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演唱的理解与体会(之二)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让我死亡》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重要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C·Monteverdi,1567—1643)在其妻子重病时所谱写完成的作品,其创作概括了文艺复兴后期音乐艺术的先进成就。他的音乐比起卡契尼、佩里的宣叙风格更具戏剧性。他将人的各种各样的感情,注入到他的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了他所倡导的“激情风格”(stillo concitanto)。在这首歌中,他以深刻感人的旋律,谱成了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同时,在和声上他也大胆地为了表“情”的需要而突破陈规,用不协和和弦来丰富其感情的调色板。
  二、意大利古典歌曲《让我死亡》考源略述
  歌曲《让我死亡》是歌剧《阿里安德涅》中女主角阿里安德涅的唱段,歌剧的剧情源自希腊神话故事,描写希腊英雄忒修斯为了解救从雅典送往克里特岛祭祀怪兽的幼童,不惜身列其中,并在进入迷宫后把牛头人身的怪兽米洛陶乐斯杀死。接着又靠着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女儿阿里安德涅给他的线团顺利走出迷宫。后来,完成壮举的忒修斯带着阿里安德涅一起返回希腊,但在途经纳索克斯岛时阿里安德涅却沉入了熟睡的梦乡,于是被归心似箭的忒修斯遗弃在了纳索克斯岛上。等到阿里安德涅醒来,已经人海两茫,这时孤身一人的阿里安德涅便呼天抢地地唱出了這支绝望的悲歌。
  三、意大利古典歌曲《让我死亡》演唱分析
  歌曲《让我死亡》的音乐结构是一个由ABA’三个段落构成的三段式,但每段的篇幅都不长,因此也有人将它视作为一首具有三段式雏形的独唱曲。全曲共十九小节,A段为1—6小节;B段为7—14小节;A’段为15—19小节。
  阿里安德涅的咏叹调《让我死亡》旋律一开始便是小二度的旋律上行,紧接着纯四度和减五度的下落,表现了情感的跌宕,乐句停顿在不稳定音上。然后连续四个半音的上行,充分表达出哭喊的感情,从第四小节第二拍和声Ⅴ—Ⅵ—Ⅲ—Ⅴ7转位的连结进行到Ⅱ7—Ⅴ7—Ⅰ的完满终止,形成了哀诉情绪的完整表达。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身处丧妻痛苦之中的十七世纪作曲家是如何调动一切音乐手段来表达感情的。歌曲的A段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哭诉性,强调的是一种呼喊。
   到B段转化为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是悲叹式的情感表达,最后又回到渐弱的、紧缩的A’,通过跳进的音程和变化音走完歌曲的最后一段路程。
  意大利bel canto演唱风格特别强调的是legato。在歌曲《让我死亡》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歌曲的中段更是非legato不可。在作品的第七小节强拍休止后,第二拍的音符通过延长到二拍的时值,形成了不是跨小节而是小节内的切分音,在语气词“E”上作曲家用特强记号强调、加重语气的表达。而在歌词“E che volete”处歌唱者需一口气唱足约三小节共七拍的时值,这就要求学习或演唱此歌的人,在呼吸上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控制,连贯的歌声应由良好的歌唱状态,特别是作为发声原动力的好的呼吸来支撑。
   在作品的十一小节强拍休止后,旋律的调性发生了变化(从f小调转调到g小调)。出于内容表达上的需要,作曲家又运用节奏上的紧促拉长和附点音符造成的力度感等,使音乐富于动力和有声有色地向前发展。其中第十二小节第三拍前半拍的休止,似乎是旋律的停顿,实际上是情感蓄积和准备。“抽刀断水水更流”,音乐的短暂停顿是拽不断情感表达这根长线的。
   在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歌剧中,咏叹调通常均按其所抒发的感情而分为田园式、朗诵式、哀诉式等各种类型,其中被公认为是哀诉式咏叹调(lamento aria)典范的就是这首阿里安德涅的咏叹调。此曲旋律朴实,哀婉动人,充分刻画出主人公悲痛绝望的心情。
  通过对歌曲《让我死亡》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刻感受到意大利古典歌曲的典范之处。不同风格的古咏叹调的情感体现,只有在歌唱实践中体味,对声乐表演中演唱风格的把握,具有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尚家襄.欧洲声乐发展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1).
