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在内毒素/脂多糖诱导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28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LPS组、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假伤组8只,其余5组分别为24只。烫伤5组小鼠造成背部1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假伤组小鼠背部模拟致伤。伤后0 h(即刻),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及相应剂量的LFM-A13。假伤组小鼠于伤后0 h处死,收集肠道组织和血清;烫伤5组分别于伤后0、12、24 h,每组取8只小鼠处死,收集肠道组织及伤后12 h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磷酸化BTK和剪切型胱天蛋白酶1(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肠道组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6组小鼠伤后0 h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未见明显BTK磷酸化情况。伤后12、24 h,烫伤+LPS组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较单纯烫伤组明显增加,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BTK磷酸化较烫伤+LPS组明显下降,且随着LFM-A13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逐渐增加。与假伤组(0.130±0.010)及单纯烫伤组(0.120±0.040、0.110±0.040)比较,烫伤+LPS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470±0.090、0.430±0.080,P<0.01)。与烫伤+LPS组比较,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24 h及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0.280±0.060,0.300±0.120、0.150±0.050,0.280±0.090、0.140±0.040,P<0.05或P<0.01)。与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比较,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24 h肠道组织磷酸化BT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假伤组和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LPS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烫伤+LPS组比较,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伤后12 h剪切型caspase-1和伤后12、24 h剪切型caspase-11蛋白表达及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比较,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伤后12、24 h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2 h,烫伤+LPS组小鼠肠道组织、血清IL-1β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和单纯烫伤组(P<0.01),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小鼠肠道组织、血清IL-1β含量明显低于烫伤+LPS组(P<0.01)。

结论

BTK的磷酸化与烫伤脓毒症小鼠肠道组织剪切型caspase-1、caspase-11和血清、肠道的IL-1β含量增加有关。BTK的磷酸化介导了LPS诱导的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抑制BTK磷酸化可减轻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解豫南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情况及毒株的分子变异特征,采用PCR技术,对2015年—2018年豫南地区157份疑似PCV2感染的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部分PCV2阳性样品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尿液检验结果解释性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08—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2 899 917份、体检710 971份尿检数据,统计每个项目不同结果的频数分布建立大人群分布,再根据数据分布、项目重要性和结果异常程度,建立每个样本的健康指数和各项目的异常等级。收集糖尿病、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数据,按性别、年龄匹配同数量的健康对照组。基于AdaBo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30%,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23.6%,结肠弯曲菌为优势弯曲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萘啶酸的耐药性最高(88.0%)。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弯曲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为68.0%和73.3%。75株弯曲菌对12种抗生素产生了47种耐药模式,多重耐药率达到
为了分析奶牛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后肢清洁度、年龄、胎次和泌乳时期等8个因素与跛行程度的关系,在2018年8月至11月调查了黑龙江省南部某奶牛养殖场的奶牛跛行情况,并进行跛
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耐药性也随之产生,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剂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随着对抗菌肽研究的深入,发现低蛋白酶抗性、溶血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限。除了在结构上对抗菌肽进行修饰和改造外,使用纳米材料作为递送系统传递抗菌肽也可以改善其不足并提高治疗效果。纳米材料能够与抗菌肽协同抗菌,对药物进行可控释放,有的还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论文概述了常用纳米材料的种类和优缺点,纳米材料作为递送载体在改善抗菌肽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纳米抗菌肽的开发
某牧场母牛产后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乳汁中带血等症状,发病牛衰竭死亡,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病死牛的心脏、肝脏、子宫、乳汁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还对牛的饮用水进行细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试验中,从病料及饮用水分离出的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有3株携有毒力基因hlyA、STb、F17。致病性试验显示,在分离出的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4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的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存在耐药差异,其中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为5.26%,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位于31.58%~84.21%之间;mcr-1、tetM、floR和
为了研究中草药补气血、保肝肾方剂对孕马血液指标的影响,对13匹怀孕母马分别在怀孕第120 d、180 d、240 d和300 d进行为期4个疗程的拌料混合饲喂补气血、保肝肾中草药方剂,并在每次用药前、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液常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孕酮、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生化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i)、总蛋白(TP)和胆固醇(CHOL)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生化指标无显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croRNA-4429(miR-4429)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患者血液标本309例[化疗前(T0),化疗1个周期后(T1)和化疗2个周期后(T2),每时间点各1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42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根治性放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03例NSCLC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
目的评价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对耐多药结核病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比例法药敏试验和WGS同时对2013至2017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保存的172株耐多药结核病(MDR)菌株进行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3种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WG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两种方法有差异的样本用最低抑菌浓度(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