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愿学、乐做、会说,享受“快乐生活、快乐化学”的学习过程。
  陶行知先生在《谈生活教育》中阐明了生活教育的内涵。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化学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所以说,化学教学生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之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三、“生活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1.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精选蕴藏丰富学习内容的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信息加工的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引导学生用观察生活的方法学习化学,促进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师:PPT展示生活情境(图片:潜伏杀机的“食品美容”,触目惊心的“雕塑毁容”,全球关注的空气质量),背景链接(图片: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揭秘),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及背景链接中提取SO2的重要信息,形成对SO2性质的初步认识。
  生:阅读生活情境及相关链接,结合“思考与交流”,初步建构对SO2的认识:SO2能溶于水,并且水溶液呈酸性;SO2具有还原性、漂白性;SO2能杀菌消毒;SO2会污染大气,危害健康等相关信息。
  创建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生活情境,因势利导地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有效搭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获得化学就身边的真切感受。
  2.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化学课的实验就是“在做中学”的最好体现,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自主发现的乐趣。借助开放的、绿色的创新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潜能,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师:提供实验器材和药品(集满SO2的试管、0.05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注射器、试管夹、酒精灯),明确实验探究目标,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生: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让学生“手脑并用”,既强化了对SO2性质的感性认识,又体验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利用注射器完成绿色化的创新实验设计,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践行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的教育思想
  运用化学基础理论使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指导学生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学习化学。
  师:PPT展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还原性,指导学生运用演绎的方法去理解、推理物质的性质。
  生: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书写化学方程式,加深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认识。
  通过PPT展示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思维的展开进行铺垫,让学生体验运用分类思想和氧化还原思想演绎推理SO2性质的方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堂的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兴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研究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责任编辑罗艳)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文拟对实践中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介绍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考虑学生的思
谈当代青年与社会、利益、政党的关系崔洪涛本文就青年在人生奋斗中正确处理与社会、利益、政党的关系,谈谈笔者的看法。一、人生奋斗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环境的适应者,不能脱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准根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一、利用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抽象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形象思维.我们应好好利用这点,把形象思维作为引子,慢慢引导学生建立抽象思维模式.在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时,要特别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化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跳跃式的思维转化方法,他们相当难以适应.因此还要加强他们形象思维的训练,让他们有一个渐进
中肯地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厌学文化课是普遍的现象。一些中职学校因此减少文化课,很多学校尽管还开设文化课,也仅仅是摆门面,学生学与不学,听之任之,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对中职学校而言,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是严峻而艰巨的课题。  学生是否乐学、善学,首先取决于他们自身对学习的认识,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从而像雷锋那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法点拨,加强启发引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有效地发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经过将近20年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提出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互动交流,在教
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英语态度的差异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了解这种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出现明显的差别。现阶段农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以生活中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喜闻乐见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活动单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活动单是教师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编写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决定了学生活动
教学评估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凡是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都会通过教学评价来评估教学质量和改进教案内容。在教育界,终结性评价也即书面考试,似乎是英语教师所青睐的方法之一,这种方式具有简单、统一、量化的优点,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此考评方法的弊端逐渐暴露,更加显示出诸多的不适应。  一、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与形成性评价方法的产生  第一,它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课堂教学评价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研究符合时代潮流和课程改革相应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利于教师认知课堂教学的特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堂教学提供合理的参考标准