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意识,对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与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促使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激励性、展览性、评语性、对比性等评价都能对学生形成促进和调动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评价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评价;多元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53-02
在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激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但是,评价方式众多,有激励性评价、展览性评价、评语性评价、对比性评价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表现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
一、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看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价。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主动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包括诸多内容,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特别是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展开创新与改进,为劳动教育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助力支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评价主体,新课改大背景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活动,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评价动力。
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方式需要创新,即使是当面表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其潜力,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观察,对评价方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例如,教学《我是整理大王》这一单元时,教师给学生布设家庭整理的劳动任务:“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床铺,学习后要整理桌面,玩耍后要整理玩具,还要整理自己的房间,甚至要帮助爸爸妈妈整理其他的房间。家长通过照片的形式将每个人的表现发送到群里,在课堂上展示,看谁的表现最突出!”学生听说家长参与其中都兴奋起来,自然是积极回应。教师不断收到来自家长的照片,并在照片上配设表扬的文字。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呈现出来后都兴奋起来,特别是看到教师的评语时更是兴奋异常。如:“这桌面收拾得太干净了!”“这房间整理得像皇宫一样干净。”“走进这个房间,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教师通过评价,使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课堂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照片展示机会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其激励效果更为突出。学生看到教师的评价都表现出惊喜的神情,其内在的冲击会更为强烈,同时参与劳动的热情被点燃,有效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这说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的思想触动是强烈的,这说明教师的评价设计是成功的,切准了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多的共鸣效应。
二、展览性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展览性评价,指教师用展示性活动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看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教师将学生的劳动成果、手工作品等进行集体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这对参展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激励和鼓舞。如果在展览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点推介,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其激励效果会更为明显。同时,劳动教育评价期待创新和探索,教师利用展覽活动展开教学启动,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
展览属于无声评价,其激励效果不容小觑。低年级学生注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展览的机会,对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会更为强烈。例如,教学《手工制作纸贺卡》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硬纸片自行设计贺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操作,即利用剪刀裁剪纸片、彩笔画图、胶水粘贴图案,很快获得了个性十足的贺卡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筛选,组织学生进行展览活动,并对入选的作品进行重点解析,即从样式、色彩、图画、文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师这样评价:“这张贺卡设计有创意,剪成心形,其色彩搭配也比较合理,以暖色为主。同时,贺卡上的贺词设计得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字体,表达了内心的热爱之情。”“这张贺卡很特别,里面的贺词太好了,老师真的很想收藏!”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自然是成就感满满。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展览活动进行集中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展览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表彰,作品能够入选,对学生带来的触动是非常巨大的,加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更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教师针对性设计评价方式,成功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另外,劳动教育课程中有不少制作类内容,教师选择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评价,其适合度更高,激发效果也更为突出。
三、评语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进入劳动状态时,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予以表扬,能够形成丰富的评价助推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对评价语言进行优化处理,抓住时机准确地予以评价,让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源泉。学生对教师简单化的激励性评价已经失去敏感度,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语言时要从更专业的角度展开思考,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解析性评价,学生对此更为受用,其调度作用也会更为显著。
学生对劳动任务有趋同性认知,特别是集体性劳动或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上佳表现,这也是学生的共性追求。例如,教学《我是超市小员工》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为超市整理商品。学生对这个活动任务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劳动自觉性。教师跟进指导学生的操作,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时评价,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激励作用。如看到学生整理过的货架,教师这样评价:“这个货架的商品排列成‘仪仗队’,好像在接受阅兵。”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劳动的热情倍增。教师看到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也及时给予评价:“你们两个真是黄金搭档,合作效果很好。”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即使忙碌得汗流浃背,也没有退缩。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予以评价,特别表扬部分学生,对其的突出表现进行重点介绍,给更多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还要求学生展开互评活动,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是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设计重要的关注方向,教师从学生心理诉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多种评价,能成功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集体劳动任务,并及时予以表扬评价,成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语言设计得有亮点,给学生带来的感知会更为丰富。课尾,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触动,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也说明教师的评价意识很到位,评价方式的选择很科学。
四、对比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比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与同学间的差距,这是教师最为常用的评价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找到适合的对比参照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形成对比性评价。教师选择对比参照物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具体设计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后表现进行对比,看到经过学习探究获得的进步,这样形成的对比会更为真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激励也更为真实。学生对自己的前后表现有了直观认知,不仅能够激发劳动创造意识,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踐中总结经验,形成丰富的劳动技能。
在运用对比性评价时,教师需要先做好设计,找到合适的对比点,还要准备对比的材料,让对比自然产生,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教学《打扫教室环境好》相关内容时,教师进入课堂之后先用手机将教室内的环境进行拍照,然后发动学生打扫教室,并做出详细分工。在学生劳动结束时,教师再度用手机拍照,然后将前后照片都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观看对比照片找到不同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为形成激励效果,教师事前做出精细操作,针对教室的细节之处做成照片对比,并让相关的责任人对打扫过程进行介绍,这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会更为直接。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劳动中的创意设计进行重点介绍,特别是推出一些劳动技巧,给其他学生带来启迪。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意表现,号召更多的学生向其学习,让评价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对比产生评价效益,体现教师的设计智慧。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前后照片的对比,给学生传递最为直接的信息,让学生自然形成心理触动,这样的评价虽是无声的,但能够换来惊人的效应。无论选择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需要走近学生,切准学生的关注点,其激励效果才会产生。另外,教学评价需要追求更高的科技含量,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设计智慧。
总之,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敏感,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评价设计,给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和提示,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建立正确劳动意识有重要帮助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性评价,如利用展览机会进行重点表彰、通过多重对比突出学生变化等都能够形成更多的调度力量,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建立健康、正确的劳动观。