  [2]周枫,饶余鉴,徐朗编.意大利歌曲108首[M].(上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
  [3](美)保罗·亨利·朗(Paul Heny Lang.1901—1991)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1).
  [4]沈萼梅.意大利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
  [5]张宁和,罗吉兰编.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3).
  (作者简介:张勇(1972.11-)男,江苏南京人,江苏苏州金阊区文化馆音乐辅导创作馆员,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美声)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艺术。)
  
其他文献
观澜街道属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称,舞麒麟就是观澜众多文化品牌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跟随历史的兴衰,经历了低谷与消沉,兴起与发展。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来,作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状况和前景如何,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一、观澜舞麒麟的历史渊源  客家人视麒麟为图腾,而观澜的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此时就带来了“舞麒麟”。早在250多年前,当观澜松元厦开基始祖陈
期刊
文物古迹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物例证。  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十分密切的关系。旅游离不开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借旅游发挥其作用,流传其历史,传播其信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玉树州自然风光神奇,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具有一批高品位的文物古迹资源。然而一场地震突然来袭,山摇地动、山崩地裂,顿时新寨嘛呢石墙体整体坍塌;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主佛殿墙体有
期刊
文化是一种符号,印证着历史的印痕。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时空隧道永久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的宝。  然而,当寻根文化的守望者们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文化的根脉时,发现地域文化却显得那么苍白,似乎文化价值受到了现代精神的冲击,以至于在一个大区域尘封已久,或者说孤芳独赏。然时至今日,寥寥无几的寻根者们依然
期刊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榆林学院用户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得出:电子资源因内容丰富多彩,时效性强,对用户的学习、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利用率低,用户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硬件设施、相关服务等方面不是很满意。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电子资源建设,优化电子资源的结构,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以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随着数
期刊
历史上,大部分人的死亡伴着自己生命的殒落、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后人所淡漠、遗忘。而苏格拉底不是。自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殉道以来,哲学家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主题继续着他的死亡的话题。柯拉柯夫斯基说:“有这样一个人,所有欧洲哲学家都拿他来认明自己,即使是这些哲学家肢解了他所有的思想。这就是苏格拉底,而一个不能将自己与这一典范人物相认同的哲学家,就不属于这一文明。”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之死
期刊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再推崇汉光武帝:“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帝允冠百王也”,“君臣交尽其善,唯东汉为盛焉”。东汉初年社会安定、君臣和睦,的确应归功于刘秀重才执法的开明统治。刘秀的个人魅力对臣属们影响很大。      为人处事低调,不显山露水     汉光帝刘秀做事很低调,时机不成熟,绝不轻举妄动,这正是他以柔制胜的表现,也是他得以成功的另外一点重要经验。大事来临,他心不惊胆不怯,从容应付,从
期刊
文化是一种符号,印证着历史的印痕。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时空隧道永久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的宝。  然而,当寻根文化的守望者们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文化的根脉时,却发现地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似乎文化价值受到了现代精神的冲击,以至于在一个大区域尘封已久,或者说孤芳独赏。然时至今日寥寥无几的寻根者们依然矗
期刊
一、源贺族人的由来和发展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广东省鹤山市发现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一篇题为《鹤山源氏是鲜卑后裔》的文章。该文称,在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村,有一个全国罕见的姓氏——源姓。目前,霄乡村住着源姓1000多人,世界各地还有源姓2000多人,共计有4000多人。根据他们的宗谱记载,源姓的始祖叫源贺,是南凉王秃发傉檀的王子,原名叫秃发破羌,公元406年生于西平乐都县(今青海乐都县)。 
期刊
根据中央纪委“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的工作部署,笔者对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非公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目前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相对薄弱,反腐倡廉建设不容乐观,内部管理面临新危机。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机制。建设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正是应运而生的一项创新之举。通过坚持示范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和坚持科学组建等举措
期刊
柳湾墓地     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墓地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墓地,也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这个墓地不仅墓葬数量多,出土遗物也十分丰富。柳湾墓地的发现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柳湾位于湟水中游北岸,西距乐都县城十七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黄河上游主要支流的湟水两岸,土地肥沃,水量充足,自然环境优美,为古代人们劳动、生息的好场所。湟水河谷两岸蕴藏着丰富的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