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维护金融安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银行保障自身稳健运营的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说明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反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应在危机中汲取教训,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做好风险防控。农业发展银行担负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重任,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内部控制制度,对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宏观调控作用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从近年来,农发行系统内部审计出的部分农发行干部、员工违规案例,暴露出了农发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揭示了内部控制在农发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确保农发行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而防范风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打造现代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农发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基层行少数负责人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动态监督的机制,未摆正业务工作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禁锢了思想、束缚了手脚,影响了业务经营,限制了业务发展,有意无意地突破内控制度的限制,使制度流于形式。个别领导把加强内部控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以致形成大量风险,甚至形成资产损失,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是部分文件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不适应,不便于基层操作。有的规章制度过时,跟不上发展需要,没有及时修订;有的新业务的开展还没有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运作上带有盲目性等等。二是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进行有效落实。个别行仍有部分干部职工不能将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突出表现为由于员工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在我行组织的风险排查中,操作风险占相当比例,使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大打折扣。三是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难以到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农发行虽然已实行信贷前后台分离制度、贷审分离制度,会计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但由于责权不明、人员较少等原因,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对弱化,内部控制措施真正落实困难。四是抓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不够。部分行重工作布置、轻工作检查、轻落实整改、轻责任追究,没有象抓业务指标那样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认为业务指标是“硬”指标,牵涉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内控机制的建设则是“软”指标,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即便是有上级部署工作检查,由于各行的“本位主义”思想和不愿自揭伤疤的心理,检查不深入、不细致、不真实,只是履行检查形式,走过场。个别内部审计人员主观上怕得罪人思想,明知有问题,也是避重就轻,不愿深究。即便发现问题,也采取不上报、不外传的办法自行解决。
(三)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一是风险管理主要针对信贷业务和信用风险,未能形成覆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风险控制职责分工不明确,风险管理程序尚未清理。三是风险度量手段落后,基本停留在根据企业报送报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阶段。四是风险预警系统弱化。目前的风险预警系统仅为CM2006反映的预警信号中,对于CM2006预警信号,如果不是刚性控制,一般不会引起重视;企业出现的一般预警信息,从调查、调查复核、审查至审批,几乎无人问津,风险预警系统弱化。同时,部分行对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企业贷款预警信息反应滞后,没有及时和深入检查和处理。五是缺乏风险报告机制,即便按季做出的报告,也不足以反映全行全面风险状况。
(四)内审部再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少且呈老龄化。农发行内部审计人员少且呈老龄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内审部门的再监督作用发挥。如,安徽省内审人员47人,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占34%,40岁以上占43%,40岁以下占23%,年龄40岁以上占近80%。二是审计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近年来,审计范围主要局限在专项审计和突出检查,方式单一,审查频度不高,只注重事后稽查而忽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发挥其预警效果。三是审计手段落后。对风险控制、识别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四是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农发行内审部门按照“垂直为主,分级为辅”的原则进行管理,省市两级分行内审部门工作缺乏独立性。
(五)责任追究制度未真正落实
农发行虽然实行了责任追究制度或违规处罚制度,但真正落实起来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报表反映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弄虚作假现象,贷款批复条件未全部落实投放贷款等违规行为的屡查屡犯。究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种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办不力,对问题处理的失之于宽有关,使一些人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上始终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制度的权威性受到了影响。在处理上,只作为一般性的违规处理,并未对相关的领导及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从而助长一些人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使内控制度失去严肃性。
(六)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农发行已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对员工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知识等。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也是农发行内部控制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的桎梏。如,阜阳市所辖五县三区,贷款余额达61.88亿元,人员172人,年龄结构:51岁以上占20%,41岁以上占65%,40岁以下占35%。知识结构:大学本科57人,占比33%,具有学位的仅14人,占比不足10%。人员老化和综合素质低,严重制约农发行“两翼”业务的拓展和内部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落后
有的行领导内控意识不强,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系统性认识不足,认为内控只是内审部门的事情,没有组织全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共同抓好此项工作;有的行领导怕内控检查出的问题多了影响自己的“政绩”,业务自查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对上级行的检查被动应付;有的行领导怕惹人、得罪人,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纠正不力,处罚不力,不敢动真格。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发行出台了不少内控制度、办法,但仍存在一些控制盲点,特别是有的新开办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明显滞后。各职能部门的检查过于频繁,且检查内容重复、繁杂,给基层行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内审部门受本级行和上级行的双重领导,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影响了内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实际工作中内控缺乏独立性,各专业部门的内控的建立和执行是同一部门,内部检查易流于形式,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力。
