题。作者对文题所给的情境稍加改动,写入文中,在点评中非常巧妙地引出了“自律”这一话题,让阅读者感到很亲切、自然。
  二、观点鲜明,论述有力。本文围绕“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这一观点,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既能灵活运用材料中的事例,又能列举历史故事,让人口服心服。
  三、语言简练,准确自然。本文虽然是议论文,但语言一点也不生硬,既简练明了,又准确自然,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其他文献
请同学们通过下面这首歌谣猜一游戏项目。“太平鼓,声咚咚,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相信聪明的同学很快就猜出来了,答案就是“跳绳”。跳绳集游戏、健身于一体,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只需要一根绳子,运动量也可以自我控制,堪称我国老少咸宜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一、跳绳的起源及发展  据推测,跳绳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绊马索”。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队士兵正纵马驰骋,突然
期刊
1  深秋的日光总是充足,上午10点20分,它又迈了半寸小步,完整地照亮了整条走廊。于是,我们再次共享了同一个温度。  第一次和你说话的那天,也是如此。  当时我忘记带试卷,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下课铃响起后,走廊上同学们来来往往。谁从小到大没被罚站过呢?可是,当那些带着些许好奇的目光无意间射来时,我还是无地自容极了。我拼命垂下脑袋,满脸通红。因为空了半张卷子没写,同样被发配于此的你似乎看出了端倪
期刊
清人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道:“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立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因此,记叙文写作时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觅一种
期刊
所谓“审题”,是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的题目,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这就是说,在作文时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如果写的作文“跑题”了,这就说明“审题”审错了。因为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画有“画
期刊
顺昌的天是明亮的,湛蓝的,饱满的,是一种近乎夸张的清新。所谓“天高云淡”,顺昌的天就是最好的例证。  顺昌的蓝天下,江滨路旁便是我外婆的家。外婆做的美食,凡吃过,没有不夸好的。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一种当地方言叫“白果”的美食。平日里是吃不到白果的,只有在春节前夕,几家邻居通力合作,我们才能一饱口福。  提前一日,外婆将制作白果的粳米浸泡在大木盆里,让每一粒米儿都喝饱水。第二天,外婆将米放入木制蒸笼
期刊
“五四运动”,既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新时期的到来。从“五四运动”前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新创办报刊有1000种左右。作为信息传播、舆情导向、民智启蒙的媒介,这一时期的报刊引导着先进的中国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  《新青年》:领跑新时代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易名为《新青年》。这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化月刊,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
期刊
乍热未酷,绿肥红瘦,新蝉初鸣……  有人说,六月充满惊喜和希冀。新麦的清香带来丰收的喜悦,新翻的土地又播下新的希望。六月,人们格外忙碌,也格外幸福。  对于追梦的学子,六月意味着即将走向人生的一个分界线。他们要收获前一段的寒窗岁月的馈赠,也要开启一段更高更远的新征程。  六月的骄阳,让我们眼光明亮,心里亮堂。既然人生所盼所想如此清晰,那就不辜负每一个日出日落。在阳光下奔跑,让我们心里踏实,让我们的
期刊
《河在峰头上流过》是贾平凹著名的精短散文。这篇散文短小精悍,言简义丰,耐人寻味。全文采用不动声色的叙述,白描勾勒的写作手法,叙述了两件事,写了两个人。其一是作者拜访一位隐者,他坐在洞口,眺望远方,出语不凡。隐者超凡脱俗,洞彻人生,宛如庄周,他所言的“河就在峰头上流过”,大有深意。峰头本无河,看似不符合常理,但秦岭山峰上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犹如大河奔涌。隐者看似观山,实则观云,此句可作此解。峰头见河
期刊
我的老家在山区。老家留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是那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村子里袅袅地飘升,与天空的蓝融为一体,满是人间朴素与温暖的气息。(诗情画意的引入,开篇让人眼前一亮。)  那里,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有奶奶的粉蒸肉。  (过渡句巧妙自然,同时点题。)  奶奶做粉蒸肉的水平堪称一绝,用最原始的柴火灶却能精准地把握火候,蒸出来的肉又香又嫩,让人垂涎欲滴。  粉蒸肉是我最喜欢的菜,每年回老家过年,奶奶都要花功
期刊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祸福相依,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体现,只有写出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否让人牵肠挂肚,是否让人出乎意料,是否让人感到惊喜或者扼腕叹息,是衡量叙事类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尺。  记叙文巧于构思、波澜起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