(特约编辑 木 清)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评价;多元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53-02
在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激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但是,评价方式众多,有激励性评价、展览性评价、评语性评价、对比性评价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表现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
一、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看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价。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主动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包括诸多内容,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特别是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展开创新与改进,为劳动教育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助力支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评价主体,新课改大背景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活动,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评价动力。
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方式需要创新,即使是当面表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其潜力,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观察,对评价方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例如,教学《我是整理大王》这一单元时,教师给学生布设家庭整理的劳动任务:“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床铺,学习后要整理桌面,玩耍后要整理玩具,还要整理自己的房间,甚至要帮助爸爸妈妈整理其他的房间。家长通过照片的形式将每个人的表现发送到群里,在课堂上展示,看谁的表现最突出!”学生听说家长参与其中都兴奋起来,自然是积极回应。教师不断收到来自家长的照片,并在照片上配设表扬的文字。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呈现出来后都兴奋起来,特别是看到教师的评语时更是兴奋异常。如:“这桌面收拾得太干净了!”“这房间整理得像皇宫一样干净。”“走进这个房间,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教师通过评价,使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课堂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照片展示机会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其激励效果更为突出。学生看到教师的评价都表现出惊喜的神情,其内在的冲击会更为强烈,同时参与劳动的热情被点燃,有效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这说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的思想触动是强烈的,这说明教师的评价设计是成功的,切准了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多的共鸣效应。
二、展览性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展览性评价,指教师用展示性活动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看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教师将学生的劳动成果、手工作品等进行集体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这对参展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激励和鼓舞。如果在展览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点推介,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其激励效果会更为明显。同时,劳动教育评价期待创新和探索,教师利用展覽活动展开教学启动,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
展览属于无声评价,其激励效果不容小觑。低年级学生注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展览的机会,对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会更为强烈。例如,教学《手工制作纸贺卡》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硬纸片自行设计贺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操作,即利用剪刀裁剪纸片、彩笔画图、胶水粘贴图案,很快获得了个性十足的贺卡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筛选,组织学生进行展览活动,并对入选的作品进行重点解析,即从样式、色彩、图画、文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师这样评价:“这张贺卡设计有创意,剪成心形,其色彩搭配也比较合理,以暖色为主。同时,贺卡上的贺词设计得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字体,表达了内心的热爱之情。”“这张贺卡很特别,里面的贺词太好了,老师真的很想收藏!”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自然是成就感满满。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展览活动进行集中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展览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表彰,作品能够入选,对学生带来的触动是非常巨大的,加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更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教师针对性设计评价方式,成功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另外,劳动教育课程中有不少制作类内容,教师选择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评价,其适合度更高,激发效果也更为突出。
三、评语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进入劳动状态时,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予以表扬,能够形成丰富的评价助推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对评价语言进行优化处理,抓住时机准确地予以评价,让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源泉。学生对教师简单化的激励性评价已经失去敏感度,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语言时要从更专业的角度展开思考,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解析性评价,学生对此更为受用,其调度作用也会更为显著。
学生对劳动任务有趋同性认知,特别是集体性劳动或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上佳表现,这也是学生的共性追求。例如,教学《我是超市小员工》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为超市整理商品。学生对这个活动任务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劳动自觉性。教师跟进指导学生的操作,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时评价,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激励作用。如看到学生整理过的货架,教师这样评价:“这个货架的商品排列成‘仪仗队’,好像在接受阅兵。”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劳动的热情倍增。教师看到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也及时给予评价:“你们两个真是黄金搭档,合作效果很好。”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即使忙碌得汗流浃背,也没有退缩。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予以评价,特别表扬部分学生,对其的突出表现进行重点介绍,给更多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还要求学生展开互评活动,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是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设计重要的关注方向,教师从学生心理诉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多种评价,能成功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集体劳动任务,并及时予以表扬评价,成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语言设计得有亮点,给学生带来的感知会更为丰富。课尾,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触动,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也说明教师的评价意识很到位,评价方式的选择很科学。
四、对比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比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与同学间的差距,这是教师最为常用的评价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找到适合的对比参照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形成对比性评价。教师选择对比参照物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具体设计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后表现进行对比,看到经过学习探究获得的进步,这样形成的对比会更为真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激励也更为真实。学生对自己的前后表现有了直观认知,不仅能够激发劳动创造意识,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踐中总结经验,形成丰富的劳动技能。
在运用对比性评价时,教师需要先做好设计,找到合适的对比点,还要准备对比的材料,让对比自然产生,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教学《打扫教室环境好》相关内容时,教师进入课堂之后先用手机将教室内的环境进行拍照,然后发动学生打扫教室,并做出详细分工。在学生劳动结束时,教师再度用手机拍照,然后将前后照片都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观看对比照片找到不同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为形成激励效果,教师事前做出精细操作,针对教室的细节之处做成照片对比,并让相关的责任人对打扫过程进行介绍,这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会更为直接。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劳动中的创意设计进行重点介绍,特别是推出一些劳动技巧,给其他学生带来启迪。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意表现,号召更多的学生向其学习,让评价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对比产生评价效益,体现教师的设计智慧。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前后照片的对比,给学生传递最为直接的信息,让学生自然形成心理触动,这样的评价虽是无声的,但能够换来惊人的效应。无论选择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需要走近学生,切准学生的关注点,其激励效果才会产生。另外,教学评价需要追求更高的科技含量,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设计智慧。
总之,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敏感,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评价设计,给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和提示,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建立正确劳动意识有重要帮助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性评价,如利用展览机会进行重点表彰、通过多重对比突出学生变化等都能够形成更多的调度力量,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建立健康、正确的劳动观。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