(三)队伍素质不高
极少数员工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学习新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差,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不适应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需要;一些基层行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一旦遇到员工休假、外出培训、开会,就会发生一人多岗、混岗操作,不相容岗位互相兼岗等问题,内控制度难以落实。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学习,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行要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学习,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农发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各级行要树立“全行上下一盘棋、内控制度建设常抓不懈”的思想,树立“内控优先”的管理理念。各级行领导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将单位内控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一个必备条件。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深入实际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存在的风险,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让每一位操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岗位面临的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规范管理行为。如,在贷款业务方面,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直至贷款的收回,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信贷内控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二是严格实行持证上岗,确保操作合规。会计、信贷、内审等业务人员必须具备业务部门的上岗证,确保严格执行农发行各项政策制度,规范操作。其他部门应陆续实行上岗考试,提高业务操作技能,保证我行各项业务操作合规。三是实施科学合理的职责分离。在分配任务和明确职责时,坚持“职责分离”的原则,避免让一位工作人员承担一些不可兼容的职责,通过相互牵制的方式,防止单个人办理业务时出现差错或舞弊行为。如,建立三道防线体系,牢固筑起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发挥业务管理部门实施业务监督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加强稽核评价、监督的第三道防线力量。
(三)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系统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各行要结合当地实际,以集中管理和流程控制为思路,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内部控制架构。逐步实现从现时的风险管理向潜在的风险管理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监控转变;从风险资产管理向资产风险管理转变,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等,应涵盖银行所有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二是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监测关口前移。通过常规性贷后检查发现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客户经理要密切关注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客户高层的变动、股权变动及治理结构变动情况,客户重大财务变动等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同时,要关注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所在产业、行业的市场变化状况,能敏锐地捕捉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预警信息。三是建立客户风险经理制度。各行应将信贷业务骨干纳入我行风险经理人才数据库,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风险管理队伍,每年定期进行客户风险排查,切实防范客户信贷风险。四是加快开发风险管理模块, 量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贷款政策性与商业性划分,对设定风险信号确定合理的警戒指标值,将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分解落实到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风险监测、分析、预警能力。五是健全风险处理机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风险预警信号的运作流程、时间要求和处置预案,争取在更高层次、更短时间内采取最合理、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的安全,实现从事后的被动化解向事前的主动预防的转变,实现从事后的静态管理向事前的动态监测的转变。六是建立贷款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分析。各行应建立包括贷款风险提示制度、贷款风险预警监测信息定期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和重大险情随时报告制度等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召开风险经理逐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及早发现企业风险点,防范信贷风险。
(四)强化再监督作用,加强内审部门职能建设
一是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法人管理,对法人负责。二是充实内部审计人才库。各行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实行审计人员的准入制,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应充分发挥以省为单位的内审人员平台作用,组织人才库内审人员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三是要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四是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和拓宽审计范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使业务操作合规,及时发现风险点,使风险关口前移。五是加强对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力度,更新业务管理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五)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内控制度有效落实
一是提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各行的行领导班子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省、市分行要成立内控制度督查组,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内控制度的检查督导,确保内控制度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各部门和内部监督检查部门要定期组织联合的、交叉的、专项的检查,检查的内容要详细、深入、透彻,对查出的问题要有限期整改的书面通知。要定期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进行清查,防止内部舞弊,侵吞公有财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保卫检查,防患未然,警钟长鸣;定期开展基层客户经理的信贷台账内部资料互查互审,确保操作合规,防止出现操作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借款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逐企业专项检查,对易发案环节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等等。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上,增强责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于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违规操作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应抵制而没抵制,应检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都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
