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活动的多元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意识,对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与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促使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激励性、展览性、评语性、对比性等评价都能对学生形成促进和调动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评价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评价;多元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53-02
  在小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激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但是,评价方式众多,有激励性评价、展览性评价、评语性评价、对比性评价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表现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促使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
  一、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看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价。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主动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包括诸多内容,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特别是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展开创新与改进,为劳动教育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的助力支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评价主体,新课改大背景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活动,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评价动力。
  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方式需要创新,即使是当面表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其潜力,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观察,对评价方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例如,教学《我是整理大王》这一单元时,教师给学生布设家庭整理的劳动任务:“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床铺,学习后要整理桌面,玩耍后要整理玩具,还要整理自己的房间,甚至要帮助爸爸妈妈整理其他的房间。家长通过照片的形式将每个人的表现发送到群里,在课堂上展示,看谁的表现最突出!”学生听说家长参与其中都兴奋起来,自然是积极回应。教师不断收到来自家长的照片,并在照片上配设表扬的文字。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呈现出来后都兴奋起来,特别是看到教师的评语时更是兴奋异常。如:“这桌面收拾得太干净了!”“这房间整理得像皇宫一样干净。”“走进这个房间,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教师通过评价,使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课堂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照片展示机会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其激励效果更为突出。学生看到教师的评价都表现出惊喜的神情,其内在的冲击会更为强烈,同时参与劳动的热情被点燃,有效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这说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的思想触动是强烈的,这说明教师的评价设计是成功的,切准了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多的共鸣效应。
  二、展览性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展览性评价,指教师用展示性活动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看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教师将学生的劳动成果、手工作品等进行集体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这对参展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激励和鼓舞。如果在展览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重点推介,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其激励效果会更为明显。同时,劳动教育评价期待创新和探索,教师利用展覽活动展开教学启动,鼓励学生深入探索,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
  展览属于无声评价,其激励效果不容小觑。低年级学生注重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展览的机会,对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会更为强烈。例如,教学《手工制作纸贺卡》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硬纸片自行设计贺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具体操作,即利用剪刀裁剪纸片、彩笔画图、胶水粘贴图案,很快获得了个性十足的贺卡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筛选,组织学生进行展览活动,并对入选的作品进行重点解析,即从样式、色彩、图画、文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师这样评价:“这张贺卡设计有创意,剪成心形,其色彩搭配也比较合理,以暖色为主。同时,贺卡上的贺词设计得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字体,表达了内心的热爱之情。”“这张贺卡很特别,里面的贺词太好了,老师真的很想收藏!”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自然是成就感满满。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展览活动进行集中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展览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表彰,作品能够入选,对学生带来的触动是非常巨大的,加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更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教师针对性设计评价方式,成功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另外,劳动教育课程中有不少制作类内容,教师选择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评价,其适合度更高,激发效果也更为突出。
  三、评语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进入劳动状态时,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表现予以表扬,能够形成丰富的评价助推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对评价语言进行优化处理,抓住时机准确地予以评价,让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源泉。学生对教师简单化的激励性评价已经失去敏感度,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语言时要从更专业的角度展开思考,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解析性评价,学生对此更为受用,其调度作用也会更为显著。
  学生对劳动任务有趋同性认知,特别是集体性劳动或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上佳表现,这也是学生的共性追求。例如,教学《我是超市小员工》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为超市整理商品。学生对这个活动任务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劳动自觉性。教师跟进指导学生的操作,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时评价,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激励作用。如看到学生整理过的货架,教师这样评价:“这个货架的商品排列成‘仪仗队’,好像在接受阅兵。”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劳动的热情倍增。教师看到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也及时给予评价:“你们两个真是黄金搭档,合作效果很好。”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即使忙碌得汗流浃背,也没有退缩。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予以评价,特别表扬部分学生,对其的突出表现进行重点介绍,给更多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还要求学生展开互评活动,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是劳动教育学科教学设计重要的关注方向,教师从学生心理诉求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多种评价,能成功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集体劳动任务,并及时予以表扬评价,成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语言设计得有亮点,给学生带来的感知会更为丰富。课尾,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触动,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也说明教师的评价意识很到位,评价方式的选择很科学。
  四、对比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比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与同学间的差距,这是教师最为常用的评价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找到适合的对比参照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形成对比性评价。教师选择对比参照物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具体设计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后表现进行对比,看到经过学习探究获得的进步,这样形成的对比会更为真切,给学生带来的精神激励也更为真实。学生对自己的前后表现有了直观认知,不仅能够激发劳动创造意识,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踐中总结经验,形成丰富的劳动技能。
  在运用对比性评价时,教师需要先做好设计,找到合适的对比点,还要准备对比的材料,让对比自然产生,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教学《打扫教室环境好》相关内容时,教师进入课堂之后先用手机将教室内的环境进行拍照,然后发动学生打扫教室,并做出详细分工。在学生劳动结束时,教师再度用手机拍照,然后将前后照片都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观看对比照片找到不同点,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为形成激励效果,教师事前做出精细操作,针对教室的细节之处做成照片对比,并让相关的责任人对打扫过程进行介绍,这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会更为直接。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劳动中的创意设计进行重点介绍,特别是推出一些劳动技巧,给其他学生带来启迪。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意表现,号召更多的学生向其学习,让评价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对比产生评价效益,体现教师的设计智慧。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前后照片的对比,给学生传递最为直接的信息,让学生自然形成心理触动,这样的评价虽是无声的,但能够换来惊人的效应。无论选择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需要走近学生,切准学生的关注点,其激励效果才会产生。另外,教学评价需要追求更高的科技含量,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考验的是教师的设计智慧。
  总之,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敏感,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评价设计,给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和提示,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建立正确劳动意识有重要帮助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性评价,如利用展览机会进行重点表彰、通过多重对比突出学生变化等都能够形成更多的调度力量,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建立健康、正确的劳动观。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导入乏味冗长、缺乏重点指导、指导过于详尽、缺乏有效点拨等问题,教师要直面实验教学的误区,创设情境,突出探究主题,由扶到放,借实验之手,开启有效教学之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培养关键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抓手.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的意义,合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文章对2019级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选取了100名学生作为“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SP)进行研究,将这批学生标准化病人用于健康评估操作考核。以比较研究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效果,经过分析发现,将学生标准化病人用于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护理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且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与常规的教学设计不同,它是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设定教学评价,最后进行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聚焦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评价,加强对
[摘 要]在小學英语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选择生活化内容、设计生活化活动等策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
[摘 要]科学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也有群体特征。教师要展开深入细致的教学调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不同方向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地观察、操作实验、生活实践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感知品质,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学科认知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观;新秩序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57-02  小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化学生的人际交流、效仿、沟通互动的综合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有关于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内容体系,通过利用TED视频演讲教学方式,对学生口语表达情况展开有效评估,打破传统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壁垒。  [关键词]TED视域;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导致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停留在浅层学习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概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情境,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度互动,并整合学生的生成,引导他们深度研讨交流,在无形中渗透审美和情怀教育,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文章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导向,结合幼儿早期阅读的环境营造、幼儿早期阅读方法的引导以及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等方面探索了开启幼儿早期阅读潜能的策略,以期打开幼儿的心扉,让幼儿感受阅读的魅力,形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顺利实现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