(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信息要保证在纵向、横向上交流渠道畅通无阻,确保管理层能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有关人员掌握必要的信息。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为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运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便及时发现内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和纠正机制。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人员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均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和有效的纠正措施。四是与客户监管部门保持信息畅通。能通过各种途径及时知悉客户高级管理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和真实的财务状况,及时分析客户是否存在风险,如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客户的贷款及担保记录,及时发现客户的舞弊行为。
(七)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
农发行要通过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有效落实。一是进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用人上做到能进能出,职务上做到能上能下。二是量才录用。对行政岗位、业务岗位的人员聘用、使用及提升,均应从其德才出发,任人唯贤,考察其综合素质并与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挂钩。三是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奖惩。四是进行岗位轮换。对关键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关键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在进一步提高技能、避免差错和舞弊的基础上,容易发现和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培育良好的自学成才氛围。应充分发挥自学成才奖励制度,对一些通过自学取得社会资质或资格的(如会计师证、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等),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达到促进全行人员积极通过自学,树立“学习型单位”形象,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目标。六是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各行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思想过关、业务过硬的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实现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永青. 农发行内部控制力研究[J]. 农业发展与金融 , 2007,(07)
[2] 谭锐. 浅谈农发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J]. 农业发展与金融 , 2007,(09)
[3]查子安 , 赵耀. 全方位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免疫系统”——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J]. 中国金融 , 2005,(16)
[4] 马同保. 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的比较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07,(05)
[5] 邵冰, 徐越. 论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 , 2008,(04)
(作者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阜阳市分行 安徽阜阳236029)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内部审计
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从近年来,农发行系统内部审计出的部分农发行干部、员工违规案例,暴露出了农发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揭示了内部控制在农发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确保农发行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而防范风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打造现代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农发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基层行少数负责人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动态监督的机制,未摆正业务工作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禁锢了思想、束缚了手脚,影响了业务经营,限制了业务发展,有意无意地突破内控制度的限制,使制度流于形式。个别领导把加强内部控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以致形成大量风险,甚至形成资产损失,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是部分文件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不适应,不便于基层操作。有的规章制度过时,跟不上发展需要,没有及时修订;有的新业务的开展还没有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运作上带有盲目性等等。二是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进行有效落实。个别行仍有部分干部职工不能将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突出表现为由于员工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在我行组织的风险排查中,操作风险占相当比例,使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大打折扣。三是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难以到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农发行虽然已实行信贷前后台分离制度、贷审分离制度,会计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但由于责权不明、人员较少等原因,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对弱化,内部控制措施真正落实困难。四是抓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不够。部分行重工作布置、轻工作检查、轻落实整改、轻责任追究,没有象抓业务指标那样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认为业务指标是“硬”指标,牵涉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内控机制的建设则是“软”指标,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即便是有上级部署工作检查,由于各行的“本位主义”思想和不愿自揭伤疤的心理,检查不深入、不细致、不真实,只是履行检查形式,走过场。个别内部审计人员主观上怕得罪人思想,明知有问题,也是避重就轻,不愿深究。即便发现问题,也采取不上报、不外传的办法自行解决。
(三)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一是风险管理主要针对信贷业务和信用风险,未能形成覆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风险控制职责分工不明确,风险管理程序尚未清理。三是风险度量手段落后,基本停留在根据企业报送报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阶段。四是风险预警系统弱化。目前的风险预警系统仅为CM2006反映的预警信号中,对于CM2006预警信号,如果不是刚性控制,一般不会引起重视;企业出现的一般预警信息,从调查、调查复核、审查至审批,几乎无人问津,风险预警系统弱化。同时,部分行对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企业贷款预警信息反应滞后,没有及时和深入检查和处理。五是缺乏风险报告机制,即便按季做出的报告,也不足以反映全行全面风险状况。
(四)内审部再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少且呈老龄化。农发行内部审计人员少且呈老龄化现象,严重制约着内审部门的再监督作用发挥。如,安徽省内审人员47人,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占34%,40岁以上占43%,40岁以下占23%,年龄40岁以上占近80%。二是审计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近年来,审计范围主要局限在专项审计和突出检查,方式单一,审查频度不高,只注重事后稽查而忽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发挥其预警效果。三是审计手段落后。对风险控制、识别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四是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农发行内审部门按照“垂直为主,分级为辅”的原则进行管理,省市两级分行内审部门工作缺乏独立性。
(五)责任追究制度未真正落实
农发行虽然实行了责任追究制度或违规处罚制度,但真正落实起来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报表反映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弄虚作假现象,贷款批复条件未全部落实投放贷款等违规行为的屡查屡犯。究其主要原因是对各种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办不力,对问题处理的失之于宽有关,使一些人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上始终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制度的权威性受到了影响。在处理上,只作为一般性的违规处理,并未对相关的领导及责任人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从而助长一些人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使内控制度失去严肃性。
(六)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农发行已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对员工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知识等。人员老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也是农发行内部控制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的桎梏。如,阜阳市所辖五县三区,贷款余额达61.88亿元,人员172人,年龄结构:51岁以上占20%,41岁以上占65%,40岁以下占35%。知识结构:大学本科57人,占比33%,具有学位的仅14人,占比不足10%。人员老化和综合素质低,严重制约农发行“两翼”业务的拓展和内部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落后
有的行领导内控意识不强,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系统性认识不足,认为内控只是内审部门的事情,没有组织全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共同抓好此项工作;有的行领导怕内控检查出的问题多了影响自己的“政绩”,业务自查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对上级行的检查被动应付;有的行领导怕惹人、得罪人,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纠正不力,处罚不力,不敢动真格。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发行出台了不少内控制度、办法,但仍存在一些控制盲点,特别是有的新开办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明显滞后。各职能部门的检查过于频繁,且检查内容重复、繁杂,给基层行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内审部门受本级行和上级行的双重领导,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影响了内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实际工作中内控缺乏独立性,各专业部门的内控的建立和执行是同一部门,内部检查易流于形式,内部牵制制度执行不力。
(三)队伍素质不高
极少数员工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学习新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差,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不适应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需要;一些基层行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一旦遇到员工休假、外出培训、开会,就会发生一人多岗、混岗操作,不相容岗位互相兼岗等问题,内控制度难以落实。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学习,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行要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学习,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农发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各级行要树立“全行上下一盘棋、内控制度建设常抓不懈”的思想,树立“内控优先”的管理理念。各级行领导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将单位内控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一个必备条件。
(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要深入实际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存在的风险,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让每一位操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岗位面临的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规范管理行为。如,在贷款业务方面,从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直至贷款的收回,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信贷内控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二是严格实行持证上岗,确保操作合规。会计、信贷、内审等业务人员必须具备业务部门的上岗证,确保严格执行农发行各项政策制度,规范操作。其他部门应陆续实行上岗考试,提高业务操作技能,保证我行各项业务操作合规。三是实施科学合理的职责分离。在分配任务和明确职责时,坚持“职责分离”的原则,避免让一位工作人员承担一些不可兼容的职责,通过相互牵制的方式,防止单个人办理业务时出现差错或舞弊行为。如,建立三道防线体系,牢固筑起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发挥业务管理部门实施业务监督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加强稽核评价、监督的第三道防线力量。
(三)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系统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各行要结合当地实际,以集中管理和流程控制为思路,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内部控制架构。逐步实现从现时的风险管理向潜在的风险管理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监控转变;从风险资产管理向资产风险管理转变,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等,应涵盖银行所有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二是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监测关口前移。通过常规性贷后检查发现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客户经理要密切关注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客户高层的变动、股权变动及治理结构变动情况,客户重大财务变动等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同时,要关注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所在产业、行业的市场变化状况,能敏锐地捕捉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预警信息。三是建立客户风险经理制度。各行应将信贷业务骨干纳入我行风险经理人才数据库,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风险管理队伍,每年定期进行客户风险排查,切实防范客户信贷风险。四是加快开发风险管理模块, 量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贷款政策性与商业性划分,对设定风险信号确定合理的警戒指标值,将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工作分解落实到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风险监测、分析、预警能力。五是健全风险处理机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风险预警信号的运作流程、时间要求和处置预案,争取在更高层次、更短时间内采取最合理、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资产的安全,实现从事后的被动化解向事前的主动预防的转变,实现从事后的静态管理向事前的动态监测的转变。六是建立贷款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分析。各行应建立包括贷款风险提示制度、贷款风险预警监测信息定期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和重大险情随时报告制度等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召开风险经理逐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及早发现企业风险点,防范信贷风险。
(四)强化再监督作用,加强内审部门职能建设
一是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法人管理,对法人负责。二是充实内部审计人才库。各行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实行审计人员的准入制,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应充分发挥以省为单位的内审人员平台作用,组织人才库内审人员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三是要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四是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和拓宽审计范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使业务操作合规,及时发现风险点,使风险关口前移。五是加强对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培训力度,更新业务管理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五)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内控制度有效落实
一是提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各行的行领导班子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省、市分行要成立内控制度督查组,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内控制度的检查督导,确保内控制度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各部门和内部监督检查部门要定期组织联合的、交叉的、专项的检查,检查的内容要详细、深入、透彻,对查出的问题要有限期整改的书面通知。要定期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进行清查,防止内部舞弊,侵吞公有财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保卫检查,防患未然,警钟长鸣;定期开展基层客户经理的信贷台账内部资料互查互审,确保操作合规,防止出现操作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借款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逐企业专项检查,对易发案环节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等等。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上,增强责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于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违规操作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应抵制而没抵制,应检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都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
(六)加强信息管理,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信息要保证在纵向、横向上交流渠道畅通无阻,确保管理层能及时了解本行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有关人员掌握必要的信息。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为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运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便及时发现内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和纠正机制。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人员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问题,均应当有畅通的报告渠道和有效的纠正措施。四是与客户监管部门保持信息畅通。能通过各种途径及时知悉客户高级管理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和真实的财务状况,及时分析客户是否存在风险,如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客户的贷款及担保记录,及时发现客户的舞弊行为。
(七)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
农发行要通过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来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有效落实。一是进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用人上做到能进能出,职务上做到能上能下。二是量才录用。对行政岗位、业务岗位的人员聘用、使用及提升,均应从其德才出发,任人唯贤,考察其综合素质并与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挂钩。三是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加大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奖惩。四是进行岗位轮换。对关键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关键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在进一步提高技能、避免差错和舞弊的基础上,容易发现和暴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培育良好的自学成才氛围。应充分发挥自学成才奖励制度,对一些通过自学取得社会资质或资格的(如会计师证、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格等),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达到促进全行人员积极通过自学,树立“学习型单位”形象,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目标。六是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各行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思想过关、业务过硬的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实现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永青. 农发行内部控制力研究[J]. 农业发展与金融 , 2007,(07)
[2] 谭锐. 浅谈农发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J]. 农业发展与金融 , 2007,(09)
[3]查子安 , 赵耀. 全方位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免疫系统”——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J]. 中国金融 , 2005,(16)
[4] 马同保. 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的比较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07,(05)
[5] 邵冰, 徐越. 论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 , 2008,(04)
(作者通讯地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阜阳市分行 安徽阜阳23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